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13979

大小:22.21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农村 文化建设 调研 报告
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为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村社开展,县政协于202223年底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存在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一)根本情况 xx县辖15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292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4.64人。各乡镇均成立了文化广电站,有工作人员38人,业务用房1957m2,图书12022册,设备15件;17个村(居)委会设立了文化室,面积257m2,图书20580册,设备60件,管理人员均属兼职;乡村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2023张(学校200张),娱乐室11个(496m2),远程教育点85个(3000m2);播送覆盖率89.5%,电视覆盖率91.8%;农户共有电视机86360台,有电视机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68.5%;有民间文艺队伍32支,52023人;近三年开展文体活动:乡镇65场次,参加人数1382023人,村(居)委会61场次,参加人数1132023人;近三年下乡下村送戏22场次,送电影2场次,送科技知识206场次;近三年乡村文化建设投入,除价值743万元的播送电视村村通设备外,共投入经费287.88万元。 (二)根底设施建设加强,硬件逐步改善 202223年前,乡镇文化广电站有业务用房产权的只有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广电站,共600m2。随着国家扩大内需经费的投入,202223年开工修建两河、海子等5个乡镇文化站业务用房,面积均为300m2,其余8个乡镇文化广电站用房有望逐步修建。同时,乡村文化广电站(室)图书、、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根底设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逐步得到添置,播送电视接收设备逐步增加,接收覆盖率逐步提高。 (三)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取得一定成效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要的不断提高,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全县各乡村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文体活动。一是组织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龙海、龙安、钟鸣、奎香等乡镇开展较好;二是节日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龙安、牛街等乡镇春节期间开展了拨河、扑克、象棋、篮球比赛和大型龙灯舞、歌舞表演等活动;三是开展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奎香、树林、龙安、荞山等乡镇开展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活动,参加人数众多,活动内容丰富;四是创立“农家文化大院〞,局部村选择条件好的农户建立了“农家文化大院〞,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条件;五是实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让群众收听收看健康、优质、丰富的播送电视节日,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困难问题及原因 (一)经费投入缺乏,根底设施薄弱 近三年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共投入28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24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投入资金, 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支助资金, 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开展文体活动和站舍建设资金。由于经费投入少,多数乡村文化广电站(室)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地,缺乏开展正常工作所必备的设施设备。目前,全县15个乡镇文化广电站仅有1台,音响3套,摄像机3台,照像机2台,电视机6台;137个村文化室仅有14台,音响6套,电视机40台。乡镇文化广电站藏书共12022册,乡均800册;村文化室藏书共20580册,村均150册。全县农民人均图书0.06册。投入缺乏,设施设备差,客观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贫乏。 (二)工作队伍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 乡镇文化广电站共有工作人员38人。其中,大专文化28人,40岁以下30人,专业技术人员18人,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看根本过得去,但在数量上少于每乡镇3—4人的编职数,素质上,由于平时学习不够,受培训提高时机不多,开展本职工作实践锻炼少,综合素质不高,能独立承担起文化广电站工作的人员不多。更主要的是管理体制不顺,乡镇文化广电站的人财物是属地管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文化广电站人员的流动和工作管理脱节,出现了“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的问题,少数人员长期外借,多数人员长期从事乡镇中心工作,绝大局部村文化室连兼职人员也未明确。文化广电站工作队伍的不稳定性和工作的不专一性,影响和制约了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开展,局部乡镇文化广电站工作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三)开展不平衡,群众文化生活差距大 文化底蕴不同,经济开展不平衡,领导认识程度不一,导致了文化建设存在差距。文化底蕴厚,经济条件好,领导认识到位的地方,文化建设就相对搞得好,如牛街、龙安、奎香等地群众文化生活就相比照拟丰富。文化底蕴薄,经济条件差,特别是有的地方,领导存在“经济开展是硬指标,文化建设是软任务〞的模糊观念,工作中,对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无视了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生活就较为贫乏。据统计,近三年乡镇年均开展文体活动1.44场次,村年均开展文体活动0.15场次。一些经济落后、地处偏远的农户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电视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民间文艺队伍不稳定,开展活动难度大 民间文艺队伍是农村开展文化活动的有生力量,近些年,农村多数有文化知识和文艺才能的人员外出务工,组织民间文艺队伍缺乏人才保障。目前,全县只有2023个乡镇组建民间文艺队伍32支,52023人。民间文艺队伍组成人员无待遇,不附属于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随意流动,队伍不稳定,给农村开展文化宣传、文艺活动带来一定困难。 (五)农村文化消费意识不强,群众文化生活贫乏 受传统消费观念影响,多数群众在经济支出中存在“量入为出〞和“无债一身轻〞的消费观念,在文化娱乐方面消费比例低,有钱宁愿储蓄,一生的花费主要集中在建房、婚丧嫁娶、子女上学和看病就医等几件大事上,不愿花钱购置报刊书籍、电视设备和用于其他文化娱乐上,认为能够吃饱穿暖就行了,不追求文化生活。