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高
三二模
历史
阅卷
分析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
高三二模历史阅卷分析
【评分细那么】
从历史传统、时代背景两个角度作答,其中历史传统角度:“工商食官〞1分。时代背景角度:政治上“地方势力膨胀,加强中央集权〞1分;经济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1分,“重农抑商〞1分。总分值共4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超过4分。
【答题情况】
〔1〕学生得分情况:多数学生得分在1—3分之间。
〔2〕存在问题: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把握不住要点,如多数学生不能从历史影响角度分析,答不出“工商食官〞政策影响;概括能力不高,照抄材料;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如对“盐铁官营〞政策内涵理解不深,导致答题方向不明;脱离材料,背诵教材知识;语言不标准。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提高多角度、多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清答案的逻辑关系,防止答题中答题角度单一、重复啰嗦。
〔2〕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并指导学生学会结合材料分析试题中出现的新概念。
〔3〕重视引导学生提升史料处理能力、概括能力等学科能力、学科素养。
〔4〕要求学生使用科学、标准语言答题。
16〔2〕阅卷分析
【评分细那么】
变化:抑商政策松动,或政府退出直接经营,或政府较少官营经济。〔2分,任答一点得2分〕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或工商业〕开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或政府收入,或税收〕;壮大了市民阶层〔或商人政治经济空间扩大〕;推动了城市繁荣;有利于科技、文化的开展。〔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5分〕
【试题分析】
此题抓住宋代时代特征来设计情境和试题立意,属于重点考点。同时通过考查变化类试题,契合现代高考的对历史知识全面、辩证的考查要求。
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情况】
平均分在5.54分,主要集中于4分、6分、7分。
主要问题:
〔1〕表述笼统不具体,内容空洞,泛泛而谈,如:变化方面,答复宋代采取新的经济政策;影响方面,答复推动了宋代开展。
〔2〕影响方面,不根据材料与设问作答,照搬教材结论,甚至超出时间阶段,如:答复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宋代资本主义萌芽是局部学者的观点,但主流观点是明清出现〕;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内涵到外延的逻辑关系答题,比方此题,最直接的影响先是工商业与商品经济,之后是政府收入,再是商人阶层,然后城市开展,最后再是思想科技以及政治科举制等开展线索,经济方面影响比拟直接,科技文艺和政治方面较偏远。
2.“经济政策〞是每个时期社会开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来说都是社会开展的反映,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开展规律,但是有些政策的实施或者推动社会的开展或者阻碍社会的开展,由此,这局部的考查让学生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底上对宋代整体开展有根本的认识。同时,需要老师们和学生重视一些小专题的总结,比方“经济政策的开展变化〞、“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开展〞等等。
3.关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楚历史知识之间的逻辑体系关系。关注重点时代和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
17〔1〕阅卷分析
【评分细那么】
分三个层次给分:
①能答出北方战乱、北方动乱、北方战乱频仍、北方政权并立等要点的,只要答出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②能答出少数民族内迁、北民南迁、民族交融加强等要点,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③能答出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劳动力增加、南方生产力水平提高等要点的,只要答出其中的一点就可以得1分。
【存在问题】
1、局部同学角度不全,存在重复同一角度的问题,落下了“南方经济开展这个角度〞。
2、知识掌握不准确,答题不严谨,如局部同学答出“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或南移〞,“南方经济兴旺〞,“南方商品经济繁荣〞“把材料一当成元代来答,还结合了材料二作答第一问〞等等,这些答案都不得分。
3、不能做到序号化,整个题目就是一段。
4、书写的标准化有待提高。
【应对措施】
1、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进一步夯实根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做到知识的有效迁移。
2、进一步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练习学生答题的段落化、标准化、序号化。
2、提升“关键能力〞,教学中注意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精选训练题,强化学生阅读并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备考复习要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此题重点考查时空观念素养,所以在教学中始终强化核心素养的落实,提高学生能力。
17〔2〕阅卷分析
【评分细那么】:
特点:规模扩大,表现为外来民族与中华民众的交融;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伴随着伊斯兰交的传播进行;民族交融的程度加深,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影响更深远,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注入新活力。
说明:本答案涉及民族交融的规模〔范围〕、推动因素〔宗教因素〕、程度〔“回族〞形成〕、影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试题评析】
从知识角度看此题主要从元朝民族关系开展的时代特征及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等方面分析民族交融的特点。从能力角度看要求依据材料指出民族交融的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并归纳概括的能力。从学生的得分情况看得分不理想,可挖掘的潜力很大,此题总分值6分,平均分3分左右,总分值很少。
【存在问题】
〔1〕对于特点类题目,材料的深度分析能力缺乏,解读材料浮于外表文字表述,缺乏知识的迁移能力。
〔2〕答题时重视了材料信息的运用,但是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明显不够。
〔3〕个别同学审题错误,没有看清是要求答复元朝民族融合的特点即应该答复不同点,错答了一些与前朝相比的共同点。
〔4〕好多学生达成了民族交融的影响,审题出现严重失误,或者在句式方面犯了严重的低级失误。
〔5〕答题语言的组织不严谨,缺乏答题的层次性。
〔6〕书写潦草、不分条,不分点答题,导致卷面组织乱,不清晰。
【教学建议】
〔1〕重视课本根底,强化课本主干知识的精准记忆,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积累学科语言。
〔2〕加强重点概念的解释,提升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3〕培养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尤其重视对史料的阅读理解、提炼能力和使用学科语言多角度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4〕教学中加大对历史学习方法和答题标准的指导。
〔5〕重视审题训练,对特定题目的答题角度及句式适当加以总结指导。
18〔1〕阅卷分析
【评分细那么】
