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称兄道弟
一种
社会
现象
社会学
分析
新编
称兄道弟――一种社会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在展开本文的论述之前,先对论述对象进行界定。本文所论及的兄弟并不指具有血缘关系的因年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长幼之序,而是指在社会交往关系中交往个体因某种需要而相互(或单方面)做出的一种身份次序的安排或称呼。这种安排或称呼一般地也遵循年龄原那么,但是某个个体与另外的交往个体并不因为年龄的不同就自然形成“兄〞或者“弟〞的关系,而必须经过某种仪式或认同,方可在交往双方当中产生。称兄道弟,这种说法的本身实际上也隐含了上述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用“称兄道弟〞这几个字去描述两位亲兄弟的交往方式的。
界定了论述对象之后,笔者所要展开的第一个问题是。对称兄道弟这种社会现象的描述。说称兄道弟是一种社会现象,这里并不存在夸张的意味。在中国,从村头的混混无赖到街头的流氓阿飞,从黑道上的帮派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小群体甚至组织,从相互熟悉到路上的偶遇,都可以听到“老大〞、“老三〞或“老兄〞、“老弟〞这样的称呼。另外我们从各种文化载体上也可以觉察到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首先要提到的便是我国的两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前者的桃园三结义,后者的一百单八梁山好汉,在我国可以说是人人皆知,而且一经提起,莫不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的。其次便是当代多如牛毛的武侠小说以及现今根据这些武侠小说改编的充满电视荧屏的古装戏,很多人如痴如醉地欣赏着这些“成年人的童话〞中的侠义英豪、江湖义气,几乎就要拉上几个拜把子兄弟去所谓的“江湖〞上行侠仗义了。再从各种现代影视片上看,内地的、港台的,均有大量片子涉及到了称兄道弟这种现象,其中以港匪片为甚。外国的警匪片笔者也看了不少,却极少听到过黑帮成员之间称兄道弟。如果让一位英文翻译把这种称呼准确传神地译成英文,可能会难倒他的。
笔者认为以上的描述已经足够地说明“称兄道弟〞这种社会现象在中国的普遍性和有研究的价值了。但是,描述性说明是浅薄的,他不能解释“为什么〞这样的问题。下面是笔者所要探讨的第二个问题,即“为什么〞。
为什么中国人在一个接触较为密切、频繁的交往圈子里喜欢称兄道弟。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兄弟〞是比朋友更密切的更容易接受和认可的一种交往对象。笔者认为必须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社会结构特征中寻找。
中国是个农业国家,自古以来一直以农业为本,以其他各业为末,重农抑末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在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必然导致人们社会交往、社会流动的缺乏,导致人们自我封闭和安土重迁。这种生产、生活方式和由之产生的人的特性,为统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和家族文化的诞生、开展提供了可能。其中,笔者认为家族文化处于更根本的地位,因为以儒家为首的一系列处世观念、宗法制度、政治纲领、政治体制等均为家族文化的反映、抽象和转化。家族文化这种文化模式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开展、稳固,已经牢牢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本性之中。一部中国史可以说就是一部家族史。正因为“家〞在中国具有普适性,所以中国人小到日常生活交往,大到治理一个机构、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某种与“家〞有关的观念和行为方式。
到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了。一种建立在农业文明根底上的家族文化导致了称兄道弟在中国的盛行。进一步,称兄道弟这种现象是与家族文化模式系统中哪一个环节发生联系呢。这是笔者所要论述的第三个问题。
我们知道,一个家庭最根本的模式是由父母(夫妻)和子女(兄弟姐妹)构成的。此模式已可反映我国社会的根本交往结构。社会中的上下级关系、前后代关系便是模式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社会中的同事、朋友等关系便是模式中夫妻、兄弟姐妹的关系了。由此可见,称兄道弟正是家庭中兄弟姐妹等横向联系在社会上的延伸。论语。为政中写道:“孝乎惟乎,友于兄弟〞;贾谊也在道术中说:“兄敬爱弟谓之友〞。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朋友之交不过是兄弟关系的延伸而已。然而,仅仅是如此而已吗。恐怕未必,这里面应该还有文章。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局〞这个词来描述中国人的交往模式,并指出这种格局是一种以家庭中的自我为圆心的同心圆交往格局。一个人的交往对象首先是家庭成员,然后是家族成员,然后才是社会其他成员。这种过程,这种差序,使得中国人在交往中很容易找到自己行为态度的标准:对哪些人热情,对哪些人冷淡;对哪些人敬畏,对哪些人不屑。细细想想中国人的日常交往,觉得费老这个发现甚为了不起,它简直说到中国人的骨子里去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中国人对熟人,对属于他那圈子里面的人是充满热情;对于陌生人,对于与他们无关的人,那么表现出一种漠然甚至讨厌的态度。笔者曾屡次在邮局碰到这种情况:一位值班小姐正在面无表情,话语冰冷地为我办理业务,同时还时不时与同事说几句。但她回过头与同事说话时的神态却截然不同:有笑容,有热情;言毕,重新面对我时,又恢复到了冷假设冰霜的样子。我不得不为她脸上肌肉功能的健全而惊叹。中国人在交往中出现的这种差序状态是家族文化的反映,而称兄道弟,也正是一种差序交往方式,它与邮局里那位小姐的行为模式有着某种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