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影响
词汇
通达
因素
实验
分析
报告
关于影响词汇通达因素的实验分析报告
周晓璐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本文通过词汇判断实验,考察了影响词汇通达的因素。实验结果说明,词频,词长和词性都会影响词汇通达。本文还对实验结果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关键词:词汇通达;词频;词性;词长
心理词典也称为心理词汇,指的是词与词的根本信息在人类心理的储存或表征〔Elman,2004〕。當我们把储存在心理的词汇激活,在我们的大脑中搜索到我们所需要的词汇信息时,就能识别目标词汇。词汇识别在语言认知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我们在识别词汇时,最常使用的实验就是词汇判断任务。该实验可以用来探寻词汇通达的过程。
词汇通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影响因素有词频,词长,词性,语境,个人知识经验等。在本次实验中,笔者只考虑前三种因素,即词频,词长和词性。一般来说,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要快于低频词〔Walley, Oarlock 2001〕。这就是所谓的词频效应。词长也会影响词汇通达,但这儿对词长的定义,各家言论不一,普遍有三种说法。第一种:Ziegler et al认为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字母数量。第二种:Neath et al 认为词长指的是单词的音节数量。第三种:这儿的词长指的是单词的词素数量。在此次实验中,笔者将会把这三种情况考虑入内,来考察它们对词汇通达的影响。词性的差异也会影响人们识别目标词汇的速度。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会针对词频,词长和词性这三个因素,设计词汇判断任务〔lexical decision task〕实验,试图探究这三个因素是怎么影响词汇通达的。
一、研究方法
〔一〕实验目的
研究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词汇通达时是否存在英语单词的词频效应,词长效应和词性效应。讨论以下三个小问题:
1.英语单词的使用频率上下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2.英语单词的组成字母,音节和词素〔有无屈折变化〕数量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3.英语单词的不同词性是否会影响词汇通达。
〔二〕实验被试
此次试验的被试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16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其中男生一位,女生十一位。该十二位学生母语均为汉语,且均通过英语六级〔CET6〕测试,视力或矫正视力也均正常。
〔三〕实验材料
根据本实验的目的,笔者一共找寻了88个单词作为刺激项。这88个单词字母数量,音节数量和词素数量〔有无屈折变化〕不一。其中44个为真词,44个为假词。44个真词根据在每一百万词中出现的频率又可以分成高频词,中频词和低频词。根据词性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和功能词。我们将真假词混合,打乱顺序,然后作为刺激项出现。
〔四〕实验设计
本试验主要考察词性,词频和词长对词汇通达的影响。实验中被选作自变量有单词词性,单词字母数量,单词音节数量,单词词素数量和单词的频率。自变量一是单词词性,分为名词和动词〔不考虑功能词〕。自变量二是单词字母数量,分为短单词〔3~5个字母组成〕和长单词〔6~8个字母组成〕。自变量三是单词音节数量,分为单音节单词和双音节单词。自变量四是单词词素数量,分为单词素〔无屈折变化〕单词和双词素〔有屈折变化〕单词。自变量五是单词频率,分为高频率单词,中频率单词和低频率单词。实验中的因变量是每个刺激项的正确率和每个刺激项的平均反响时间。
〔五〕实验仪器和程序〔过程〕
本实验使用E-prime编写实验程序。实验在教室中进行,12位学生各自配带,在课上下载并安装程序E-prime。下载安装完成后,就开始本次实验。实验有两局部构成,分别是预备实验和正式实验。预备实验意在使学生了解本次实验操作手法,防止在正式实验中,因为不懂操作规那么而造成实验结果出错。预备实验开始时,首先会展示实验指导页面,学生需仔细阅读该页面,理解前方可开始预备实验。蓝底页面上会呈现本次实验的刺激项〔以白色字体呈现〕,学生需要做出该刺激项是否是真词的判断,如果为真,那么按“〞;如果为假,那么按“〞,判断时要快而准。预备测试结束后,开始正式测试,操作手法与预备测试一致。测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张成绩表,成绩表上最为重要的数据有两列,分别是判断刺激项的正确率和反响刺激项时所用时间。
二、实验结果
〔一〕英语单词的使用频率上下对词汇通达影响的数据分析
当刺激项单词为高频词时,学生的平均反响时间为718毫秒。当刺激项单词为中频词时,学生的平均反响时间为904毫秒。当刺激项为低频词时,学生的平均反响时间为786毫秒。从上述数据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高频词的识别是最迅速的,其次是低频词,最慢的是中频词。
名词中,高频词反响时间为774.5毫秒;低频词反响时间为8633毫秒。动词中,高频词反响时间为620毫秒;低频词反响时间为709.5毫秒。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不管在动词还是名词中,高频词的平均反响时间总是快于低频词。
综上所述,高频词的反响时间是最快的。
〔二〕英语单词的组成字母数量对词汇通达影响的数据分析
真词中,刺激项为短单词时〔字母数为3~5个〕,学生的反响时间为771毫秒;刺激项为长单词时〔字母数为6~8个〕,学生的反响时间为895毫秒。假词中,刺激项为短单词时,学生反响时间为1217毫秒;刺激项为长单词时,学生反响时间为1415毫秒。〔该组数据只考虑无屈折变化的刺激项〕 由此可见,不管在真词还是假词中,字母数量的增加都会延长辨识的反响时间。
