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文化品牌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26525

大小:26.69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 品牌 调研 报告
关于文化品牌调研报告 进一步做大做强宜昌的城市文化品牌,延续城市文脉,让城市记得住乡愁是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城镇化开展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2023年,xx市先后斩获“中国诗歌之城〞和“中国钢琴之城〞两大文化品牌称号,城市文化形象得以提升,文化品牌战略初见成效。 当前,宜昌正积极向现代化特大城市奋勇迈进,如何确立城市文化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宜昌的文化软实力。带着这一课题,我们于2023年元至2月对宜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活动,并就如何做大做强宜昌城市文化品牌提出了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宜昌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现状 宜昌历来重视地域文化、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2022年,xx市成为全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首批综合试点城市之一。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工程19项、省级45项、市级64项。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近年来,宜昌更是着力探索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积极打造“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水电之城〞,取得了不俗成绩。 1、诗歌之城 目前,全市拥有诗歌(词)协会15个,民间诗歌(词)团体39个。全市年举办诗歌活动50余场,参与群众2023000多人次。2023年,首届“中国屈原诗歌奖〞颁奖暨端午诗会在宜昌举行(该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中国诗歌学会设立,是中国诗歌单项权威奖,每两年举办一届,颁奖地永久设在宜昌)。同时,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2、钢琴之城 202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钢琴音乐城的设想。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宜昌钢琴产业不断开展壮大。目前,宜昌钢琴年产量已达5.6万台,成为亚洲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同时,宜昌也在着力培育城市的“钢琴文化〞。从2023年开始,依托每年定期举办的“中国宜昌长江钢琴音乐节〞,xx市在4年多时间里,推出了7场国内钢琴顶级赛事、30多场钢琴音乐会,大中小学,还实现了钢琴教育全覆盖。“钢琴之城〞,已经成为宜昌一张听得见的名片。2023年2023月,中国音乐家协会将“中国钢琴之城〞牌匾授予宜昌。 3、读书之城 宜昌是一个有着读书优良传统的地方,屈原故里读书洞的故事、三游洞的碑刻、墨池巷的传说,都成为古朴的宜昌人民崇文尚书的最好印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涌现出了像工人作家鄢国培、工人诗人黄声孝以及符利民、刘不朽等一大批爱书之人。在XX省首次居民阅读指数调查中,宜昌全民阅读指数居全省同类城市首位。全市有11个公共图书馆,7个达国家一级馆,居全省前列。阅读已经成为宜昌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局部。 3、水电之城 宜昌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在中国水电建设和长江水资源开发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大坝,都位于宜昌境内。“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这是当代诗人郭沫假设对宜昌的咏叹。在以宜昌XX县区为中心的方圆20230公里范围内,目前已建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和水布垭等4座大型水电站。由宜昌水电站发出的电力,按202300公里输电半径,已经输送到南至广州深圳、东至上海江浙、北至北京天津、西至成都重庆,可以说照亮半个中国,宜昌因此堪称“世界水电之都〞。 二、宜昌的城市文化资源 宜昌是一个有着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有着丰富的城市文化资源。疏理宜昌的文化资源,有利于我们对宜昌文化品牌建设进行整体把握。为便于分析宜昌文化脉络,我们大致将宜昌文化资源分为历史文化、节庆文化、城市景观文化、物产文化和文化遗产。 三、宜昌文化品牌如何定位 城市文化资源决定城市文化品牌的定位。定位是建立文化品牌的关键,每一座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都需要深入研究本地方的文化个性与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 1、宜昌文化资源的特征 定位宜昌文化品牌,首先是在摸清文化资源家底的根底上,研究分析宜昌文化的特征。我们认为,宜昌文化资源具有如下特征: 宜昌文化的独特性。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较,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人文环境决定了宜昌文化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文化与小文化的统一。屈原文化博大精深,集中表达为热爱大中国的爱国主义和同情最下层人民的民本思想,以及大无畏的批判精神。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正道直行,为国家竭忠尽智。这正是代表民族精神的大文化。黄昏练步磨基山巅和滨江的沙滩广场,听江岸丝竹歌唱、轻绕岸柳;十里画廊,休闲文化、体育健身等群众文化活动蔚然兴起。这是展现xx市民优雅生活状态的小文化。 二是雅文化与俗文化的统一。20世纪六十年代,五峰七个采茶姑娘带动采茶能手竞赛的事迹美名远扬,还受到了毛泽东、刘少奇、贺龙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人们将七位姑娘称为“茶山七仙女〞。她们成为六七十年代宜昌人的励志偶像,她们的故事也被以京剧的形式搬上了舞台。宜昌的文化艺术精品,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在全国崭露头角。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构成了极适宜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环境。在下堡坪乡,农闲时,几乎每个村子都要自发举办故事会。一个农家小院内,几十个村民围坐一起,各自讲自己听来的故事。渐渐地,各个村子涌现出一批“民间故事家〞。