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政府
绩效
评估
现状
及其
对策
分析
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随着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开展,“顾客取向〞、“本钱取向〞等理念开始广为公众接受。现代政府一方面面临公众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效劳,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公众要求政府缩减开支,降低施政本钱的双重压力。因此,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世界各国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涵义
(一)绩效的涵义
绩效在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组织中有不同的涵义。但总而言之,绩效可以划分为个人绩效、组织绩效两个层面。
从个人层面来讲,绩效可以区分为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以“结果〞为衡量标准,认为绩效是个人工作所到达的结果,是个人工作成绩的记录。另一种绩效价值取向那么重点关注“行为过程〞,认为结果取向的绩效观容易滋长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关注过程有助于测评管理者的努力程度以及指挥组织能力。因此,需要重点考虑个人在获取绩效过程中的努力程度。笔者以为,这两种看法均有失偏颇,应该将两种价值取向综合起来。绩效的获取,是个人在行为过程中努力的结果,但是这个行为过程本身就是为绩效目标的实现而效劳的,因此不能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
从组织层面来讲,学者们对组织绩效的探讨主要是基于组织绩效是由个人绩效决定的假设。他们认为在制定绩效方案时,组织目标将被分解为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又继续被分解为下一级部门目标,最终被分解为个人目标。大多数个人目标实现,意味着部门目标实现,最终意味着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政府绩效的涵义
美国国家绩效评估的绩效衡量小组曾定义绩效管理为。“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同意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方案,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他们认为,绩效管理是对公众鼓舞和方案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这种解释在一定范围内影响较大。
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及其管理工作效率、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表达出的管理能力。或者说,政府绩效评估是指对政府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中期成果与最终成果所反映的绩效进行评价和划分等级。
另外,杨红明认为政府绩效不单纯是一个政绩层面的概念,还包括政府本钱、政府效率、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开展预期的含义在内。具体而言,政府绩效包括:经济绩效、社会绩效、政治绩效。三者之中,经济绩效是政府绩效的核心,在整个体系中发挥着根底性的作用。维持经济持续开展,社会财富稳定增长,是政府绩效的首要指标。社会绩效是政府绩效体系中的价值目标。实现经济绩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绩效,保持国家平安、社会稳定,居民安居乐业。政治绩效是整个政府绩效的中枢。实现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需要政治绩效作为法律和制度的保证和保障。
二、国内外政府绩效评估的现状
(一)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以政府为对象的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绩效预算制度,兴起于20世纪70~80年代。从此时开始掀起巨大改革浪潮的各国政府重塑运动,强调顾客取向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政府管理,无一不将绩效评估放在首要位置。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丹麦、芬兰、挪威、新西兰、荷兰等国家都引进并实施了政府绩效评估,并将其视为提高政府的工作绩效,改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的有效途径之一。
1.美国。
如前所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推行绩效预算制度。1973年,尼克松政府公布了“联邦政府生产率测定方案〞,依据这一方案,有关部门拟订了三千多个绩效示标,由劳工统计局对各个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统计分析。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方面,民间对政府绩效评估开始关注,如曾任卡特总统人事改革参谋、联邦人事总署署长的坎贝尔在1990年退休后,创办了名扬欧美的“坎贝尔研究所〞,以民间机构的名义对政府展开了大规模的绩效评估活动;另一方面,政府为了应对20世纪60~80年代政府管理中遭遇的经济、社会、财政、政府信任等一系列危机,开始主动展开政府绩效评估活动。
1993年,克林顿政府公布了政府绩效与成果法(thegovernmentperformanceandresultsact,gpra),并将其作为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举措之一。根据gpra的要求,美国所有的联邦机构都要制定一个至少包括未来5年工作目标的战略规划,并将战略方案分解成年度执行方案,同时每年都要对年度方案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形成年度方案执行情况报告。战略规划、年度执行方案、年度执行方案情况报告将提交给国会中相应的专门委员会、美国审计总局以及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各机构的规划制定情况及工作绩效的评估情况将与来年的财政预算分配挂钩。可以说,gpra试图通过运用财政拨款的杠杆去调节政府部门的工作绩效,其特点正是在于将财政预算与政府绩效紧密结合起来,以帮助政府决策者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决策。gpra公布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引起各政府部门的重视,直到1998年,前副总统戈尔屡次强调提高政府绩效的问题,才算得到贯彻和广泛的重视。
2.英国。
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中选首相后,推行了“雷纳评审〞,对公共部门的绩效进行调查评估。雷纳评审针对公共部门中人们相当熟悉并司空见惯的事务提出问题和置疑,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乏,从而提出提高效率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并广泛征询意见。在相关人员对这些方法和措施达成共识后,由被评审单位的负责人组织实施改革的具体措施。1980年,英国环境事务部率先建立了“部长信息系统〞,集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于一体,旨在向部长提供全面、标准的信息。随后,撒切尔政府公布了“财务管理新方案〞,要求政府的各个部门树立浓厚的“绩效意识〞。1983年,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第一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绩效评估方案,在卫生管理部门与卫生和效劳系统内实施运用。1987年,著名的下一步报告(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将提供公共效劳的职能从政府各部门别离出来,成立专门的半自治性的“执行局〞来承担这种职能,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效劳的效率。这些举措又都进一步促进了英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审计署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联邦公共部门开展绩效审计。当时主要是适应建立高效率政府的要求,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改善公共管理水平和公共效劳质量。1997年,议会通过的1997审计长法案规定了审计长作为联邦公共部门的外部审计人员,享有对联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公司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的权力。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现状
