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23057

大小:25.26KB

页数:13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人大常委会 脱贫 攻坚 调研 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脱贫攻坚调研报告2023年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23年监督工作安排,为做好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的相关准备工作,2023年11月魏国强副主任带着调研组赴淮安、XX市进行专题调研,12月调研组赴盐城XX县区、宿迁XX县区、徐州XX县区开展调研,实地考察当地扶贫产业和帮扶工程,进村入户走访低收入农户,与当地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镇村负责同志、基层人大代表进行座谈交流。为全面了解我省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调研组还请省政府扶贫办、教育厅、民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苏北5市及镇江、XX市人大常委会农委提供了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的书面材料。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省脱贫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根本方略,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狠抓责任、政策和工作三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一是省定脱贫目标提前实现。截止2023年底,省定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已经根本实现年收入6000元脱贫目标;低收入人口义务教育、根本医疗和住房平安三保障落实情况总体良好;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全部达标;省重点帮扶的12个县区全部摘帽;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开展能力明显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得到显著改善。 二是分类施策实现精准帮扶。坚持开发扶贫与社会保障双轮驱动,依靠开发式措施脱贫的约占65%,依靠兜底保障措施脱贫的约占35%。加强扶贫开发与兜底保障政策制度衔接,对有劳动能力的通过产业、就业帮扶促进增收;对符合条件无劳动能力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既不符合条件又无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体,落实集体经济分红、社会组织定向帮扶、地方政府兜底等综合措施。 三是聚焦薄弱环节统筹推进。加强省定经济薄弱村和重点片区脱贫攻坚,统筹推进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部署实施了8个脱贫致富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产业富民工程,开展消费扶贫和电商扶贫,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推进资产收益扶贫,完善利益联结和收益分配动态调整机制,大力开展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五方挂钩帮扶和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全省262家省级五方挂钩单位累计协调落实帮扶资金77.4亿元,实施帮扶工程3160个。6个重点片区根底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民生事业得到进一步开展,乡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2个革命老区困难群众和薄弱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升。 四是务实担当激发创新活力。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经验。省级积极推进五方挂钩帮扶、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及时推广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村级医疗互助机制等创新做法。XX市开展六型经济促进经济薄弱村持续增收、XX县区创新乡村公共空间治理;XX市出台精准防贫工作实施意见、XX县区成立消费扶贫创新创业中心;XX市部署实施经济薄弱村增收脱贫稳固提升方案、XX县区探索四建四强防止返贫新模式;XX县区创新搭建阳光扶贫超市、XX县区走出飞地同创产业扶贫新路;XX市建立乡镇扶贫专干专员制度、推行电商扶贫新模式、协同推进农房改善和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等,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步伐。 五是探索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各地在创新开发式扶贫机制和强化保障性扶贫普惠政策的根底上,积极探索构建缓解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更加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推动各部门帮扶政策措施有效衔接、协调发力,不断提上下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地区持续开展和增收能力。建立缓解支出型贫困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市场协同发力,积极解决支出型贫困难题。建立返贫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主动申报、入户调查、数据比对等,强化对已脱贫对象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及时纳入帮扶范围。 二、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体来看,全省脱贫攻坚将如期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但从全面稳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缺乏。 (一)局部低收入农户脱贫根底不牢 我省低收入人口已根本实现年收入6000元脱贫目标,但不容无视的是,相当局部的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的根底是享受了扶贫政策的红利,自身开展能力十分薄弱,持续增收根底仍然很弱。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突出。截止2023年8月底,全省剩余未脱贫57.6万低收入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占比高达84.9%。虽然通过兜底保障到达了脱贫标准,但这局部人员收入有限,医疗费用支出较多,返贫可能性较大。基层呼吁省级层面加强对这类支出型贫困人口的关注,研究由收入法调整为支出法确定农村居民相对贫困人口的思路,将更多的因病致贫的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脱贫边缘人口抗风险能力不强。局部低收入农户开展能力弱、劳动能力不强,多数依赖政策性收入,虽然到达脱贫标准,但仍处在贫困边缘,一旦遇到突发事故,极容易发生返贫。据XX市反映,全市已脱贫农户中,2023年家庭人均收入在6000~6500元的有34833人,占脱贫人数的比例高达2023.7%。脱贫人口稳定收入难以保证。就业脱贫的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中,灵活就业的占比达60%以上,以打零工居多,就业质量不高,就业收入较少且缺乏稳定性。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失业返贫风险较高。一些到户帮扶工程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家庭收入不稳定。 (二)保障性扶贫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调研中了解到,保障性扶贫方面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切实加以解决。