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某省三江沿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27605

大小:26.97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某省 三江 沿线 扶贫开发 工作 调研 报告
关于某省三江沿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 xx县为“三江〞流径县之一,金沙江从xx县西北部的xx乡xx村委会三江口村民小组流入县境,境内蜿蜒20235公里,由xx县西南部的xx乡xx村委会采怕落村民小组流往XX县区境。按照xx省政府扶贫办关于配合做好推进“三江沿线〞扶贫开发研究工作的通知、丽江市扶贫办关于开展信贷产业扶贫及“三江沿线〞扶贫开发研究调研的通知要求,xx县扶贫办成立调研组,于2023年元月2023日至15日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报告调研结果。 一、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自治县成立后,xx县委、县人民政府一直致力于开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扶贫开发经历了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开发式扶贫、扶贫攻坚、新一轮扶贫等四个阶段,它使我县贫困乡村根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一步开展,总体上根本实现了温饱目标。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由1999年的22188万元(90价)增加到2023年的93457万元(现价),地方财政收入由1999年的1338万元增加到2023年的3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424元增加到2023年的120236元。2023年至2023年是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更为显著成果的五年,五年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7189.8万元,实施: 1、村委会为单位重点村建设5个,村小组为单位省级温饱村建设6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安居温饱村建设13个,村民小组为单位省级整村推进村建设200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整村推进村建设15个,村民小组为单位市级整村推进配套工程村建设21个; 2、茅草房、杈杈房改造2936户; 3、科技产业扶贫五项; 4、易地搬迁72023户3200人; 5、稳固温饱示范村建设2个; 6、劳动力转移培训3600人; 7、小额信贷1300万元,贴息65万元; 8、新农村试点1个; 9、市领导挂钩示范1个。通过以上工程实施,解决了5619户2.52万人用电困难,解决了3.27万头(只)牲畜、2.47万人饮水困难,解决了1.84万人通路困难,特困户2936户13505人辞别了茅草房、杈杈房,解决了72023户3200人根本生存环境条件,新增灌溉面积1.2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有3600名农村剩余劳力到外省、外州(市)、县务工就业,解决绝对贫困人口2.42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0.35万人。 总结五年来扶贫工作经验,主要有: 1、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贫困地区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中心任务来抓。全县各级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解决群众温饱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提出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切实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建立健全各级扶贫目标责任,层层明确任务,确保扶贫到村到户。 2、加强扶贫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按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法要求,资金跟着工程走,切实落实到贫困村、户,工程资金封闭运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坚持工程资金的年度审计、报账制。县、乡、村全面推行了扶贫工程资金公示、公告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3、扶贫先扶智,切实搞好科教扶贫。在实施扶贫工程的同时,安排一定比例的科技培训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使工程区户均有1人掌握1—2项农村适用技术。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事求是地制定扶贫规划、工程实施方案。 5、坚持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协作参与,坚持依靠农民群众主体投入力量改变贫困面貌。成立了县、乡两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把县乡各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形成了全县上下相互配合、各负其责、真抓实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行了县级领导联系挂钩到乡,科级领导联系挂钩到村委会,部门联系挂钩到村民小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系挂钩帮扶制度。在整个扶贫过程中,我们始终采取多种形式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最大限度地以农民群众作为投入主体实施扶贫工程,五年群众自筹(含投劳折资)累计5800余万元参与工程实施。 二、贫困根本情况及分析 纵向比,我县经济社会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横向比,我县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目前,全县贫困情况仍然十分突出。 (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202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0236元,未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16.5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达1.89万人,居住在已丧失生存条件的高寒山区、泥石流滑坡石山区人口3.5万人。 (二)生产生活根底设施严重滞后 全县农村5.46万人、2.17万头(只)大牲畜饮水困难,4个村委会不通路,4个村委会不通电,625个村民小组不通路,648个村民小组不通电,2万余户特困户居住着危房、黄板房,中低产田地面积29.17万亩、占耕关于某省三江沿线扶贫开发工作调研报告第2页 地总面积38.89万亩的75%,水利化程度仅为33%,电视覆盖死角3万余户, 普及率仅为7.6%,步班邮路202303公里。 (三)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根底建设落后 全县仅有1台彩超,6台黑白b超,病床每千人口只拥有1.57张。58个村委会无医疗卫生室。72个村委会无文化活动室。村小危房230间共18400m2。 