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文化产业发展综合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4782

大小:25.93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化产业 发展 综合 调研 报告
关于市文化产业开展综合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新理念,科学谋划好全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开展规划,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凉都特色的文化产业开展新路。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文化产业开展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在市委副书记魏雄军,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新旺率队深入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实地查看文化产业开展、认真听取各界意见建议、召集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的根底上,审视省内及周边市州开展态势,结合我市实际,就我市文化产业开展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根本情况 (一)产业开展奋力提速 一是文化产业正在兴起。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开展较快,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23年的5.56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28.25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从0.91%增长到2.71%,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从全省末位升至第三。 二是文化设施正在布局。“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近30亿元,为“十二五〞以前的2023倍。市县各级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等根底设施不断完善。 三是文化气氛正在形成。在“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全市旅游文化产业开展大会〞等活动的推动下,各县区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 (二)文化资源丰富独特 一是“三线文化〞出精神。煤矿、发电厂、钢铁厂、水泥厂、铁路等“三线建设〞成果在我市随处可见。当前,以“奉献、包容、创新、超越〞为核心的新时期“六盘水精神〞,正是“三线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开展。 二是民族文化出精彩。全市境内共有44个少数民族,民族居住区域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64%。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彝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等众多民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精彩纷呈的民族民间文化。有布依盘歌,彝族山歌、海马舞、铃铛舞,苗族芦笙舞,布依族铜鼓舞等民族歌舞;有彝族的“毕摩〞、“转场〞、傩戏,布依族的“砍戛〞等习俗仪式;有剪纸、蜡染、挑花、刺绣、砂陶、农民画等民间手工技艺。 三是农耕文化出精致。树立“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传承耕读文明,彰显文化底蕴〞,我市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六枝梭戛快乐村、xx县石桥妥乐村、xx县羊场大中村、xx县保基陆家寨村、水城花戛天门村共5个村落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四是城市文化出精美。通过大力实施“整脏治乱〞暨“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对城市进行精细化管理,我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五是健康文化出精品。我市提出打造大健康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开展目标,赋予了六盘水文化开展新的内涵。 (三)人才队伍逐步壮大 一是队伍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全市文化从业人员和人才队伍数量不断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直接从业人员2023228人,比2023年增加了3787人,年均增速7.74%。 二是文化人才崭露头角。我市文艺创作生产日益活泼,整体创作水平不断提高,有的甚至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 三是领军人物带头开展。我市正涌现出一批文化产业的实践者和带头人。无论从事广告传媒、播送电影电视、文化旅游业等传统产业,还是涉足数字多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新业态,这些领军人物都有着独到、前沿的理念,做出了出色成绩。 存在问题 (一)市场主体缺乏 一是市场主体量少。经统计,截止2023年底,我市国有文化企业共计29家(其中,国有22家,国有联营7家),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88%。总体来看,我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数量仍然较少,规模仍然较小。二是龙头企业缺乏。三是文化园区空白。 (二)产业工程不强 一是行业构成不均衡。在新闻出版发行、播送电视电影等6种效劳行业,以及工艺美术品、文化产品辅助等4种生产行业中,类别虽较全,但增加值最高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效劳业,达13.14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6.53%;增加值最低的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业,为0.84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97%,行业构成不够健康均衡。 二是重大工程缺打造。我市文化产业根本处于“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零散状态,缺乏一批像“多彩贵州城〞、“兴伟石博园〞等带动性强、支撑性好的重大文化工程和工程,文化产业开展后劲缺乏。 三是工程筹划无创意。 (三)品牌影响不大 一是文化品牌软。二是保护开发弱。三是塑造推广少。 (四)业态融合不够 一是“文化+〞的工作自觉未养成。调研中,很多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还没有“文化+〞的意识,常常是就工作谈工作,就建设搞建设,没有意识到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具体的工作中,文化与各行各业常常蜕脱成“两张皮〞。 二是文化旅游融合开展不深入。三是文化与其他产业融合不紧密。 (五)文化消费不活 一是消费总量偏低。