无产阶级专政〔工人阶级掌握国家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合一;公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对公社负责;主张人人平等〔平等原那么〕;受人民监督。〔每个要点2分,以上5点答出3点即得6分〕
【存在问题】
1、局部学生仍然存在字迹潦草、卷面不清晰、未要点化加以区分现象。
2、局部学生审题出现严重偏差,不能准确理解“政治原那么〞,仅仅罗列材料。
3、学科专业术语匮乏,答案表述累赘,语言不清晰,表述不严谨,口语化现象突出。
4、根底知识不牢固,历史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准确定位教材,不能做到知识的融会贯穿。
5、提炼与解读有效信息、准确概括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不够。
6、时空观念缺乏,没有区分阶段答出对应的历史知识。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不够,
【教学建议】
1、强调标准答题:书写认真清晰,合理安排卷面布局,答案做到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
2、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注重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历史学科语言的运用。
3、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训练,注意设问的细节,把握问题的方向和侧重点。
4、强化历史“必备知识〞的复习,应多引导学生聚焦主干知识,在根底知识的融会贯穿上下功夫,加强知识整合迁移,而不是局限于知识记忆和题型训练。
5、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的“关键能力〞,运用情境材料训练学生辨识历史信息及运用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情境材料所提供信息进行提炼和整理的能力。
6、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情境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和分析,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认识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分析历史事物、并标准地阐述历史事物。
7、深入研究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学科素养〞,强化对核心素养的认识,运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素养。
18〔2〕
【评分细那么】
答案共五个要点:1.创立新的民主组织原那么2.建立工人政权的尝试3.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借鉴4.丰富马克思主义学说〔补充一条〕5.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开展完善五取三每条2分,共6分!
【存在问题】
1.审题不细致,答题没扣住世界民主进程这一角度!2.答题角度不全,要点不够!3.不注意整个题目的命题主旨,不能从第一问中提取第一个要点。4.根底知识掌握不扎实。
措施:加强审题意识;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注重分析命题立意;加强能力素养训练!
19题阅卷分析
20题阅卷分析
【评分标准】
古代中国对外交流:11分:角度或观点——2分评述过程——7分结论升华——2分
1、内容:
①政治上,互派使节,互通友好;
②经济上,开展贸易,互通有无;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③文化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④军事上,有战争与和平,有侵略与反侵略。
任选一个角度也可如文化交流:内容:至少两个4分;评〔影响〕3分
例如1:
角度:中国对外交流的内容。〔2分〕
评述: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内容多样,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政治:如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唐朝派使者到天竺;郑和下西洋等。经济:如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同亚洲、非洲和欧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越南传入的占城稻,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等。文化:如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徐光启翻译了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的四大创造传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7分〕
总之,中外交流内容丰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2、对外政策:
①开放:汉到元〔也可具体展开如汉、唐、元〕原因+影响积极2+2=4分
②保守:明清原因+影响阻碍1+2=3分
例如2:
角度:政府对外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评述:从汉到元,总体来看,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兴旺,文化繁荣,统治者大都采取开明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政府重视中外交流,支持海外贸易,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明清时期,面对西方殖民扩张,厉行“海禁〞,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外交流,使我国逐步落后于西方。〔7分〕
总之,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由开放趋向保守,这既是本国政治经济开展变化的结果,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2分〕
(其它角度,如:中国对外交流的路线;中国对外交流的途径等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双向交流
①中国—外国政治、经济、文化等4分,1点2分
②外国—中国经济、文化、科技等3分,2点3分,1点1分
4、路线
①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葱岭→大月氏→安息→大秦。促进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
②唐:陆路:
a、长安向东到达朝鲜
b、长安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欧非国家
海路:
a、登州、扬州出发到达韩国、日本
b、广州出发经海上丝绸之路到达波斯湾
③宋元: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旺,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外贸通道由西北的陆路转向东南的海路。
元朝与亚、欧、非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盛,中外经济、文化和技术相互交流,中欧旅行家互有访问,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创造一并西传,这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开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④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郑和下西洋以后,更多的人去南洋定居,带动先进的生产技术,对南洋的开发作出的奉献。
任意三点7分,一点2分,两点4分
汉唐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宋代以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路线+影响
〔陆上4分,海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