在采茶时,累了,人们也会要求“故事家〞给大家讲一段故事。在谈笑声中,疲劳不知不觉消散了。 三是人文化与物文化的统一。宜昌人杰地灵,孕育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历代著名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珍贵的人文文化财富。三峡也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在二亿年来的一系列地壳运动中形成了色彩纷呈、品种多样的三峡奇石,它们按外形可分为象形石和画面石两种。象形石就是外形酷似某种实物,如鹰、虎、兔等;画面石就是石头本身天生既有的图案画面,有的天生就是一副秀丽的山水风景图,有的天生酷似某种动物或植物,还有的酷似人物图像。这是宜昌物文化的代表。 宜昌文化的多元性。宜昌是一种典型的多元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自然山水文化。宜昌地处中西部衔合地带,降水充分,气候宜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理想地之一。壮美神奇的西陵峡、美假设仙境的清江画廊,以及三游洞风景区、车溪风景区等全市范围内340多处魅力独具的秀丽风景,加上良好的气候,独特的区位,构筑了宜昌自然山水文化原型。 二是巴楚文化。巴楚文化是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在三峡地区交融形成的特色文化圈,它是宜昌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宜昌历史文化中最为厚实、最为独特的资源。在中国地域文化圈中,宜昌以巴楚文化而闻名遐尔,以此为背景创作的民族舞剧土里巴人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民族风情音画楚水巴山获文化部文华大奖特别奖。 三是民族民间文化。xx市域丰厚的文化土壤,积淀着绚丽多彩的、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其载体和形式有民间故事、山歌、民歌、吹打乐、号子、撒叶儿嗬、南曲、花鼓戏、版画、服饰等数十种。 四是名人文化。宜昌天钟神秀、人杰地灵,孕育了无数英才。秭归诞生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兴山诞生了民族和睦使者、绝代佳人王昭君,宜都诞生了著名学者杨守敬。此外,还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历史文化名人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五是军事文化。在宜昌古城漫长的二十多个世纪里,它以“川鄂咽喉〞、“蜀道三千,峡路一线〞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著称于世。白起烧夷陵、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石牌保卫战,在这里发生的一次次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战争,使它的城镇开展史与战争史难舍难分。 六是水电工程文化。宜昌区域集中建有三峡、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等五座特大型水电大坝,还有诸多中小型水电站,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基地。这些电站水坝不仅产生强大的电能,而且派生出丰富的水电工程文化、水电生产文化、水电科教文化、坝区移民文化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水电工程文化。 宜昌文化的整体性。宜昌文化具有内在不可分割性,主要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化的民族元素相交融。多民族文化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形成交融,是人类历史文化开展的普遍现象。宜昌文化便是由巴(土)、楚(汉)两大民族相互交融开展而形成的“非巴非楚,亦巴亦楚〞的独特文化。这种现象在出土文物中有表现,如巴人墓出现楚文化的特征;在民间传说中亦有表现,如巴人传说中的盐水神女故事与楚人传说中的巫山神女故事的相通之处,等等。 二是文化的地域元素相统一。依山傍水,是宜昌文化形成开展的主线。清江古称夷水,是巴人的发祥地,沮漳二水是早期楚人立足发迹的地方,清江、沮漳为长江出峡后紧挨着的两大支流,以长江为纽带相衔接。早期,宜昌、三峡地区恰好处于“巴文化〞与“楚文化〞两大区域性文化的交接部位,且为巴文化、楚文化发祥的共生地。春秋至战国中期,随着巴、楚两国开疆拓上,两国的境界尤其是楚国的境界迅速扩展,以至互为接壤,使巴、楚两国成了真正的近邻。巴地楚疆之范围于春秋战国时期虽时有变化,但两国互为邻国并以长江三峡地区为其结合部位的格局根本不变。 三是文化的时间元素相连贯。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此后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时期均留有宜昌文化开展的痕迹,形成富有特色的宜昌文脉。历朝历代众多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1600年前,东晋人袁崧在这里考察山川形貌,写下了对古代文坛颇有影响的宜都记,称之为中国最早独立成篇的山水记。至唐代,大诗人李白三次历三峡之险,留下了“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巫山夹青天,巴水流假设兹〞等诗文。唐代“茶圣〞、著名学者陆羽,他将天下水列入前茅者计二十种,而鉴别西陵峡口蛤蟆泉水为第四品,故蛤蟆泉号称天下第四泉。又鉴别香溪水为第十四品,因而香溪也有天下第十四泉之称。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欧阳修坐贬夷xx县令。他在此xx县令时,用他那支妙笔,为我们记述了北宋时期古城的市貌风情。“西陵山水天下佳,寄人堪作画图夸〞便出自欧阳修之手。他在任约一年时间,留下了与尹师鲁书、峡州至喜亭记、祭桓候文、黄杨树子公赋、夷陵九咏等诗五十余篇(首),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历史的重要资料。明清时代,宜昌古城内读书之风甚浓,涌现出刘一儒、王篆、赵勉、顾嘉衡、王世恩等一批学业有成的人物。城内相继兴建起尔雅书院、墨池书屋等院舍,使古宜昌城成为鄂西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宜昌文化的包容性。各种外来文化和谐共处,相互融合开展,是宜昌文化包容性的表现。宜昌文化无排外基因,善取百家之长。其地域特征决定了宜昌文化是外乡文化与外来文化相容开展的典范。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在这里集聚、沉淀、融合,便形成了宜昌开放包容的精神。码头文化即是一例。宜昌自古以来便是水路、陆路交通要塞。早在西汉时期,川粮通过水路调运入楚,夷陵(宜昌古称)江边就布满了川鄂粮运的船只泊位,隋唐以后,川鄂间通过水路的物资交流更是频繁。到了宋代,夷陵已经成为解送朝廷贡赋和南北转运的水陆中枢码头。因此,码头文化成为宜昌的主流文化之一。 2、宜昌文化的根本脉络 针对上述特征,我们进一步对宜昌文化归纳提炼,不难看出,宜昌文化资源元素丰富,但不失内在联系,主线条清晰。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提炼出宜昌文化的根本脉络: 一是以“四城〞构筑起宜昌的城市文化名片。诗歌之城、钢琴之城、读书之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