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科学发展观环境治理分析论文.docx
下载文档

ID:728608

大小:19.34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学 发展观 环境 治理 分析 论文
2023年科学进展观环境治理分析论文 :科学进展观是一种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念、原那么、方向等根本性思路,过去我们针对进展方式和手段进行了很多批判,但实际改起来特殊难,缘由就在国家的进展观没有变。以科学进展观分析淮河污染问题,主要是要调整中心和地方的责任,重建政府信用。 关键词:科学进展观制度淮河污染治理政策分析 科学进展观的特性 科学进展观是一种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治理国家的理念、原那么、方向等根本性思路。 执政者治理国家,都要分为“政道〞和“治道〞两个层面。我国近代哲学家牟宗三先生将“政道〞定义为政权体制的根本原理,把“治道〞定义为政府根本职能之运作。因此,“政道〞是关于社会国家生活的根本原理法那么,是如中国古儒所说的天、道、理;“治道〞那么是关于管理社会国家生活的根本方法手段,是如中国古儒所说的法、术、势。政道是治道之本根、灵魂,治道是政道的具象与实施。 科学进展观属于“政道〞层面,是关于我国进展的根本观念和原那么,对国家进展将起到根底性和确定性的作用。 科学进展观强调执政者〔或曰决策者〕的作用,是对各级决策者的要求。 科学进展观要求建立公共权威,建设法治社会。一个缺少权威、有法不依的社会,人心松散、各自为之,明显无法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平衡,当然也就谈不上科学进展。而公共权威除了来自法律的授权外,必需依靠信用的建立。人大和政府等权力系统必需重视和建立自己的信用,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使社会接受协调和平衡管理所需要的根底条件。 科学进展观强调人的权利和责任,要求社会乐观参与实践科学进展观。 总书记指出:只有全体人民和社会方方面面都了解科学进展观、把握科学进展观、实践科学进展观,科学进展观才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真正贯彻到经济社会进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个特点说明,科学进展观不是少数人的事业,而是全社会的事业。社会参与的基点是人的权利和责任,即人人都有进展的权利,也有依据科学进展观来行动的责任。这是与前面所强调的决策者所发挥的作用相辅相成的。公共权威与个人权利,构成了科学进展观的稳定结构。 科学进展观要求实行实事求是、敬重规律的科学态度。 与实事求是、敬重规律相对立的态度是长官意志、为所欲为,这与科学进展观毫无共同之处。实事求是总的来讲不难做到,但在与成果、荣誉、面子等因素相关联的时候,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更大的士气。有时候,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佳,假设成认现实,就难免使面子受损,此时就简洁不顾事实,夸大自己。科学进展观要求客观、冷静地面对存在的缺陷,成认失败,改弦易辙,而不是牵强辩护。 科学进展观要求制度支撑和制度创新。 科学进展观作为一种理念,需要各种具体的制度和政策来支撑和实行。而科学进展观相对于过去的进展观而言是一种进步和创新,因此,用来支撑科学进展观的制度和政策也应当有所创新。在这里,政策创新首先要强调继承,不割断历史,不全盘否认,而是在已有的根底上前进。同时,政策创新又要求批判,对原有的政策体系进行分析,对问题勇于面对和否认。 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 客观评价淮河污染状况 ——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总工程师认为,“淮河污染反弹〞的说法并不精确     ,淮河实际上从未到达过“2023年底变清〞的水质标准。他指出,2023年3月安徽省环保局在环境公报中说:淮河流域支流有机污染严峻,有75%的目标断面水质为五类或劣五类。而在一个月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85%,已经超过了2023年1月1日“零点行动〞前淮河流域五类水面约80%的比例。这一严峻的排污反弹现象说明,2023年底水体根本变清的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目标无法实现。 ——河南省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认为河南治理淮河2023成效是显著的。2023~2023年,河南省淮河流域GDP由2046亿元增长至3849亿元,增长88%,人口由5500万增至5700万,生活污水排放量由3.2亿吨增加到7.8亿吨,而全流域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却由2023年的77.8万吨降至2023年的18.47万吨,削减率76.2%,主要河流COD平均浓度由955mg/L下降为48mg/L,降幅达95%。可以说河南根本实现了社会经济快速进展和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双赢〞。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淮河的治理是最先起步的污染严峻地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力度之大,社会参与之广,难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效也是相当脆弱的。淮河的现状虽不尽如人意,但是假设没有这2023不懈的努力,就很难想象淮河现在是什么样子。 淮河污染说明“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同时存在 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到,淮河污染是经济进展付出的代价。淮河对污染物的容纳和净化力量是一种资源。把这种资源用于经济进展,也是科学进展观的要求,由于加快进展是科学进展观的首要内容。从这个角度讲,淮河流域各地方政府和企业'''');">企业在进展经济上的努力是应当确定的。有时候人们把污染归罪于进展,埋怨进展,这就走到了另一端。 