分享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会计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731553

大小:44.59KB

页数:2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 会计学专业 公允 价值 计量 盈余 管理 影响 分析 家用 会计学 专业
题目: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 家用为例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完善,这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后, 2014年以单独准则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新准则中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的相关内容,使得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更加统一和规范。越来越广泛的在实际中得到运用,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也倍加关注,同时,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也越来越普遍。公允价值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但在某些其他方面也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ST企业冠福家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公允价值的概念、特点、估价技术和盈余管理的概念、特征、动因等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具体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等领域的应用及影响。然后,通过案例研究,对*ST企业冠福家用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分析。之后,通过对企业报表中相关数据的计算,分析了*ST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中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情况。最后的出结论,并提出公允价值计量下进行盈余管理行为的建议,即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相关准则;加强监管,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深化社会培训体系,培养高水平的从业人员;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各行业信息流通平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股权结构。 关键词:公允价值 盈余管理 *ST企业 目 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2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2 1.公允价值的定义 2 2.公允价值的特点 2 3.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 2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3 1.盈余管理的概念 3 2.盈余管理的动因 4 三、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4 (一)金融资产中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4 (二)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5 (三)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5 (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6 (五)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中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6 四、以冠福家用为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状况 6 (一)冠福家用的基本简介 6 (二)冠福家用盈余管理动因分析 7 (三)冠福家用报表数据分析 7 (四)冠福家用公允价值计量下盈余管理的分析 8 五、对策建议 9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建立各行业信息流通平台 9 (二)深化社会培训体系,培养高水平的从业人员 9 (三)健全企业惩罚机制 9 (四)规范公允价值计量 9 5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以冠福家用为例 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以冠福家用为例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中一种常用的基本计量方法,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逐渐发现历史成本计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局限性和缺陷。例如,历史成本计量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决策。而公允价值计量是坚持对动态信息进行及时的反映,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信息更有助于投资者和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因此,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后, 在2014年以单独准则发布了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标志着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更加统一和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规范,更好地反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并充分体现了财务报告目标决策有用观。并且以最真实的价值反映企业资产和负债,为企业交易提供最接近市场的交易参考值,促进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 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逐渐被大家接受和应用,人们在发现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的可操作空间,对于上市公司来讲,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财务状况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而盈余管理虽然是一种调节利润的手段,但是它具有合法性,企业有可能通过不恰当的运用公允价值来进行过度的盈余管理。来覆盖企业的真实状况,提供虚假信息,扰乱市场秩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014年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首次被列为一项会计准则。作为会计准则中的核算内容,公允价值计量不断的被更多的人关注,如何正确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一直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目前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所研究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找出上市公司应用公允价值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对上市公司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影响进行分析,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达到抑制过度盈余管理的目的,不断完善会计准则。 在各个方面,公允价值计量都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人们对盈余管理也是十分关注的。一方面,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利于更好的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操作指南,还能促使企业正确的提高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充分发挥市场体制,合理分配资源。因此,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可以帮助国家更好的改进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理论体系。进一步分析公允价值在实际会计操作中对盈余管理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进行盈余管理后的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表与企业的真实情况是有差异的,所以通过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有利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有效的辨别上市公司所进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有利于帮助企业潜在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决策。有利于监管者更好的对资本市场进行监管,规范和净化市场环境,最后,分析出的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结果,可以为以后公允价值的发展、盈余管理的控制和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正确的指导。 因此,公允价值对盈余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用事实和数据来说话,分析我国目前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都有哪些,企业采取什么手段来实现盈余管理,分析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对盈余管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通过案例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对于盈余管理产生的实际影响。 二、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1.公允价值的定义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 我国财政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企业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2014年7月29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公允价值重新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公允价值被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2.公允价值的特点 (1)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配比原则。配比原则一般是指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配比。 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法, 收入按现行价格计量, 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 计量属性就会存在差异, 这不符合会计信息配比原则的要求。为了使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要求会计核算中使用公允价值计量, 更能体现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等原则的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公允价值能够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并且能客观地反映企业实际的公允价值, 比较准确的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 从而更确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 偿债能力及风险承担能力, 所以公允价值计量高度的决策相关性,受到信息使用者的信任。 3.公允价值的估价技术 (1)市场法:是利用与现有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或是负债在公开活跃的交易市场中形成的价格进行比较,从而对相关资产和负债进行估值的一种方法。市场法要求交易的市场必须具有公开、活跃的特点,这也使得会计计量过程中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市场法利用公开的实际数据为计量基础,因此也是公允价值估价技术中最直接的方法。 (2)收益法:是指利用现有的估值技术对现金的流入或者支出进行转换,折算成当前金额的一种估值技术,这一过程中未来现金折算成的当前价值决定着公允价值。利用收益法来进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需要对预测未来发生的现金流量、估计现金的折现率、选择计算现值的公式进行确认,这些因素的确定都影响着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这就增加了估值过程的难度。所以当资产的收益不稳定时,不适合采用收益法。 (3)成本法:是指在当前市场条件下,企业以重新获取一项资产或者获取资产相关的服务能力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为基础,然后根据获取资产或者是相关服务发生的折耗情况进行调整,扣除减值与折旧从而确定其公允价值的方法。这个方法有四个内容需要确定,一是资产的重置成本,二是实体性贬值,三是功能性贬值,四是经济性贬值。成本法的功能价值可以体现在市场的选择上,比较充分的考虑了资产在使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折旧,最终的结果也是比较合理的。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理论 1.盈余管理的概念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和会计信息的操纵行为。过度的盈余管理会影响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加大企业发展的风险性,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产生影响。对于如何定义盈余管理,国内外主要有以下观点: (1)Paul M Healy和James M Wahlen(1999)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层利用职业判断变更财务报表,达到操控企业经营业绩的目的,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  (2)William R Scott(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一种优化会计政策选择的行为,并在会计准则范围内执行,最后使企业达到价值最大化,经营者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3)陆建桥(2000)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实现自身效用的大化或企业价值的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 (4)章永愧、刘峰(2002)则认为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为特定目的而对盈余进行操纵的行为”。并特别指明,盈余管理并非限制在公认会计原则或会计方法内。  以上关于盈余管理的解释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但最终盈余管理主要都有这些含义: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者。第二,盈余管理的客体是企业对外报告的盈余信息。第三,盈余管理的方法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应计项目的管理,交易时间的改变,交易的创造等。第四,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综上所述,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盈余管理的动因 (1)利益诱导动因。现代企业大部分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公司的股东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管理公司的往往是公司的高级雇员。由于管理者与股东的目标并不一致,委托方(股东)通常采用业绩——报酬激励的方式让管理者尽最大能力对公司进行管理。这样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管理者向股东的目标靠拢;另一方面,又使管理者更积极的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采用盈余管理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筹资动因。企业通常是通过银行借款或者股东投入资本进行筹资的。银行借款一定会事先对企业的资产、经营水平等各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来确企业是否具有到期偿还本金并按期偿还利息的能力。企业中追求长期稳定利益的股东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