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导致了文化生活贫乏,给农村文化建设带来一定难度。 乡镇文化广电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协调机构和指挥指导机构,我县乡镇文化广电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方法全凭个人想;人员好似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本职工作开展差,主管部门无方法。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的领导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公共文化效劳体系,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效劳,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明确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根底设施建设、网络效劳建设和活动载体建设的长远目标和任务,将开展经济和文化建设有机统一,将乡村文化事业开展纳入农村经济社会开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工作业绩考核,积极构建“充满活力,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建设格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开展,推进我县新农村建设。 (二)加大投入,加快和完善农村文化根底设施建设 文化根底设施建设是开展农村文化事业的关键,是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物质载体,其建设水平决定着群众的参与程度,同时也影响农村文化的效果发挥。要采取“向上争、本县投、民间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国家、集体和个体共办文化的新格局,实行文化建设社会化,文化效劳有偿化。在向上级争取投入的根底上,县、乡财政要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文化根底设施设备建设和文体活动补助。同时,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文化事业,形成产业,实行有偿效劳。 加强农村文化根底设施设备建设,要坚持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村民小组为根底,以户为对象,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效劳网络,实现一乡镇一中心(文化中心),一行政村一室(综合文化室),一自然村一院(农家文化大院)。乡镇文化中心应包括影剧院、图书室、书画室、多媒体室、乒乓室、台球室等多功能用房和篮球场、网球场和门球场等室外活动场地。村综合文化室应包括图书室、娱乐室和球场。乡村文化中心(室)应相应配备、电视、音响、摄像机、照像机等文体器材和一定数量的图书。农家文化大院应有图书、电视、、娱乐器具、体育器材和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前提下,提倡将学校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和活动场地等设施设备定时向广阔农民群众开放。 (三)强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农村文化队伍管理体制 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是开展农村文化事业的根本,是农村文化软件建设的主体,其素质上下决定着群众文化生活的繁荣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农民群众的文化取向。我县农村文化队伍的现状是数量缺乏,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顺,工作效果不佳。在逐步加强硬件建设的根底上,必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理顺关系,加强管理,才能搞好农村文化工作。一是要按编职数配齐配强乡镇文化广电站人员,明确村文化室兼职人员,并考虑适当工作报酬。二是努力提高乡村文化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要求其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根底上,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素质,提高履职能力。三是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乡镇文化广电站人财物上划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乡镇党委政府协助管理,人员调配流动和工作安排须经主管部门同意,以保证队伍稳定、素质提高和工作专一。四是对农村文化工作机构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县乡村一级对一级负责,工作效率与待遇挂钩,实行考核,严格奖惩。五是对农村民间文化团体加强引导,加强管理,鼓励和支持其开展文化活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六是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公司(艺术团)的扶持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增加人员编制,以利于送戏下乡质量提高,数量增加,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七是加强我县文化稽查队伍建设,文化稽查队应对农村文化经营活动加强监管,使其健康有序开展。 (四)开拓创新,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载体 文化生活是农民群众精神寄托的有效载体,其丰富与否,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想阵地在农村的稳固程度,影响着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一是县、乡要继续搞好送戏、送电影、送科技知识下乡活动,提高群众的文化科技知识。二是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载体作用,适时组织开展球类、棋类、牌类等比赛活动和龙灯舞、戏曲歌舞等表演活动,让群众多参与,多受益。三是积极培育自发性的群众文化团体,加强对农村文艺积极分子、骨干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利用文化团体和文艺骨干较好的文化艺术根底和社会影响,丰富当地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四是鼓励支持开展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节目表演自娱自乐。五是挖掘特色,组织开展天麻节、樱桃节、李子节等地方特产节文化活动,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地方经济开展。六是加强对名山古洞、古墓古树、名人遗址、红色圣地、民间艺术作品等物质文化和民间传说、民间歌舞、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的开掘、保护和利用,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七是继续实施播送电视村村通工程,通过几年努力,力争实现播送电视组组通、户户通、长期通、优质通,使千家万户都能收听收看播送电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八是创立文明村组、文明示范户和“农家文化大院〞,现暂无条件建设“农家文化大院〞的村,应首先建好“农家书室〞,切实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的问题。引导广阔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扫黄打非,禁赌禁毒,限烟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