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农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7456

大小:27.64KB

页数:1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机 推进 农业现代化 发展 调研 报告
市农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的调研报告 市地处鲁西南平原,辖7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省级经济园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54.3万,是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XX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市、XX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将农机产业作为全市六大产业之一重点扶持,以加强农机化“工业、市场、效劳〞三大农机化体系为重点,以加快实现“农机装备现代化、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效劳精细化〞为目标,努力创新,扎实工作,农机化综合水平快速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开展。 一、全市农业和农机化开展现状 (一)农业开展现状。全市耕地面积60万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其中小麦种植面积4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35万亩,经济作物以花生、大蒜和蔬菜为主。2022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达3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到达22.56亿元。高产高效农业稳步开展,粮食连年增产丰收,XX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到25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8678元。 (二)农机化开展现状。一是农机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到20xx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到达67.3万千瓦,百亩农田占有动力到达112千瓦;农机原值到达4.75亿元,农机总收入到达2.38亿元;拖拉机保有量520235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361台,小麦联合收割机2623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16台,各类配套机具1562023台,粮食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林业、畜牧业生产已全面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农机化水平已向农机现代化跨越。二是农机工业聚集开展。目前,我市现有以五征山拖农机装备公司、大丰、玉丰、国丰为龙头的农机生产企业近30家,进入国家和山东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的企业为7家,农机产品到达8大类20230多个品种,全市逐步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生产、推广、销售、售后效劳于一体的农机化工业体系。我市农机市场供销两旺,逐步形成了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存,国内与国际市场繁荣开展的良好局面。目前,五征山拖、大丰、国丰、玉丰、大华生产的产品已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到达近20亿元。三是农机社会化效劳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4家,村级农机效劳组织74家,农机大户到达983家,农机中介效劳组织到达68个,逐步形成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以村级农机效劳组织为主体,以农机大户为根底,其他农机作业组织为辅助的农机社会化效劳体系。 (三)农机化人才队伍现状。农机行政管理人才现有72人。农机专业技术人才268人,经营管理人员196人,农机实用人才20291人。其中:农机化作业效劳专业户占1.1万人,持农机操作证的驾驶员442023人,有农机化资格证的操作工182023人,农机修理人员202320人,农机化推广人员2053人。从事农机的人员总量到达5.5万人左右。实用人才每个村组到达3-5名。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农机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一是认真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目的是为农民提供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农机装备,不断提高生产效益,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对此,只要是农民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就尽量满足,从动力机械、收获机械到植保机械、农田根本建设机械,根本覆盖了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为全市开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实的装备支撑。自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市镇两级累计投入农机化的资金达1.6亿元,推广各类机械4000余台。二是不断加大自身投入。市里连续三年列支500万元用于农机化开展,一些有条件的镇街,如新兖镇、兴隆庄镇也列支专项资金,对关键农机具实行累加补贴,有力解决了农民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了大型动力机械、玉米收获机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步伐,全市农机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三是积极引导社会投入。通过政府引导、财政扶持、市场配置等途径,采取入股、合作等方式,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那么,积极鼓励引导个人和社会资本投入农机化事业。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步伐,为农民增收提供生产新模式。我们在近几年试验示范的根底上,积极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小麦机收-玉米直播一条龙作业模式。这种生产模式不仅减少了作业环节,而且节水、节肥,降低了生产本钱,而且还能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仅保护性耕作就可为农民每亩节支增收140元以上。如果全市全面采用这种生产模式,将会为农民增收近6000余万元,按我市30万农民计算的话,将会为人均增收200元。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根底上,积极开发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机具,设施农业、苗木、林业、花生、蔬菜生产机械设备及牧草加工、秸秆打捆等农机化新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进一步拓宽了农机作业领域,为促进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途径,也显现出现代农机、特色农机的良好开展态势,为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三)依法加强农机管理,加快推进平安农机建设进程。我市在总结近几年农机平安管理的根底上,探索出了“一个体系、两个重点〞的工作模式。一个体系,就是建立组织领导、网络信息、协作执法、平安责任四项制度所构建的平安监管体系,一个重点,就是要培养操作技术高、平安意识强、懂农艺善管理的新型农机操作能手,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要开展平安标准高、机械性能好、环保节能的现代化新型机械。把这种工作模式作为创立“平安农机〞的主要内容,使之常态化,农机平安管理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农机主管部门和平安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依法监管、各部门密切配合、广阔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机平安生产格局,实现了由要我平安向我要平安的转变。