二是消费结构不佳。三是消费习惯不良。 (六)开展环境不优 一是顶层设计较缺。二是政策支撑较欠。三是统筹协调较弱。四是工作力量较散。五是实绩考核较软。 对策建议 审视国际、国内环境,面对兄弟市、州和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态势,做好我市“十三五〞文化产业开展工作,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开展理念,必须遵循市委书记李再勇“将文化做成产业,将产业做成文化〞的重要指示,必须落实市长周荣“把文化产业这篇‘大文章’做到极致,做得更好〞的重要要求。应着力抓好“112233〞,即,出台1个文件(实施意见)、编好1个规划(“十三五〞规划),打造2个龙头(磅礴、旅文投)、形成2个支柱(文化传媒及文化旅游),推动3极开展(市中心和六枝、xx县XX县区)、实现3个增长(文化产业增加值、就业人数、税收年增长30%以上)。 (一)抓主体培育 一要打造龙头企业。全市应重点培育一批市、县两级龙头文化产业企业。紧紧把握国家在金融投资领域简政放权创新开展的机遇,以“磅礴传媒〞和“旅文投〞作为全市文化企业龙头。按照主板上市公司的要求,完善两家公司的法人治理,拓展经营业务,理顺资本结构,标准财务管理。应实施集中战略,从全市战略高度出台相关政策,集中资源、政策、人才支持龙头企业。通过集中战略,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磅礴传媒〞和“旅文投〞打造成净资产过2023亿元级、年现金流过亿元级的龙头企业。 二要培育特色企业。积极引导扶持“夜郎风〞、“大爱影视〞、“明飞陶瓷〞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微型文化企业,打造中小微文化企业集群,共同支撑全市文化产业开展。“十三五〞时期,各县区应建立特色文化企业目录,每个县区至少重点培育2023家以上特色文化企业。 三要建设文化园区。创新思路,将文化嫁接到“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去,在已经根本成熟的园区里,改造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十三五〞期间,应明确围绕红桥中央商务区及会展中心、荷城古镇及贵州“三线〞博物馆区域,至少建立2个以上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同时,各县区也应结合自身实际建设1-2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家或省级示范性园区基地。 (二)抓工程带动 一要提升对文化创意工程的思想认识。全市各级应树立抓文化产业工程就是抓经济、抓文化产业工程就是抓开展、抓文化产业工程就是抓落实的意识。主动适应供给侧改革的新趋势,积极应对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变化,努力提高全市文化全要素生产率。立足市场导向,紧扣消费者心理,精心筹划、奇妙创意,加快立项包装、招商推介、上下跑办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大、市场反响好的文化产业工程。 二要强化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意筹划。按点石成金、有生于无的创意思维,强化全市文化资源开发的创意筹划。梅花山、野玉海等工程,是我市资源开发上“点石成金、有生于无〞的突出典范。 三要加强对高速开展业态的抢跑布局。环视周边兄弟市州,均突出文化旅游业态的开展。我市应敢于填补区域空白、敢于创新开展路径。应当依托国有的“磅礴〞、“旅文投〞,民营的“大爱文化〞、“西骏辉煌〞等企业主体,创新众筹合作机制,实施“高速板块〞业态的抢滩登陆。“十三五〞期间,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利用我市景区景点、文化资源拍摄影视作品,开发游戏动漫的,市县各级给予支持资助。各县区应围绕自有文化资源、生态景观,着力打造1—2部票房或版权收益过亿的影视、动漫游戏产品。 四要突出对县区重大文化创意工程的支持引导。发挥县区主体作用,激发县区开展热情,鼓励支持各地充分利用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重大文创工程。建议xx区着力开发一江(牂牁江景区)、一园(陇脚布依生态园)、一岛(中国西部第一内陆岛牛场岛)、一馆(梭戛生态博物馆);xx县着力抓好盘州古城改造、滇黔风情文化产业园、大美乌蒙草原音乐节、丹霞山佛教文化旅游等工程;xx县重点抓好米箩半方塘“最美乡愁〞大型音乐实景演出、农民画文化艺术节、大乌蒙山风情旅游区、海坪彝族风情小镇等工程;xx区重点抓好一场赛事(夏季国际马拉松赛)、一台演出(印象凉都·魅力钟山大型演出)、六大文化园区(水城古镇文化产业园、大河农旅一体产业园、大湾文化园、钟山文化创意产业园、民族文化产品产业园、动漫产业园)、七大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等工程;钟山经济开发区重点抓好会展产业、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科技文化孵化器〞、红豆文化产业等工程。 分页阅读第1页:根本情况第2页: (三)抓品牌引领 (三)抓品牌引领 一是打造城市品牌。认真执行“中国凉都〞城市品牌中长期开展规划,丰富开展“中国凉都〞品牌的文化内涵,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将旅游度假、大健康、休闲养生等元素融入城市品牌建设。紧紧围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开展定位,精心制作传播内容、精妙构思传播方案、精准选择传播途径,分类锁定目标受众,积极主动打造“中国凉都〞城市品牌。 二是培育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制定品牌开展方案,选择诸如“磅礴〞、“夜郎风〞、“大爱影视〞等一批(50个以上)有根底、有潜力的文化品牌,纳入市级重点文化品牌培育打造,每个县区重点扶植打造一批(2023个以上)的重点文化品牌,纳入市、县两级重点文化品牌目录的,应集中进行宣传推介。力争“十三五〞期末六盘水文化品牌百花齐放、享誉全国。 三是开展活动品牌。依靠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大力开展“中国凉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国凉都民族民间工艺大师、名匠、百佳秀娘、十大书法家、十大作家、十大画家、十大音乐人才〞等评选授牌和宣传推介活动,丰富“中国凉都〞品牌内涵、外延,让“中国凉都〞不只表达气候,更展现文化内涵。应培育我市社会组织、企业主体,鼓励支持与相关全国或国际性组织机构合作,积极争取或创造国际性影视、音乐、动漫等文化活动的六盘水永久举办权。 (四)抓产业融合 应把“文化+〞作为我们的一种工作习惯,让全市干部群众从思想上认识“文化+〞的意义,从行动上将“文化+〞融入到各项工作中,让“互联网+〞与“文化+〞成为我们新时代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应以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农业、科技、教育、体育休闲、大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 一要大力开展“文化+旅游〞。依托野玉海、牂牁江、廻龙溪、玉舍雪山、梅花山、北盘江大峡谷、乌蒙大草原等精品景区,将文物、古迹、民俗、风情、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等文化元素与旅游要素有机融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和旅游商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示范创XX县区〞。 二要大力开展“文化+农业〞。将文化融入到“农业特色产业开展‘3155工程’〞和“‘四在农家·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