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新时期
共青团工作
调研
报告
新时期共青团工作调研报告
日益深刻的社会变革,必然给共青团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带来广泛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团的事业要永葆生机和活力,根本出路在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奠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确实立,团的工作理论必须创新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分析、思考、把握青年工作,是深化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基点;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出发定位、谋划、推进团的事业,是深化共青团工作的实践基点。“三个代表〞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最本质的概括,是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总要求。“三个代表〞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创新。它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从经济、政治、文化三大根本系统的内在联系和运行规律出发,确定了外延上无限开放的体系,是对科学理论核心和精髓的总揽。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开展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我们就要重新审视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对“教育青年〞、“带着青年〞、“效劳青年〞三大职能的理解,对育人目标作出新的定位,对团的自身建设作出新的剖析和预见。这是团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近年来的实践已使我们认识到,必须从当代青年的特点和青年工作的实际出发,总结新的认识,探索新的经验。在我省第十三次团代会上,团省委书记李龙熙同志提出,要研究科学理论、民族精神和现代意识教育的内容、对象、方式和载体;研究如何以提高青年经营管理人员、青年科技人员、一线青工素质为中心,分三个层次推进企业青年工作;研究如何以推进经济要素市场化为目标,全方位开展青年中介效劳活动;研究如何抓住青年的紧迫需求,坚持“四化〞方向,深化效劳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研究如何适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以团组织为核心的青年工作体系;研究如何应用现代科技,创新团干部队伍和团员队伍管理机制;研究如何建设学习型组织,为推进团的工作提供保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从不同层面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反思。唯有创新的实践才能产生创新的理论,也唯有创新的理论才能指导创新的实践。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团曾经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作进行再思考,提出“团学〞理论;如今,经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开展,我们对新时期团的工作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青年工作理论有了更多的创见。及时总结归纳这些思想,不仅是全省团组织理论创新的需要,更是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开关。
二、随着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的树立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团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必须创新
XX省最突出的优势是人才优势,共青团最大的效益是人才效益。各级团组织必须把加速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核心任务,源源不断地培养符合吉林开展需要的管理型、经营型、科技型、技能型、预备型青年人才大军,这是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随着国际、省际间开展竞争的日趋剧烈,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人才的开发和争夺放在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开展,关键都在人。〞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自然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支撑力逐步下降,而人才资源的作用不断上升,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以我们说,经济和社会开展的第一动力是科技,根本和根底是人才。党中央站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那么,把人才问题作为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开展的关键。省委也提出人才兴业战略,着力建设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努力在全省营造人才倍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党的要求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准那么,党的目标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方向。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积极参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是共青团组织责无旁贷的政治任务。青年是可塑性最大的群体,正处于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成才是青年群体最大的需求和最根本的利益所在,也必然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指向。当代青年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完成。共青团把开发青年人力资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统筹和实施,既是党的根本要求,也是青年的根本愿望,更是团组织的根本职能。开发青年人力资源,是开发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源头和关键。通过提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提高青年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调动和保护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这是当前全省共青团工作的核心任务。对于团组织来讲,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确立这一观念,既是对共青团根本职能与时俱进的认识,也是对“育人为本〞理念和培育“四有〞新人目标的全新理解。
三、随着青年群体利益需求的多样化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团的工作手段和方法必须创新