目前,我市已创立“平安农机〞示范镇7个,“平安农机〞示范村330个,“平安农机〞示范户690个,确保了“平安农机〞创立工作层层推进。 (四)创新农机培训机制,为新农村建设输送技能人才。积极扩宽培训渠道,整合培训资源,结合我市农机培训现状,建立了师资库、人才库、题材库,将原有校内培训、集中培训转化为到镇村、分散式培训,哪里农民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培训,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对培训对象实行菜单式培训,打破常规,提高培训效率,利用聘请专家、召开现场会、到镇村办培训班、补贴机具集中发放的有利时机,联合生产企业、经销商加强对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大力实施校企培训、校站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每年举办拖拉机驾驶与维修、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平安知识讲座、“阳光工程〞培训等培训班20多期,培训机手到达近4000余人次,根本可以保证对全市机手一年轮训一次。 (五)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农机专业效劳组织建设。农机效劳组织是加快农机化开展的重要载体,我们结合兖州实际,提出了积极开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作业公司,稳步提升村级农机效劳组织,加快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工程着重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村级农机效劳组织、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大户倾斜,我市农机效劳组织得到了快速开展。特别在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方面,我们把开展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机产业化的重要载体,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企业连合作社、合作社带农户的产业化开展模式。每家农机生产企业在自身建设专业合作社的根底上,再联建1—2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形成了农机企业、合作社、农户三方互利共赢、循环开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17家,固定资产到达近1202335万元,社员到达1755人,有效整合了农机资源,进一步提高了农机作业组织化水平,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切实为农民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提供优质效劳。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农机跨区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做好跨区作业的综合效劳,我们按照省市要求下发跨区作业信息通知,按照创立“平安农机〞和标准化建设要求下发跨区作业工作和跨区作业证的发放要求的通知,对跨区作业证发放实行实名制,做到“谁发放、谁负责〞,领取跨区作业证的车辆年检年审率到达99%。为做好配件供应工作,加强对维修网点的整治工作,对全市40个维修网点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检查无维修技术合格证及无资格证书的网点,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限期整改,进一步标准了农机维修市场。20xx年,我市累计上阵农业机械15000多台次,实现农机作业收入达1.2亿元。三夏期间,全市共组建农机效劳队61个,组织跨区作业机械1860台次,作业面积58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3000余万元。三秋期间,组织跨区作业机械152023台次,作业面积40万亩,实现跨区作业收入2400余万元。 (七)推进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以农机信息化推进农机化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农机开展的浓厚气氛。把农机化宣传工作作为争取社会支持、展示农机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突出农机化事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从不同层面大力宣传农机工作的亮点、热点,让广阔群众和社会各界全方位充分认识农机。二是把推进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作为提升农机效劳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加大硬件投入,完善工作体系,构建效劳平台,为机手提供农机新闻、平安常识、保养技术及维护常识、跨区作业信息、政策法规等农机信息,搭建起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效劳平台,使兖州机手有了自己的“顺风耳、千里眼〞。同时积极协调公安、交通、气象、平安生产等部门,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与配合,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方位的管理与效劳,根本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多方参与的农机信息化网络体系,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农机事业开展的有机结合,为农机事业效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探索了新路。 三、农机化开展成效 (一)农机化加快了我市农业现代化开展进程。202223年全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到达92%,比20xx年增长近2023个百分点,进入了农机化开展的高级阶段。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到达98%以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中,玉米机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收率到达88.6%,在全国率先实现机械化。畜牧、水产、林果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向现代化迈进。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多数人靠土地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机械化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农机化促进了我市粮食稳定增产。我市利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尤其玉米生产全面机械化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推进了农业种植向标准化开展,机械作业使全市小麦、玉米收获时间缩短了7天和2023天左右,确保了小麦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损失率减少5%以上;推广应用机械化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技术亩均增产粮食2023%左右;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产粮食2023%左右。据专家测算,目前农业机械化对增加粮食产量的奉献率到达20%。可以说,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已成为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精准化作业的主要途径。 (三)农机化促进了我市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本钱,比方说机械化的精量播种,每亩地可以节省种子3-4公斤。二是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农业机械化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高效率地完成农业生产,显著地替代了农村劳动力,我市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达5万人以上。特别是由于联合收获机的广泛应用,这些年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