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镇人口
就业
情况
调研
报告
市城镇人口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十五〞期间,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开局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坚持用开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对于拓宽我市就业渠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市城镇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现状2022年底,全市总人口292.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2.8万人,非农业人口39.74万人,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266万常住人口中,15—64岁人口数为176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66%,其中绝大局部为劳动适龄人口。2022年,全市单位从业人员13.03万人,其中城镇在岗职工12.7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2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820230人,较上年增加2055人,随着国家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大和政策的调整,自2022年起,1998年开始进中心的下岗职工将陆续退出,变为失业人员,成为自谋职业者,也无形中增大了城市就业的压力。由此看出:与往年同期相比,我市城镇在岗职工人数平稳下降,登记失业率呈逐年上升态势;就业思想观念落后,就业渠道狭窄,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私营企业目前仍是我市劳动力配置的主渠道;城镇人口就业的压力还很大。因此,把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作为优先目标对目前我市经济开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十五〞期间,我市劳动就业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十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我国参加wto,知识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势必影响我市城镇人口的就业。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劳动就业所面临的形势:一是自然的新生劳动力顶峰和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不相适应所产生的富裕劳动力不期而遇;二是大量失业人员对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支撑能力产生的压力;三是所有制形式多元化,劳动关系趋于复杂化对传统的单一分配形式产生的矛盾。这些直接影响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劳动就业。从大的环境来说,我国参加wto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具有传统色彩的劳动就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就全国范围而言,参加wto后,对我国经济领域各方面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开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入世对具有竞争优势行业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以及效劳业、旅游业等。据专家预测,入世7年内,就业岗位增加的行业是纺织、食品、商业、服装业、建筑业以及根底设施等领域。另据分析:中国的劳动力和劳动力后备情况又决定了我们劳动力的本钱仍然很低,因此,参加wto后,对中国下岗职工的威胁和影响不会成为一个很关键的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问题。我市是以农业为根底的经济类型,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极小。所以,参加wto后,在短期内,对我市传统就业状况所带来的冲击不会太明显。二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就业提供了新的开展空间。随着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三大产业的结构日趋合理,其比例将由2022年的30:
25.6:44.4调整为“十五〞末的22:34:44,尤其是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人员相应减少,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而从事农村加工业,或是流向城市或小城镇,从事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大量的农村人口以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必须有足够的就业时机来保障。三是安康自身经济开展的内在张力为城镇人员就业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启动实施,西康铁路的投入运营,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的加大,安康的区位优势日益凸现,城市建设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建筑业及第三产业的开展,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时机,旅游、商业、餐饮业、交通通讯、房地产、金融保险、物业管理以及各种新兴的效劳性质的就业岗位明显增多。
三、实现创造就业的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建议就业是人类最根本的需求,经济增长必定带动就业的增长,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必要条件。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实行就业优先政策仍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开展,促进社会稳定,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就业优先就是劳动者根本生活保障优先,它要求社会开展过程中,就业岗位的增加要优先于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今后,我市面临的问题是在经济增长率9%左右的条件下实现相对高的就业增长率,保证相对多的人员就业,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在就业渠道方面,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采取相应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延缓就业压力,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就业的机制。
(一)实行扩大就业导向的经济增长策略,有方案地开展劳动密集性产业我市经济根底相比照拟薄弱,经济开展质量不高。“九五〞期间,平均每年以9.5%的速度增长,但扩大就业时机往往是有效地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相结合的结果,因此必须选择适合的最具潜力的创造就业时机的领域,有方案地开展制造、建筑、餐饮等劳动密集性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以及个体经济,开展劳动密集性和就业要求条件相对较低的如房地产、娱乐业等效劳业和社区效劳业,投资于劳动密集性的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吸纳大量非熟练劳动力,为贫困地区创造就业。促进开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政策并不需要大量资本引导,主要是政策投入,最重要的是为他们创造平等的时机,包括降低竞争性市场准入条件,取消各种人为设置的障碍,为他们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效劳等。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时,不断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开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城镇就业的重点是向第三产业转移。通过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放开,特别是城镇第三产业包括非正式部门的开展,可以充分发挥多种经济成分尤其是民营经济在吸收就业方面的潜力。而且,只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农业根底地位,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就可以在农村和城镇之间维持一种相对的平衡,而不致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而对城镇人员就业构成过大的压力。