在我省十三次团代会上,团省委书记李龙熙同志特别强调了一个观点,就是必须把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推进全省团的工作的首要环节。这就揭示了一个道理,即效劳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最根本的手段和方法。在方案体制下,我们面对的是强势的社会组织和弱势的人格主体,工作方式以组织和管理为主,核心是控制;在市场体制下,我们面对的是弱势的社会组织和强势的人格主体,工作方式以教育和引导为主,核心是效劳。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了青年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行为方式和人生追求的多元化,使团的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战。但归根溯源,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关系的调整。突出表现为,青年利益需求的具体内容更加宽泛,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实现途径更加复杂,迫切性更加凸显。青年由追求政治利益转向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同时兼顾其它方面利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谁能找准、抓住、引导和实现好社会主体的利益需求,谁的主张就顺乎潮流、应乎人情、符合需要,谁就能驾驭事业开展的大势。所以,我们只有努力使共青团工作的效劳领域更加广泛,效劳内容更加丰富,效劳方法更加适应时代的开展和青年心理的变化,才能不断地满足青年追求成长成才的根本需求,就业和再就业的紧迫需求,满足特殊青年群体的个性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把青年的利益代表好、维护好、实现好。也唯有如此,团的工作才能增强感召力,团组织才能赢得青年。这是我们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根本手段和方法的一次全新定位,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认识的一次深化,也是对全省团的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和新标准。
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开展和青年素质的全面提高,团的工作模式和格局必须创新
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潮流。以计算机和互联网广泛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在文明史上,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入、持久地影响着全球每一个角落,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面对团的工作环境瞬息万变,工作对象越发复杂,工作内容日新月异,工作标准推陈出新,工作要素更加繁多,工作领域日益广阔,旧有团的工作模式和格局已经打破。形势的变化,要求各级团的干部必须大胆解放思想,勇于突破陈规,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新青年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推动团的工作向人性化的理念、社会化的方向、工程化的载体、市场化的手段和标准化的机制开展。我认为,今后一个时期团的工作大趋势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青年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树立,党的要求与青年的愿望得到更高程度的统一;设计工作愈加符合社会的需要,开展工作更善于调动社会的资源,衡量工作越来越多地使用社会评价的标准;办事业的观念和“经营活动〞思想不断稳固,培育更多的“名牌〞活动,对重点工作实行工程化运作和工程化管理;行政化倾向不断克服,更自觉地遵照市场规那么,运用经济杠杆,激发广阔青年的主体积极性;逐步建立起与市场机制相协调、与法制标准相适应、与团的优良传统相承接、与青年成长成才规律相吻合的工作体系。推动这一趋势,关键是加速团的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改进团的工作手段,使团的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经济、贴近青年;通过大力推进“县县上网〞工程,建设一批共青团网络信息效劳站;通过积极开辟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的新途径,建设一条网上学习交流的“绿色通道〞;通过大胆创新团的活动方式,依托高技术开发团员证多种功能,探索团员网上登记注册、网上组织生活、网上活动交流、网上缴纳团费等团员管理新机制。
五、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和青年流向的变化,团的组织结构必须创新
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给团的工作带来了全方位影响。特别是共青团自身建设所受到的冲击,在广度和深度上是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团的社会依托由原来单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国营集体企业和农村公社等,扩大到今天的民营、外资、合资、合作、股份制、乡镇企业等新兴经济组织,扩大到社会团体、中介组织等新兴社会组织。团的组织依托也随之出现重大的变化。作为流动性最大的群体,大量的青年在不同所有制、行业、地域间流动,他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化。这就造成了传统领域青年减少,团组织萎缩;新兴领域青年增加,团建滞后;青年流动性加大,原有与静态社会结构相对应的团的组织机制出现不适应;意识形态淡化,青年对团组织兴趣减弱等现象。正基于此,我们从团的三大职能出发,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原那么,即根据团组织社会依托和组织依托的新变化,坚持只要有利于团结教育青年,稳固党的青年群众根底;有利于带着青年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开展;有利于效劳青年,满足青年成长成才需求就可以多样化设置团的基层组织的原那么,大力拓展团建思路、团建内容、团建领域、团建方法,探索以利益联系为纽带,以效劳为手段的团建新模式。这一原那么确实定是重大的思想创新,它要求我们破除三种旧有的观念:即团的基层组织一定要与某个党政组织对应的观念;一定要长期存在的观念;一定具有稳定特性的观念。同时也要求我们树立三种新的观念:即临时性的观念,某个基层组织的存在可长可短;弹性的观念,其成员可进可出;虚拟的观念,成员之间的联系可见可不见。一句话,就是恢复群众组织的本来面目,哪里有青年、什么时候具备条件,就在那个地方、那个时候建立团的组织。除继承原有行之有效的建团方式外,还可以依托农村中介效劳组织、产业组织建团,可以依托学生社团、生活园区建团,可以依托企业青工兴趣组织建团,也可以依托工会组织、行业组织、社区等建团,也可以联合建团。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我们立足于克服许多团干部存在的畏难情绪,提出“三个结合〞的思路,即按照“促进团的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目标、树立良好形象的社会目标、实现未来开展的长远目标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推动非公企业建团、兴团、强团。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团的建设如何,不仅事关青年事业的开展,而且影响着党的青年群众根底和国家政权的稳固。从这一意义上说,团的干部必须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事业的高度,一心一意地抓好团的建设,全心全意地推动团的开展。目标已经明确,方向已经指明。经过各级团组织共同努力,最终一定会实现:但凡有青年的地方,就有团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效劳;但凡有团组织的地方,就有青年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开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一要求的实质就是“创新〞。创新,作为一个民族不懈奋进的灵魂,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永葆生机的法宝,也同样是新形势下共青团事业前进不息的动力源泉。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