xx县农村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差,由此导致农田、水利、交通、通讯、电力等根底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事业落后,进而使贫困人口物质文化生活匮乏。 1、区位不优。xx县北与XX省盐边、盐源、木里等三县接壤,西与玉龙县、古XX县区隔江相望,南与永胜、XX县区相连。全境山高道窄,远离省会市府,无铁路,也无水路,仅有时有泥石流相阻的丽宁、永宁、华宁路与外相通,县乡、乡村路多为过去伐木的林区便道。 2、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绵绵山脉呈网络状连接,岗岭起伏,丛峦叠幛,地理气候特殊。海拔2800—452023米的高寒带,占全县总面积的54.7%,年平均气温小于8.5℃,无霜期少于120天,根本丧失人生存的条件,但目前仍居住着3.5万贫困人口。海拔220230—2800米的中凉带,占全县总面积的26.5%,全年温凉多湿,洪涝、泥石流、冰雹、大雪等灾害频繁发生,中低产田(地)面积大,目前生活着14余万农民群众。海拔1340—220230米的中暖带、低热带,占全县总面积的18.8%,地形狭窄,日照较短,冬春昼夜温差较大,洪涝、干旱、冰雹、大风等灾害较多,耕地较少,目前生活着3余万农民群众。 3、起步较晚,人口素质差。和平解放的1950年以前,山区以彝族为主是奴隶制社会,坝区、半山区主要是汉族、摩梭人为封建领主制社会,金沙江边以傈僳族为主是原始社会,多种社会并存,多种民族聚居,各民族发育程度参差不齐。长期以来由于教育落后,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占总劳力的67%,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4、政策因素。天然林禁伐前,xx是一个林业经济县,靠山养坝,靠林养农,天然林的禁伐,使林业产值年减少220230万元,并联带其它产业滑坡,地方财政收入年减少800万元。1956年自治县成立时各种社会形态直接过渡为社会主义社会,一夜间跨越了上千年历史,而民族地区扶持政策和扶持力度却等同于较兴旺地区,由此导致农村生产生活根底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开展严重滞后,这是贫困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三、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虽然我们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但目前农村贫困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与解决温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扶贫资金投入缺乏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重点扶持村建设投入每村只有15万元,我县村民小组居住分散,工程工程量大,资金严重短缺,局部村民无法覆盖到工程,需要提高扶持标准,真正做到扶贫到村、到户。同时,目前还有780个贫困村民小组未实施整村推进建设工程,农民群众要求尽快实施的呼声很高,急需列入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方案。 (二)易地搬迁任务异常艰巨 我县至今还有3.5万人居住在已丧失最根本生存条件的地方,他们的生产生活十分艰难,急需易地搬迁。 (三)特困户危房、黄板房改造尚未实施 现有5600户贫困农民居住黄板房,16400户贫困农民居住危房,他们无安居,更谈不上乐业,实施危房、横板房改造已成燃眉之急。 (四)产业扶贫力度不大 农村产业是农民稳定持续解决温饱的根底,是农村开展的根底。近五年来xx实施了三年产业扶贫工程,但规模不大,在这有1147个村民小组且又以种养业为主的农村解决开展问题,唯有实施连片规模产业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尽快把3万亩洋芋、3万亩苦荞、2万亩白芸豆、1万亩花椒、4万亩优质苹果、1万亩核桃、1万亩青梅、5万只黑头山羊工程列为产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 (五)有待加强农村种养加科技培训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是解决农村开展问题的有效举措。xx县现有农村劳力12.7万人,农村文盲、半文盲劳力达8.5万人,实行集约经营困难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培训农村掌握1-2项适用技术的新型农民,以适应农村扶贫开发需要。 (六)尚未启动“贫困村村级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 贫困村村级开展互助资金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解决农村小产业资金短缺,帮助农户增收,推动贫困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的新型财政扶贫资金运行形式。我县2023年度方案启动30个“贫困村村级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由于组织机构没有建立健全,渠道没有疏通,到目前仍然没有落实。下一步,应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协调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系,尽早启动“贫困村村级开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让广阔贫困农户尽快受益。 (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步伐不大 我县现有农村总劳力12.7万人,按劳均每天8小时每月25天工作计,完成现有种养业和其它根底设施建设工作,最多只需农村劳力5.5万人,另有农村劳力7.2万人根本上无事可做。这一数据说明,我县劳动剩余劳力资源极大。目前,我县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就业部门、自发组织等形式每年输出劳务工不到2023人,这与还有7.2万可以转移培训农村剩余劳力资源极不相适应。应当完善机制,扩大宣传,培育劳动力市场,加大政府对劳动力转移培训效劳力度,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开展劳务经济做大做强。 四、扶贫开发典型案例分析 整村推进使这个贫困村面貌发生了大变化。 烂泥箐大二地村位于xx县城东35公里处,辖区面积83平方公里,海拔2700—3000米,居住民族全部为彝族,全村9个村民小组、630户、262023人。2023年,大二地村有1956人饮水困难,1434人未用上电,人均只有粮食230公斤,人均纯收入仅为350元,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2477人、占全村人口的95%,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村。2023年度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该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村结束了明子火把照明的历史,户户用上节能灶,人人都饮上了清洁卫生水,村村通公路,人均有粮到达360公斤,人均纯收入到达643元,625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980人、占全村人口的38%。昔日偏僻、贫困落后的山村呈现出生机勃勃奔小康的新气象。 (一)生产生活根底设施明显改善 根底设施严重薄弱是制约大二地村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因素。根据村民迫切希望改善根底设施的要求,在整村推进中以根底设施建设为重点,为经济社会开展奠定了坚实根底。一是实现了村村户户通电。架设输电线11公里,实现了家家户户用电灯照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