(二)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分流农村富裕劳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开展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作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产生大量的富裕劳动力,要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是开展农村农村加工业、建筑业等非农产业,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原那么,围绕本区域六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发优势资源,使大局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借助地方特色经济开展的契机,就近就业,从而实现城乡就业一体化。二是要依靠众多小城镇的迅速开展。小城镇开展主要是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对城镇根底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根底设施建设和效劳业的开展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通过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刺激城镇第三产业和房地产市场的开展,扩大城市现实需求,也为农村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十五〞期间,通过继续加大城镇根底设施建设步伐,大力实行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用足用活国家促进小城镇开展的户籍政策,真正使小城镇成为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阵地,成为联系城市和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以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市人口就业带来压力。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镇工业化结合起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多向分流和多元化安置。在这方面,我市的恒口、蜀河、蒲溪、池河等镇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鼓励非正式部门开展和非正规就业,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鼓励政策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正逐步趋于完善,因而处于市场转型期的劳动力结构不可防止地出现就业增长与失业上升并存的现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长,国有部门就业人员下降,隐性和半隐性失业人员增加。就目前我市劳动力情况来看,新增就业人员主要来自新生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和本钱较低的农村劳动力。非正式部门作为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现有就业渠道起到了有益的补充。民间机构、非盈利团体等非正式部门作为独立于国有单位和私营、个体企业之外的部门对于分流富裕劳动力,减轻国有正式部门就业的压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就业机制上,实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引导就业相结合的政策,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向非正式部门流动,实现非正规就业。
(四)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劳动技能;整合提升组建高等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高中生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延缓就业压力。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时说:“我们国家人口多,人人都上大学仍是不现实的〞“对于不能进入高等院校行列学习的城乡学生,应通过大办职业技术学校,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多方面的技能〞。从2022年我市新增劳动力结构来看,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占当年劳动力总供给的18%,大量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流向社会成为非熟练劳动力,必将给城镇就业带来压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就业前培训是提高新生劳动者劳动技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整合提升组建高等本科院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使更多的本地学生能够接受就业前培训或是就近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延缓其进入社会、寻找就业的时间,从而缓解就业压力。事实证明,一个地方有无本科院校或者高等院校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文化建设。随着高校扩招以及高中招生规模的扩大,高中毕业生人数剧增。2022年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已达22821人,毕业生4400人,2022年毕业生人数比2022年将净增202300人。就我市来说,现有的3所高等院校受规模限制无法满足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上大学的要求。在安康现有的几所大中专院校或技工学校的根底上,通过整合提升组建安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安康学院)或安康技术培训学院,一是可以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学生上大学,延缓更多的初高中毕业生过早就业而对城镇就业产生的压力;二是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或劳动技术人员。
(五)实施政府指导、社会帮助、个人择业、市场就业四位一体的再就业对策;引导就业者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实现就业新机制。从2022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中心三年期限已满,原来及新增下岗职工不再进入再就业效劳中心,所有下岗职工要通过劳动力市场调节就业,庞大的失业人员队伍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个方面予以关心和帮助。从政府角度来看,一方面要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引导下岗职工转变择业观念,参与市场竞争,鼓励自主创业;另一方面是不断完善促进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降低就业准入关,使这一群体能够适应市场需求顺利就业。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就业竞争的结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日臻完善必将带来就业观念的深刻变革,使传统的就业机制受到冲击。国有经济单位和城镇私营企业仍是当前我市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在国有正规单位就业已趋饱和的情况下,要积极拓宽再就业渠道,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实行钟点工、季节工以及非全日制工、阶段性就业等弹性就业形式,引导就业人员参与市场竞争,到私营企业就业,到农村创业,参与创办私营企业等等,开展新兴就业岗位,参与社区效劳等,为下岗职工创造一个新的就业空间。
(六)转变财政救助对象,不断提高失业人员和城镇贫困人口补助金标准。就业是一个社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大量的失业人员必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对社会经济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救助失业人员等于购置稳定,这是社会的必要开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亏损面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少,大量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造成职工下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方案地逐步退出国有序列,将财政救助对象从原先的国有亏损企业转向下岗失业者,提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根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水平,稳定这一群体的收入。我市自1997年以来,已为75000多人按时足额发放了失业救济金,拨付下岗职工生活费2022多万元,切实保障了下岗失业者的生活,有效地保持了社会稳定。
(七)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以投资增长拉动就业岗位的增加。为此建议工程决策机关在立项时,将工程新增就业岗位作为立项指标之一。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