在我国,随着政府目标责任制的推行,政府绩效评估问题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极不成熟。
1.理论研究为主,与政府绩效管理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目前,有关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在学术界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研究人员当中以高校教师为主体,政府部门的主动参与甚少。高校教师多受西方绩效管理思想的影响,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提出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精辟见解。但是,政府部门作为研究对象,对政府绩效管理的研究参与甚少。有些政府部门拒绝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数据,造成实证研究方面的停滞,还有的政府人员常常将政府绩效等同于公务员评估。
2.政府绩效管理在评估环节上缺乏科学、明确的评估标准、标准的评估程序。政府部门的绩效评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普适性的政府机关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专项绩效评估。目前,大局部政府部门都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没有标准,自然谈不上评估结果的客观性、有效性。另外,政府部门评估多处于自发状态,评估过程与结果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完全外表化而流于形式,使政府绩效评估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3.在绩效评估的形式上趋于单一,缺乏全面有效的监督。目前,政府部门的评估主要以上级对下级的评估为主,政府自评为辅。一般而言,政府首脑只需要获得上级的好评就能够得到提拔,这种绩效管理方式促使其将上级的评估指标摆在第一位,而无视社会公众的利益与需求。因此,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缺乏社会公众与专家的参与,媒体的监督甚少,不够开放、透明。
三、改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思考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开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政治环境,逐步探索、完善、开展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我以为,改进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制度上,为开展政府绩效评估提供立法保障。政府的公共权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垄断性,有国家强制力作为支撑。因此,政府绩效的评估不同于工商领域的绩效评估,尤其是对其自身行为的绩效评估,没有法律保障是很难进行下去的,而且标准化、法律化、制度化也是当前国际上评估活动的趋势之一。对于我国,当务之急是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完善政策和立法使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走上制度化、标准化和经常化的道路。
2.在思想意识上,树立以公众为本的绩效观。我国过去对政府绩效的评估往往是通过政府内部的工作检查制度实现的,这种制度往往鼓励被评价的政府官员更多地去琢磨上级政府的检查评估意图,而不是着眼于为本地公民效劳。随着政府职能进一步由“管理〞转向“效劳〞,评价政府绩效的参照系不应仅仅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而应该是公众。而且政府管理所追求的经济、效率、效益、效劳质量、公众满意程度等,都是从公众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待政府绩效的。因此,以公众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有效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必要条件。
3.在评估方法上,采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分析技术、预测技术等作为技术支持。计算机技术的开展使政府绩效评估所需的大量数据资料的存储、分析、快速查询得以实现,评估方法更为科学,增强了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可信性。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效率,减轻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信息化使政府绩效评估的各种信息得以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绩效的监督。另外,政府绩效评估的成功还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广泛、及时地进行信息收集、分析,从而既满足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需求,又满足政府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需求。
4.以公民评估促进政府绩效。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体制方面,不仅包括政府机关的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的组织和权力机关(人大)的评估,还包括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估。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引进政府管理和效劳的对象即社会公众的评估,逐步实现官方评估与民间评估并重,如美国的“坎贝尔实验室〞。通过民间渠道进行的考核和评价方式,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程度等,可以作为对政府绩效评价的最终依据。这使政府机关不仅对上级机关负责,更重要的是对公民负责,形成上级自上而下的监督和公民自下而上的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强化政府的效劳意识。
5.强调专家独立评估作用。政府绩效评估是通过制度保障的、标准化的工作行为,同时也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除了社会公众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之外,还有必要成立包括各方面专家的绩效评估机构。为了保证评估机构独立工作,必须保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使其免受被评估的政府部门的干扰,从而保证评估结果只对客观事实负责,只对数据和法律负责。例如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府绩效评估机构虽然也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但其官员附属于文官系列,不受政府内阁更替的影响,确保了评估工作的独立性。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