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当前
社会
心态
分析
新编
当前社会心态分析
社会心态是指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响,具有显著的群众性和弥漫性。近年来,全国发生了多起针对儿童、女性或其他无辜群众的暴力伤害事件以及其他社会性事件。这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社会心态的角度来看,心态失衡、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悲观厌世、进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态是其共同的特点。这些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说明,重视社会成员心理和谐、优化社会心态,已经成为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只有真正重视和搞好社会建设,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才可能实现,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社会心态问题表象
1、生活压力加大与社会支持缺乏
在竞争日趋剧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生活压力加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另一方面填补单位社会支持功能的公民社会却未见雏形。社会支持是一个可以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社会网络。在恶性压力下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个体会产生无助感、绝望感,产生心理问题或出现极端消极行为。如202322年富士康员工发生连续自杀事件,就是突出的例子。当前人们获得社会支持最多的是家庭、朋友、同乡等传统社会关系,社区、工作单位和地方政府在社会支持系统中,根本上处于“没有帮助〞和“帮助较少〞水平。仅仅依靠以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难以支撑每个人的生活压力。
2、平安焦虑与风险漠视并存
一方面,不断发生的食品、药品平安事件使得民众长期处于焦虑状态,而另一方面,社会整体的风险意识并不高,导致一些平安事故、灾难频发。一个本不属于热点的新闻受到中国媒体和民众的持续关注,从智利矿难的发生到33名矿工在69天后被成功营救,民众不可能不将之与我国频繁的矿难和高投入的救援和很低的救援成功率相比较。当前风险防范的突出问题是对于关系个人的风险意识较强,而对关系到群体或社会的风险重视不够,对于突发的、伤害性大的风险警惕性较高,而对缓释性的、无直接生命伤害的风险防范缺乏。
3、社会信任面临困境
我国的公共权力机构和管理部门的社会信任程度高于其他机构和组织,但市民对这些机构的社会信任评价水平并不算高,接近“中度信任水平〞,而市民对商业行业那么处于“根本不信任〞的水平;对中央政府的社会信任度高于地方政府;对中央媒体信任程度高于地方媒体。对中央政府的高信赖,仍然是重要的社会整合的心理资源,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较低、社会组织健康成长的环境比较差的现状。在人际信任上表现出传统的人际观念,最信任的是“家庭成员〞和“亲密朋友〞,其次为熟人、单位同事、一般朋友、单位领导和邻居,最不信任的是网友和陌生人。人际信任退缩在家人密友中,说明信任一般人的风险过大,是一个影响社会正常开展的问题。
4、经济增长与幸福感提升不同步
根据调查,目前百姓觉得幸福和有尊严的比例约为7成多。我们看到调查中七成的人感到幸福,但是,我们知道幸福的人数再多也抵消不了不幸福的人数,而反过来,很小比例的不幸福人群可能会消减很大的总体的社会幸福。另外,幸福不等同于幸福感,使人民幸福并非单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那样的话,社会政策可能还没有心理辅导和宗教教义更立竿见影。对于社会来说不可能做到使人民绝对的幸福,因为幸福是非常主观的个体感受,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幸福也包含了客观的成分,社会约定俗成地对于人的生活状态是否幸福有大致的评价,政府就是要为社会的群众提供满足幸福的根底方面,换言之,就是消除那些可能使人民不幸福的社会因素,比方贫困、失业、不平安、灾难、不公平、社会秩序混乱等。
5、社会矛盾和冲突解决渠道低效易导致极端行为的产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旧矛盾和冲突,目前存在着解决渠道不通畅、解决措施不得力的问题,致使一些矛盾不断升级。202322年全国共发生近9万起各类群体性事件,维权引发的事件仍占80%以上。沟通和上访是民众解决冲突和矛盾的主要策略。不难发现,对于各类矛盾广阔民众的初期解决策略绝大多数是理性的,采取冲突性手段的极少。从一些发生的剧烈冲突和演变为恶性事件来看,许多当事人都是在尝试了多种解决策略无效的情况下采取极端手段的。在一些较为剧烈的矛盾和冲突中,最该起作用的法律途径被弃用或使用率低,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而被采用最多的沟通和上访途径对于解决问题的效果很有限,这就造成许多人的极端行为,如系列校园惨案中许多人采取了暴力攻击的手段,一些人采取暴力、自焚的手段应对强制拆迁。
二、基于目前社会心态的建议
1、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既是涉及社会成员根本生存和生活的问题,又是涉及社会成员自我开展和自我完善的问题,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我国民生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社会贫富差距的日益外表化和显性化,仍然是影响社会心态良性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切实加强以民生问题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加强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领域的改革,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开展。
2、人性化的工作制度。从社会开展的角度看,只有社会成员具有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才能对社会的长远开展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才能不断增强;从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爱岗精神的形成来看,只有人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心理的稳定感、方向感和未来感,才能形成持久的工作积极性,才能真正产生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才能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也才能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起人性化的工作制度。