在三保障政策的落实上,基层希望省、市相关部门能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担负起责任,并加强协作,形成推进合力。教育扶贫方面,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地方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的低收入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尚不能完全满足吃饭、住宿、购置学习资料等方面需求。局部地方反映,按照有关规定,普通高校本、专科阶段学习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实现脱贫后两年内,应继续享受免除学费的扶持政策,但一些高校在学生家庭实现脱贫后就不再落实。健康扶贫方面,基层反映,卫生效劳能力跟不上,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支出负担仍然偏重,局部地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工作仍需加强,住院合规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2023%以内的政策还未完全落实到位,医疗救助资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健康扶贫长效机制仍需健全完善。综合保障方面,局部特殊困难群体既没有劳动能力,又不符合救助条件,需要出台综合性举措加以应对。如局部低收入分户老人,因子女拒不履行赡养责任生活困难,这局部老人既不符合民政部门的农村低保标准,也无法通过产业、就业扶持实现脱贫。 (三)产业扶贫造血能力亟待加强 从调研情况看,很多帮扶单位在帮扶工程的选择上还是以短平快为主,为求收益稳定更倾向于选择以租金收益为主的工程,如建设标准厂房、购置农机具等,真正培育开展产业的不多,已有的产业工程示范带动作用也不够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局部产业规划不科学。有些地方对产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较多注重单个产业扶贫工程的引入,无视了县域、镇域扶贫产业的统筹规划,缺乏对地方产业开展的长远谋划,导致产业规模小而散,集聚效应和经济效益不明显。特色产业开展不充分。一些地方产业特色不明显,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高。调研中,有地方反映,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仍以原材料和初加工农产品为主,迫切需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持续跟踪监管不到位。一些扶贫产业工程存在重争取、轻实施、缺管理的现象,工程持续跟踪监督机制不健全,后续运行中往往缺少相应配套资金和相关技术人员指导,加上销售渠道不畅、农户参与工程维护的主动性不强,造成不少工程持续运行的时间不长。带动脱贫增收机制不健全。调研中感到,低收入农户对适岗培训、家门口就近就业呼声很高。但局部地方产业开展不充分,产业工程吸收劳动力的能力较为有限,无法帮助更多当地低收入农户实现就业;一些产业工程与低收入农户利益联结还不够紧,低收入农户无法参与到工程当中,无法提高自身稳定脱贫增收的能力。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基层普遍反映,扶贫产业工程用地存在困难,有的申请不到用地指标,有的虽有指标但难以落地;扶贫产业工程申报时间固定且一年只能申报一次,申报手续相对复杂,基层希望申报手续更加简化,可操作性更强;针对家庭农场、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还比较有限,农业保险的险种范围和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 (四)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仍是短板 经过多方扶持和自身开展,尽管省定经济薄弱村实现了年集体收入到达18万元以上的目标,但除此之外,全省还有不少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据了解,截止2023年底,全省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有1435个,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低于18万元的村有2717个,绝大多数集中在苏北。同时,在调研中发现局部省定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来源有相当局部是配股分红收入,短期内能够实现脱贫目标是多方面政策集中扶持的结果,而村级自我开展能力并缺乏,希望继续派遣帮扶工作队,保持帮扶政策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调研情况看,制约低收入村集体经济开展的因素主要是:自身条件薄弱。多数低收入村区位偏远、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相对滞后、资源禀赋缺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较低,难以吸引好的产业工程落地。内生动力缺乏。一些村两委班子带动能力不够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较弱。随着帮扶力度加大和保障标准提高,一些低收入农户担忧脱贫后退出建档立卡、退出低保,不愿意开展产业,等靠要思想较重。帮扶存在盲点。基层普遍反映,原本根底条件相当的村,被划定为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的,经过几年帮扶,各方面开展条件要比其他非经济薄弱村好得多,相比之下其它低收入村也需要帮扶。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想方设法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因缺乏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局部低收入村有所顾虑,整体推进的力度还不够大。 (五)扶贫资源集聚力度还需提升 经过多年的帮助和建设,经济薄弱地区根底设施和公共效劳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来看,仍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城市虹吸效应下,人才、土地和资金等资源要素大量流出、流失,导致农村经济社会开展后劲缺乏。在人才方面,基层普遍反映,经济薄弱地区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人才引不来、留不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带动产业开展、群众致富的土专家、田秀才还很缺乏;农村教育、卫生等方面人才外流现象严重;年轻后备干部储藏缺乏,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选调的大学生村官流动性较大,稳定性不够。在土地方面,经济薄弱地区挖掘土地资源潜力促进开展、增收致富的方法还不多。耕地占补平衡收益直接用于脱贫攻坚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基层普遍反映,经济薄弱地区产业扶贫工程存在落地难、实施难、配套难问题。调研组在宿迁调研时了解到,因用地指标难以解决,涟沭结合部片区267省道工程至今未开工。在资金方面,基层普遍反XX县区级财政压力大,虽然省市级财政近年来不断加大对脱贫攻坚的投入力度,但要完成各条口的目标任务,还存在一定的资金缺口。基层希望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扶贫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资金整合,给县级更大的统筹使用自主权。此外,基层还反映,一段时间以来,各项考核评估、督查及审计检查过于频繁,内容重叠交叉,基层干部感到疲于应付、压力很大,希望加强统筹协调,防止重复多头的督查考核,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三、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几点建议 2023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是稳固成果、提升水平,增强脱贫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探索建立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全省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精心组织落实回头看,稳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于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