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生育
政策
落实
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县生育政策落实情况调研报告
坚持方案生育的根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开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依据省、市实施方案,xx县在执行原有生育政策的根底上,于2023年3月1启动实施单独生育两孩政策。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实施半年来,xx县人口计生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加强舆论宣传引导,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此项工作有序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一、生育政策调整前人口控制指标完成情况
2023年以前执行原有生育政策,年末xx县总人口334536人,出生4412人,其中:男2305人,女212023人。人口出生率为13.25‰,自然增长率为6.79‰,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为95.13%,出生人口性别为12023.40,完成了市级下达的人口控制指标。
二、生育政策调整后落实情况
(一)生育政策落实情况
1、“单独〞执行情况。生育政策调整半年来,全县共申请“单独生育两孩〞44人,经过调查审核,批准发放生育证43人。
2、原有政策执行情况:
①根据XX省方案生育条例【第二十二条】
规定。“实行生育第一胎子女登记制度〞。截止8月底,共登记生育一孩2576人;
②根据XX省方案生育条例【第二十五条】
第一款规定:“夫妻双方是农村户口,只有一个女孩的〞,截止8月底,2023年共办理二孩生育证828人;
③根据XX省方案生育条例【第二十三条】
第一款规定:“第一胎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父母可以再生育的〞,2023年办理二孩生育证25人;
④根据XX省方案生育条例【第二十四条】
第一款规定。“再婚夫妻一方再婚前已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2023年办理二孩生育证24人。
(二)生育政策调整后公共效劳体系建设运转情况
通过对xx县单独夫妇调查摸底,预计未来五年因“单独生育二孩〞政策增加出生人数449人,出生率预计上升1.35‰左右。依据半年来“单独二孩〞政策实施情况和人们的理性认识,我县短期不会出现“扎堆〞生育现象,更不会对全县公共效劳体系建设造成重大冲击。目前我县人口增长处于合理区间范围,人口计生管理、效劳、资源配置均能适应当前需求。
三、建议
1、众所周知,实施“单独二孩〞根本目的正在于它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开展,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在这种背景下,为充分发挥释放人口生育政策、延缓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作用,必须要围绕“单独二孩〞政策的有效实施、充分落地做好相关政策的配套和完善,简化生育手续,以便将“单独二孩〞的政策红利尽可能充分地释放出来,真正实现从“生育控制〞到“生育效劳〞职能转变。
2、从更长远的“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角度看,鉴于目前“单独二孩〞低于预期的实施状况,建议国家卫计委应提前为“全面两孩〞政策的启动实施做好相关的筹划工作,适时应全面放开生育二孩。
12
为进一步摸清我区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根本情况,为党委、政府制定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加快我区民族乡村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按照市民宗局关于转发〈省民委关于组织开展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调研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经请示成立调研组,深入各民族乡和少数民族家庭,对进一步提高我市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专门召开专题研讨会,1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民族工作领导参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关于我区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调研报告。
一、我区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概况我区地处xx市近郊,辖6乡5镇2个街道(其中2个民族乡)20234个村,32个居委会,821个村民组,海拔高度在120230—1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4.60c。年平均降雨量1179.8毫米,无霜期299天,属亚热温湿气候。全区土地总面积144.7万亩,耕地面积13.5万亩,其中田7.16万亩、土6.34万亩,人口总数253812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数53413人,按性别划分:男性少数民族人口数33116人,女性少数民族人口数20297人;按年龄结构划分:0—6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3825人,7—12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4560人,13—15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2894人,16—18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2793人,19—24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5001人,25—50岁的少数民族人口数22702人,51岁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数11638人。有布依族、苗族、白族、朝鲜族、穿青人、侗族、黎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2023种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中,布依族、苗族的人口最多。
二、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受教育的根本情况教育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也是提高人们文化技术水平的主要措施。我镇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遥远自然村寨,因诸多因素,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相对落后。202322年,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分为:小学4377名,初中302023名,高中(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在内)1556名,大专390名,本科179名。各类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毛入学率分别是:小学99.6%,初中20234.31%(含流入人口少数民族学生),高中55.7%,大专11%,本科4%。各类学历毕业少数民族人数为:文盲、半文盲578人,小学7135人,初中952023人,高中2649人,大专202321人,本科712人,人均受教育年限8.5年,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7年。
三、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开展技能素质培训的情况
(一)是全区共有职业教育学校数3所,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计算机应用、数控技术、汽车修理、电子电器、农业技术等,年受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数为1643人。