〔三〕英语单词的组成音节数量对词汇通达影响的数据分析
真词中,刺激项为单音节时,学生反响时间为778毫秒;刺激项为双音节时,学生反响时间为886毫秒。假词中,刺激项为单音节时,学生反响时间为1206毫秒;刺激项为双音节时,学生反响时间为1429毫秒。〔该组数据只考虑无屈折变化的刺激项〕 从上述数据中,笔者发现不管是在真词还是假词中,音节数量的增加都延长了辨识单词的速度。
〔四〕英语单词的词素数量〔有无屈折变化〕对词汇通达影响的数据分析
真词中,当刺激项没有屈折变化时,学生反响时间为802毫秒;当刺激项有屈折变化时,学生的反响时间为963毫秒。假词中,当刺激项没有屈折变化时,学生反响时间为1256毫秒;当刺激项有屈折变化时,学生的反响为1459毫秒。综上所述,不管是在真词还是假词中,无屈折变化的词的平均反响时间要短于有屈折变化的词,即辨识无屈折变化的词要易于有屈折变化的词。
〔五〕英语单词的不同词性对词汇通达影响的数据分析
名词的平均反响时间时858毫秒,动词的平均反响时间为820毫秒。动词的平均反响时间快于名词。由此可见,动词的区分要易于名词。
三、讨论
〔一〕词频效应
分析实验数据,明显可知人们辨识高频词所需的时间最短,重现了经典的词频效应。这也与Rubenstein, Garfield&Milliken〔1970〕 Whaley〔1978〕等人所作实验结果一致,即词频会影响反响时间,高频词需要的时间要短些。与此同时,笔者也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高频词的反响时间快于低频词,但是,学生对低频词的反响时间竟然要快于中频词,针对这个现象,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一结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讨论:
首先,本次实验测试坏境不够理想,12位学生不是同时开始实验,先做完实验学生的活动可能会影响到未做完实验的学生,从而产生结果的偏差。
其次,参加实验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有些学生英语水平高,单词掌握量大,且其近期生活中对低频词有所运用,从而对低频词熟悉度大于中频词。
〔二〕词长效应
从词长效应中字母数量多少来看,发现短单词组和长单词组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短单词识别要快于长单词,可见在词汇识别中存在字母效应。但是这个发现与New et al〔2022〕等人的实验相悖,他们实验发现短单词〔3~5个字母〕的反响时间要长于中单词〔5~8个字母〕。笔者认为这应该与实验所用语料的数量有关。
从词长效应中音节数量多少来看,发现单音节词汇的识别要快于双音节词汇的识别,就此说明在词汇通达中存在着音节效应。Klapp et al〔1973〕 在做有关图片命名实验时,也发现单音节词语的产生要快于双音节词。本次实验缺乏的是只单纯做了有关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识别,没有考虑到多音节词汇情况,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頗。
从词长效应中词素数量多少来看〔即单词有无屈折变化,本次实验数据涉及两种情况,有屈折变化的双词素单词和无屈折变化的单词素单词〕,发现无屈折变化的单词素单词识别速度要远快于有屈折变化的双词素单词的识别速度。分解储存理论认为,我们要识别一个单词,首先要在大脑中检索它。被试者在脑中找到一个词素,然后再找到另一个词素。然后将这些词素整合。因为寻找和整合需要花费时间,所以识别双词素单词的时间要慢于识别单词素的时间。本实验结果支持Taft&Forster〔1975〕所提出的分解加工说。
〔三〕词性效应
实验结果说明动词的识别速度快于名词。这与前人的实验结果有较大的不同。
Shelton & Caramazza〔1999〕做了一个有关失语症病患动词和名词使用实验,发现使用名词比动词要容易.陈萍和许政援〔1993〕认为,动词的识别记忆要难于名词。从认知心理学来讲“动词勾勒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凸显实体之间的关系,关系概念依赖于事务概念而存在,具有依存性,其过程述议在认知上采用次第扫瞄。〞〔Langacher〕 可见动词识别具有依存性,识别势必要联系其施事与受事,而名词可单独识别,因为其本身就是一个完形的存在。然而,在本次实验中动词的识别竟快于名词,笔者认为造成其原因可能是没有控制刺激项的具体性和频率,还有就是被试者人数不够多,造成数据一定程度上的误差。
四、总结
本研究说明,在词汇通达中存在这词频,词长和词性效应。具体结论如下:〔一〕高频词的识别要快于低频词,低频词的识别要快于中频词。〔二〕短单词的识别要快于长单词。〔三〕单音节词的识别要快于双音节词。〔四〕无屈折变化的词的识别要快于有屈折变化的词。〔五〕名词的识别要快于动词。本实验因为材料,被测试者和方法上的限制,对词汇通达的影响因素只是进行尝试性研究,日后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Caroll, D. W. Ps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 Taft, M. & k. Forster. Lexical storage and retrievalof prefixed words [J].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Behavior,1975,14〔6〕:638-647.
[3] Elman, J. L. An alternative view of the mentallexicon [J].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4,8〔7〕:301-306.
[4]陈士法,彭建武,杨洪娟,侯林平,房红芳.英汉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的词长效应研究[J].外语教学,2023〔5〕:48-51,60.
[5]陈萍,许政援.儿童最初词汇获得及其过程[J].心理学报,1993〔2〕:195-201.
[6]于秒,闫国利,韩飞,石锋.现代汉语名动差异的心理实现性研究[J].南开语言学刊,2023〔1〕: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