但是,淮河流域的经济进展在环境上存在两个重大的问题:一是从总量上讲,经济进展过度地使用了环境容量,造成了环境与经济的严峻失调,这不符合科学进展观的协调兼顾的要求。二是从结构上看,淮河流域经济进展没有惠及宽敞人民群众,而是让少数人从牺牲环境的代价中获得了好处,这不符合科学进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要求。这两种结果在环境经济学上称为“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它是市场机制难以自动避开的,称为市场失效。 面对市场失效的局面,国家从上世纪九十年月中期开头大规模治理淮河污染,做出了极大的努力。各地关闭了一大批“十五小〞企业,对工业污染进行达标把握,投入数百亿资金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环境监督,工作是特殊艰苦的,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见到了效果。但即使实行了这些行动,淮河流域的污染照旧消逝了现在的状况。从报道的信息看,地方政府在它所应担当的两个重要职责〔投资和监督〕方面,都存在严峻缺乏。一是政府承诺或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投资不落实,二是地方政府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放任态度。 依据基层调研所了解的状况,确实存在着一种现象,即关闭的是不存在的企业,达标也是未达标。这是一种政府失效。政府失效反映出我们过去实行的单纯依托地方政府来治理流域污染的思路受到了挑战。市场失效和政府失效使淮河流域的污染治理需要政策创新。 反思“淮河模式〞 从2023年开头的淮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具有比拟明显的特色,后来被称为“淮河模式〞,它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在没有转变地区经济竞争格局的状况下,要求地方担当治理污染的责任,实行统一、强硬的命令方式从上至下进行贯彻,地方只能听从。二是在没有转变原有的税制和利益支配机制,没有核算企业'''');">企业独立担当污染治理本钱可能性的状况下,要求企业担当污染治理本钱,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三是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实施各种治理规划,而作为污染受害者的公众并没有多少实际的、过硬的法定权利可以使用,除了申诉、埋怨,难以监督,更难以索赔,也难以得到补偿。四是实行集中发动方式,要求在某一特定时刻实现目标,重视舆论造势,力图通过尽快取得成效来鼓舞社会。上述这些特点反映了“淮河模式〞总体上是一种以行政命令方式加以贯彻的单边主义做法。 由于淮河污染消逝了反复,现在对淮河模式也应进行反思,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淮河污染治理中,中心与地方的关系不是良性互动关系。地方虽然听从,但有其自身利益考虑。越到基层,政府越与当地企业的利益相全都。地方上缴的国税,其中包含了一局部地方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但治理污染的全部本钱都放在企业身上。企业对此有看法,但又无处可表达,所以把大量排污视为有理。 其次,现行体制是鼓舞地方经济竞争的,这就迫使地方实行剧烈的经济进展政策。古语云:“上无疑令,那么众不二听〞,这种既要求地方进行经济竞争,又要求对环境质量负责,就具有“疑令〞性质,地方只能有所取舍。 第三,淮河模式没有使环境权利人格化。为什么淮河流经的四省之间不能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和相互制衡来实现淮河污染把握?这是由于淮河作为一种容纳和净化污染物的资源,始终缺乏清楚的权利界定,上游、下游都把淮河当作可以自由使用的“开放资源〞而任意排放,从而消逝“开放资源悲剧〞。 淮河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是重建政府信用 十年治理淮河消逝的反弹和失效,最不利的后果是政府信用受到严峻损害。在淮河污染治理上,谁是可信任的人?这已经不仅是个污染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2023年零点行动之前,某省领导屡次表示:必需以对沿淮一亿五千万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乐观把污染防治工作做好;要丢掉梦想,痛下决心,根治污染,造福人民。该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将污染治理、达标排放作为企业的“生命工程〞,抓紧抓好;并实行倒计时,在报纸上张榜公布了308家企业负责人名单,接受社会监督,斩断一切退路,表达了不达标排放决不罢休的决心和态度。另一省反复强调,治污工作要心慈而手不软,对治污无望的污染企业坚决关停并转,这就是对沿淮人民的心慈。另外某省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治污达标作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作为保证政令畅通的一项政治任务对待,下死决心抓,不留退路;要求企业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顾全大局,背水一战,按期完成治理任务。 总之,淮河污染治理提出了在区域层次上实践科学进展观的重大问题。国家环保总局领导在有关淮河污染的文件上批示:“淮河治污要有创新〞,这说明高层决策者也意识到了过去所习惯的流域治理方式有不适用的地方,需要改革和完善。我认为,淮河污染治理的政策方向是依据科学进展观的本质,重构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全球治理委员会2023年发表的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争辩报告对“治理〞的定义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实行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淮河污染治理需要重新调整中心、地方的责任,并建立一种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行动的框架,这并非单纯的增加投入的问题,而是要进行较大幅度的制度创新。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