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9183

大小:23.79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 救助 工作 调研 报告
关于市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保障民生,是安邦兴国、执政为民之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在。保障民生的根本要求,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已作了明确表述,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保障民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工程中,民政部门承担着对城乡困难群体进行社会救助的重任。最近,我们围绕“突出重点保民生,科学开展兴民政〞的主题,对全市困难群体生活状况以及社会救助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走访了城乡社区、低保家庭,听取了基层民政工作者、困难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分析了民政部门保民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形成了这份调研报告。 一、我市困难群体的根本情况 (一)困难群体的含义及特征 困难群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根本生活,需要政府提供救助和社会给予帮扶的社会群体。从其整体特征上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低职化或无职化。他们没有稳定的职业或根本没有职业,大局部人是因为年龄原因(老、幼)和身体原因(重残、重病),另一局部人那么是缺少就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竞争能力,难以就业或再就业。二是贫困化。正是由于低职或无职化,他们的收入很少,一般只能维持甚至难以维持生存和生活必需,生活质量不高,生活方式简单。三是脆弱化。生活的贫困,导致他们的承受能力十分脆弱。经济上社会上稍有风吹草动,他们首先陷入困境。如物价上涨,他们首当其冲;发生自然灾害,他们受灾最重;还有局部家庭陷入因贫致病、因病致贫返贫的恶性循环。四是边缘化。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他们成为社会的弱者,在经济上、文化上、心理上都处于社会边缘,除了经济困难外,普遍有自卑感、有依赖性,如果没有政府扶助以及全社会的关爱,他们或许永远无法摆脱困境。我市是老区、山区和欠兴旺地区,经济根底薄弱,困难群体数量较大,社会救助任务艰巨。 (二)困难群体的构成 我市的困难群体,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城镇“三无〞对象(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特困优抚对象以及灾民、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人群,其中,前六类人群已纳入定期社会救助范围。 截至202223年底,全市定期救助困难群体达42.3万人,占总人口的5.89%。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4.21万人,占非农人口的8.61%;农村低保对象22.3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农村五保对象4.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0.7%,城镇“三无〞对象4768人,占非农业人口的0.3%;城乡孤儿4989人,占总人口的0.2023%;特困优抚对象5600人,占总人口的0.2023%。此外,在正常年景下,还需救助受灾群众约24万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约2.5万人。就比重而言,城乡低保群体、受灾群众所占份量最大,是社会救助的主体;其他群体占比虽然不高,但因自身生存、抗风险能力脆弱,也是社会救助的重点对象。 (三)困难群体的成因 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不仅是指缺少维持家庭成员生存和根本生活所必须的最起码的物质条件,而且还包括缺少获得这些条件的时机。从我市情况看,困难群体普遍存在就业难、医疗难、住房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收入来源。就一般家庭而言,收入来源的多少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调查显示,在城市低保对象中,有一定的劳动力数量,但由于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缺少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下岗失业后难以再就业,202223年全市有14.21万人享受城市低保,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25万人,占比44%;在农村低保对象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没有劳动力的家庭占59%,有劳动力的占41%,其中只有1个劳动力的占84%。可见,困难群体家庭的收入来源和形式都很单一,一旦劳动力丧失,家庭生活就会陷入困境。 二是大病致贫。由于医疗费用高,保障水平低,困难群体因病致贫、因贫致病的情况时有发生。调查说明,城乡低保对象中,患重病、慢性病、精神病的比例达30%;在家庭总支出中,看病吃药的平均支出超过1/3(往往是一个重病患者拖垮一个家庭),低保家庭的消费结构是一种特有的消费结构——除了吃饭,就是吃药——一种典型的维持生存型消费结构。不仅如此,在负债的低保家庭中,因治病而借贷者的比例也高达70%,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和压力十分沉重。 三是年老体弱和重残等生理原因致贫。城镇“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孤儿、重残等困难群体,因生理原因丧失或不具备劳动力,难以自食其力,需要政府和社会予以救助。 此外,城乡困难群众大多为老弱病残,许多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料。根据我们对城乡低保对象的抽样调查,日常生活需要照料的占38%,而且90%以上的人是由家人或亲属照料。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生活不能自理,不仅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拖累其他家庭成员进行有收入的劳动,这也是困难群体难以脱贫的重要原因。 二、我市困难群体救助的根本情况 (一)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自1999年6月城市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以来,经过不断探索调整,制度日趋完善。到202223年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6.22万户、14.21万人,保障标准由120元/月分别提高到160元/月(县、市)、200元/月(黄州XX县区),低保金月人均补助由24元提高到130元。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6.18亿元,享受城市低保救助75万多人次,平均每月享受低保救助1.3万多人。 (二)农村低保稳步开展。202223年初,市政府出台了xx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方法,并将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列入202223年为民办的实事之一,积极推进。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制定低保标准、合理确定对象范围、着力标准低保操作,完成了农村特困救助制度向农村低保制度的顺利过渡。至202223年底,全市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57亿元,享受农村低保救助40.2万人次,202223年人均月补差到达44元。 (三)医疗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2023年1月,市民政局、市卫生局联合下发了xx市城乡贫困群众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医疗救助工作随之在全市展开。4年来,全市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8400万元,资助60.81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助1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对212023名贫困精神病患者进行无偿救治,救助贫困家庭大病患者19476人,人均3396元,缓解了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农村五保供养条件显著提升。2022年初,全市开始实施旨在保障五保权益、提升五保生活质量的“福星工程〞。到202223年底,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5亿元,新建、改建、扩建农村福利院598所,福利机构总数由2022年的291所增加到677所,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到达23266人。202223年,全市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福利院提升活动,全面开展农村福利院房屋维修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到达2730万元。五保对象供养资金由乡镇统筹改为财政支出,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年补助1800元,分散供养的每年补助1300元。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质量、居住环境、就医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五)临时救助力度不断加大。 1、建立了灾害应急救助机制。2022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救灾资金2.98亿元,救助受灾群众150多万人次,有力保障了受灾困难群体根本生活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与此同时,我市采取多种措施,大力推进“福彩安居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3240万元,新建和改造农村特困户危房23.2万平方米,有3600户、1.1万农村特困对象受益。 2、建立生活补助机制。采取发放水费补贴、物价补贴、燃料补贴、用电补贴等形式,努力改善城市低保对象生活状况。以xx市为例,该市从202223年开始,对城市低保对象发放物价补贴160元/人(不含春节补助)、燃料补贴8元/人、用电补贴54元/户,三项合计每年投入近400万元。 3、开展节日送温暖活动。2022年起,我市在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5个5〞(即城市低保对象5斤鱼、5斤肉、5斤蛋、5斤油、50斤大米)、“3个5〞(即农村低保对象5斤肉、5斤面或蛋、5斤油)救助慰问活动。救助慰问对象由最初的城市低保一、二类家庭、农村特困户,逐年扩大慰问面,202223年元旦、春节救助慰问实现城市低保对象全覆盖,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慰问面到达50%,全市共投入救助慰问资金4821万元,慰问城乡困难对象12.8万户。 对其他困难群体也落实了相应的救助措施。开展“爱心献功臣〞和“关爱行动〞,筹资5000万元解决特困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落实了下岗失业残疾军人的生活、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分散供养的孤儿每年补助1500元,艾滋孤儿每年补助2400元;分散供养的城镇“三无〞对象全部纳入城市低保,按最高标准予以保障;2022年8月全市7个“收容遣送站〞改建为“救助管理站〞以来,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023万多人次。 三、困难群体救助有待研究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救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包含根本生活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方面,目前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部门“各自为战〞,导致重复救助和救助缺失的现象同时存在。基层救助组织力量薄弱,乡镇、街道低保效劳机构缺少人手和经费,面对越来越重的任务、越来越大的责任、越来越多的款物,越来越难以适应。 (二)救助资金有待进一步增加。以农村低保为例,按省民政厅测算,XX省贫困地区农村低保保障比例应为农业人口的6-8%。如果我市按6%保障,农村低保人数应为33.9万人,与目前的实际人数比,还有7万人需纳入保障范围,需投入资金3700万元(按202223年平均保障水平)。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各项救助也都迫切要求加大投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三)救助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实行的社会救助,主要是解决困难群体的根本生存问题,侧重在“最低〞,大多数人在得到补助后的收入水平依然很低,生活依然很苦。困难群众自身“造血〞功能缺乏,很难依靠个人力量脱困。局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由于受用人需求、社会偏见及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就业和再就业困难,陷入无奈境地,在一定程度上也滋长了“养懒汉〞的现象。 (四)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困难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是政府的义务而不是恩赐,同时,困难群体享受政府提供的救助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因此,政府有责任向公众宣传相关的政策和知识,群众享有知情权。一些地方存在“关系保〞、“人情保〞以及错保、漏保现象,主要原因还是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工作透明度不够,只有让广阔群众知情、明理、参与、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杜绝社会救助制度运行中不标准现象的发生。 (五)互助平台有待进一步夯实。经过4年多的开展,我市慈善组织已初具规模,社会互助气氛根本形成。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群众互助平台建设较为薄弱,慈善组织社会影响力不够,形式比较单一,工作难以拓展,削弱了社会互助效果。 四、下一步做好我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完善社会救助运行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管理机制,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加强根本生活保障与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配套,促进各相关政策措施在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效劳管理网络等环节的互联、互动、互补,形成社会救助合力,让困难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帮助。加强基层管理效劳网络建设,努力保障社会救助工作必需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效劳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和监督检查,结合村务公开、居务公开、政务公开,使社会救助成为“阳光工程〞。 (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