(二)是农村农技校数14所,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有种植、养殖、畜牧、农机、农技等。今年以来,全区各乡(街道、办事处)分别举办畜牧兽医、果蔬栽培、电焊技术、初级等培训,年接受教育培训的少数民族群众人数达7757人。
四、农村少数民族人口流动情况202322年,全区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的农村少数民族人数2568人,从事的行业有饮食业、运输业、搬运、包装、营销、加工、修理、家政、建筑、回收废旧等行业。年人均收入8400元,他们通过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学到一定的技能和致富的本领,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不仅没有减少家庭中种植、养殖业的收入,反而增加收入。其原因之一是合理安排闲散劳动力,做到家中农活,外出务工两不务,有钱弥补种植业,养殖业投入缺乏的缺陷,解决投资经费难问题;其二,在养殖方面,扩大养殖家禽家畜猪等的养殖规模,增加养殖数量,变传统养殖为科学养殖,即将粮食饲养变为饲料饲养,增加养殖投入,缩短养殖周期,增加出栏数量,从而增加养殖收入;第三,外出打工(或进城打工)人员的收入,带动了邻里和周边群众,激发他们自愿离开家门,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有的人一是掌握电焊、包装、修理、建筑、饮食技能;有的人掌握了销售、加工、家政技能,为建设家乡具备了人才;第四,常言说,癞蛤蟆进城三年变成精,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不但学到一定的技能,见多识广,增加致富思路,同时懂得许多为人的道理,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禁做,对维护本地社会治安和稳定工作取到一定的作用;第五,外出打工(或进城务工),对家庭而言,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和居住环境,大大减轻了党和政府的负担。
五、对影响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原因分析农村民族地区人口素质落后主要是由于客观历史原因造成,形成了多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生存环境较差。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大多居住在遥远贫困地区、深山区、石山区。许多民族村寨交通不便,有的至今还未通公路,有的村寨是翻山越岭的羊肠小道,还有局部村寨的交通也是“晴通雨阻〞,处于人背马驮的落后运输方式。信息闭塞,既没有播送电视,也没有 网络,书刊文报严重匮乏,信息不能及时到达。居住条件差,根据202322年茅草房改造工程统计的全区茅草房数量就有392023户,其中少数民族394户,占总户数的2023%。恶劣的生存环境和闭塞的信息桎梏着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相对落后。人的素质主要由体力和智力两方面构成的,人的营养状况、卫生条件、居住环境等都对人的身体素质产生影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和生活水平差更是制约了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全区2个民族乡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自然灾害频繁,土地瘦瘠。生产经营方式与有限的土地、人力、物质资源,使以农业为主的民族地区人民始终被贫困所困扰,人们的经济收入、卫生条件、居住环境长期难以改变,在文化开展、经济增长、生活提高等方面与外界的开展存在极大的差距。
(三)生活习俗有待改进。因为所处环境偏远封闭,早期的苗族和彝族以村落为单位,其生活、习俗及其婚丧嫁娶社交等都是在相对封闭区域环境中进行,一些传统习俗对提高民族人口素质造成了较大影响。尤其早期存在的近亲结婚,对人的身体素质影响严重,三代内血缘关系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投入资金严重缺乏。因为地理位置偏远,受城市经济辐射小,一是根底设施投入严重缺乏,交通、医疗、文化等严重欠缺,对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素质提高形成巨大障碍。民族地区群众普遍存在着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二是教育事业开展滞后,教育投入缺乏,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不高。三是农村少数民族容易满足现状,缺乏对改善身体、文化、心理等素质方面的自我投入,人口的营养状况、卫生状况、陈规陋习等的改变进展缓慢。四是在改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生产生活水平方面,还存在着地方财力投入缺乏和投入效益不高等情况。
六、进一步提高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对策建议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诸多方面。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重点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展,转变落后的传统习俗观念,通过抓好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普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增强少数民族开展能力。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工作的领导和统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民族地区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民族地区可持续开展的必然要求。我区要在2023年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也是事半功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党的民族政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要求,确实把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民族地区推进生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政策措施到位、责任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要把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我局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建立和实施“农村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提高工程〞,我局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争取财政在预算安排中要确保对少数民族地区经费投入的逐年增长。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在对涉及民族地区经济开展和民族人口素质提高的工程和资金安排。掌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开展状况和人口素质提高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工作动态,并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建议措施供党委、政府决策。建立和完善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相关的政策措施的催促落实机制,确保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强农村根底教育,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根本途径,各级政府要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重大系统工程抓好抓实。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防止今后出现新的文盲、半文盲劳动力。在进一步加强教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加强补充农村教师数量,合理配置师生比例,制定鼓励政策,提高遥远民族地区教师待遇,让教师“稳得住,安心教〞,营造稳定和谐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