3、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社区功能的完善和社会工作制度的形成,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整合功能在社会微观层面的效果,而且关系着社会心态的良性开展。随着我国传统的单位制赖以存在和运作的社会根底的日益弱化,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基层管理的重要形式。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在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保障和改善民生、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社会情绪的疏导机制。构建社会情绪的疏导机制不仅是社会稳定与开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心态良性开展的内在需要。不良社会情绪需要“出气口〞和“减压阀〞。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多发时期,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往往透过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等层面影响社会心态。因此,必须全方位拓展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创新化解社会矛盾和疏导社会不良情绪的体制与机制,构建起社会成员诉求表达的渠道和网络。当前,需要注意群众媒体对社会突发群体性事件的报道过程中所引起的负面效应问题。群众媒体对群体性社会事件报道中容易产生放大效应和诱发效应。
十八大报告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民生开展的幸福画卷。报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论述了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这五个与人民群众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现实问题,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这些令人鼓舞而又实实在在的举措,彰显出执政党切实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条主线,都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目标和归宿。这些都将使广阔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展建军2023年3月20日
第二篇。当前社会腐败心态的调查报告腐败心态,就是一个人对待社会腐败现象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社会腐败心态与反腐倡廉建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我们通过问卷和网络调查等方式,对干部、群众、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群体的腐败心态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社会腐败心态的根本状况
通过1227份书面问卷、254位网民无记名投票的随机统计分析,当前社会腐败心态可以大致归纳为五种根本类型。
(一)“过街老鼠〞型。“坚决排斥〞,对待腐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占75.4%。认为“腐败是一种反社会、反法律、反道德〞行为,“是我们党所面临的最大敌人〞,其中以共产党员、公务事业人员、知识分子占大多数。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愈高,对腐败的容忍度愈低。他们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依靠力量。
(二)“酸葡萄〞型。“看具体情况〞,腐败就像树上的葡萄,自己吃到了是甜的,吃不到才是酸的,占17.2%。立场摇摆不定,像是“墙头草〞随风倒、两边摆。这局部人一方面恨得牙痒,一方面渴望与贪官“联姻〞;外表上对腐败深恶痛绝,内心却羡慕无比。他们或是可以容忍在小范围内个别地存在;或是对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难以容忍,对失职渎职等“不入腰包的腐败〞网开一面;或是对“外地〞的腐败能够“理解〞,对“身边〞的腐败坚决反对,以自我利益为选择标准。
(三)“打酱油〞型。“我是出来打酱油的〞,无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占3.8%。有的是对腐败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缺乏一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观念。腐败行为的背后,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害。如果让沉默的“酱油男〞成为大多数,对腐败行为不愤怒、不检举,做冷漠的观众,就会纵容犯罪,由此导致更大的侵害。
(四)“臭豆腐〞型。认为“情有可原〞,当前体制下腐败是可以原谅的,占2.1%。臭豆腐尽管闻起来臭的,但没有厌恶不快之感,吃起来蛮香,有时机还是喜欢吃两口的。有的认为腐败像“金币〞,具有正反两面性;有的认为腐败像“厌氧菌〞,适度繁殖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的认为腐败就像昆虫的“保护色〞,太清廉会被孤立。这些人的认同心理占了上风,廉洁观念被吞噬。这种对“臭〞味的嗜好,像猪流感一样具有传染性、变异性和致命性,极有可能成为“苍蝇〞们“腐败有理论〞的拥蹩粉丝,成为腐败的推手。
(五)“苍蝇〞型。坚持“腐败有理,假设有时机我也想腐败〞,占1.5%。这是一群“逐臭之夫〞,以贪为荣,荣辱颠倒,是非不分。哪里有臭味,就往那里奔,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大粪和鸡腿一样成为追逐的目标。他们唱着“腐败难免论〞、“影响稳定论〞、“功臣论〞等怪调,信奉“有权堪用直须用,莫待无权空叹息〞,认为“腐败人人有,不露是高手〞,把腐败利益当做“唐僧肉〞,恨不能多分“一杯羹〞。不仅自己有所作为,还引诱、怂勇他人作为。“苍蝇〞猖獗之处,浊者自浊,清者却难以自清,必然形成对廉洁正派干部“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对党的事业是极为有害的。
从调查情况分析看,当前社会腐败心态呈现三个倾向。一是尽管“对腐败现象坚决排斥〞、“清官是值得敬佩的〞分别占75.4%和80.5%,但是当您得知上司的腐败线索时,您的第一选择是“痛恨至极,坚决举报〞的仅占23.1%,表示“与己无关,保持沉默〞的占33.5%,表示“想举报,但怕举报没有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占42.2%。群众举报积极性下降、腐败线索匮乏是制约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瓶颈〞。二是尽管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成效不断显现,但是,群众对“近几年反腐倡廉建设的评价〞表示“满意〞和“根本满意〞的仅占37.6%,对“机关领导干部的廉洁状况〞表示“大多数人廉洁〞的仅占26.2%。认为“腐败黑数〞(指的是确已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被发现,或虽经调查但未惩罚,因而没有计算到腐败案件统计中的腐败公务员占所有腐败公务员总数的比例)在“50%以内〞的仅占16%,在“90%以上〞的高达23.8%。可见,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三是在反腐败斗争“三项格局〞中,尽管对查处大案要案的满意度名列前茅,达43.7%,但是仍然有35.6%的群众认为被查处的领导干部“运气不好而已,在现行体制下这样的腐败分子还多着〞,更有一些群众认为是“小题大做,这些领导干部多数是“功臣〞,反腐败会影响当地经济开展〞。“笑贫不笑贪〞的价值取向和“能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