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文学艺术
调研
报告
关于文学艺术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全市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大会精神,进一步开展繁荣我市文学艺术事业,不断提升合肥文化影响力、增强科学开展“软实力〞,市委宣传部开展了繁荣合肥文学艺术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全市文艺战线各部门实地走访,与广阔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进行集中座谈、个别访谈,并调阅了有关文献。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根本摸清了全市文艺事业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根底上,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合肥文艺事业的对策建议。
一、“十一五〞以来全市文学艺术工作根本状况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艺战线深入贯彻科学开展观,认真落实“文化强市〞战略,大力推动文学艺术事业与经济社会开展同频共振、同步共进,文学艺术工作根底更加坚实,气氛日益浓厚,精品不断涌现,开创了开展繁荣的崭新局面,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条件、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一)文艺工作根底更加坚实。“十一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为文学艺术开展繁荣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坚实根底,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硬件条件持续改善,文艺社团蓬勃开展,展示平台更加宽广。一是建阵地,不断完善根底设施。赖少其艺术馆、合肥大剧院、合肥广电中心等工程相继建成开放,合肥美术馆、中心图书馆等正在加快建设或者即将开工。县、乡、村三级“两馆一站一屋〞(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阵地日益加固。全市37个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每万人拥有55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所的目标根本实现。二是建社团,不断壮大骨干力量。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量规模不断壮大,由“十五〞末的220230人,扩大到“十一五〞末的4800人,增长超过百分之百。其中,国家级会员120人,省级会员近千人。各县区组建作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舞蹈家、摄影家、戏剧家、民间文艺家等各类协会(研究会)20多个。各行业、各系统文艺社团快速开展。三是办期刊,不断拓展交流展示平台。未来杂志5年编发稿件近千万字,成为省内乃至国内有一定影响的文学刊物。创办合肥文艺界、新安画派研究论坛、江淮民间文艺、庐州诗词、分水岭文学等刊物,筑牢文艺工作的前沿阵地。
(二)文艺工作气氛日益浓厚。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活动,大力推动文学艺术普及,积极培育有利于文学艺术开展繁荣的丰厚土壤。一是把准方向。围绕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庆纪念活动,举办“永远跟你走〞大型红歌会、“红色诗篇〞诗歌征集暨优秀作品展演、“光辉岁月〞摄影作品展、“璀璨之路〞音乐舞蹈获奖作品展演等系列文艺活动,在全社会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引领文艺工作开展繁荣的正确方向。二是提升素质。举办“经典回忆与现代思考·中国画学术系列活动〞、“版画进社区〞、“绿都之春〞音乐会、“诗画合肥〞金秋诗会、“民间诗歌节〞及沈从文与三河研讨会等精品文艺活动,举办各类展览350多个,观众达50多万人次,大大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三是交流展示。成功举办“四体会〞开闭幕式、中国合唱节、“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安徽17城市作家“看合肥、写合肥〞大型文学创作活动等大型主题活动近20个,锻炼了队伍,彰显了实力。四是优化环境。积极推动文艺批评,在合肥日报、合肥晚报等市属媒体开设文艺副刊,开辟“淝畔杂谈〞等批评栏目,营造“百家争鸣〞的文化气氛,营造健康有序的学术空气。
(三)文艺创作精品不断涌现。在大力推进群众文艺工作的同时,成立xx市精品文艺创作研究中心,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各方力量,集体攻关,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推出了一批既叫好又叫座、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门类艺术作品获得国家(部、委)、省、市奖项227个,其中金奖32个、银奖42个、铜奖31个,局部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新编庐剧村长娘子、歌曲咱老百姓的主心骨、剧本老巴克和小巴克、山里的泥鳅、动漫连续剧黑脸大包公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生死印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黑脸大包公等一批原创动漫作品成功登陆央视,并打入国际市场,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编纂人文合肥系列丛书,在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推出骆岗街道民间艺人张爱源喷龙、喜鹊闹春、蝴蝶等50余幅剪纸作品,彰显了合肥文化的特色与魅力。
二、我市文学艺术工作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文艺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成果,特别是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较好地发挥了提升素质、引领风气、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的作用,但是,毋庸讳言,与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跨越赶超的目标相比,文艺事业的开展还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五不〞:
(一)精品力作不多。文艺精品代表着一个地区文艺事业的开展水平,是文艺事业的“地标〞。总的来看,我市真正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力作数量不多,一是国内、国际重大奖项尚未实现根本性突破,二是没有出现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文艺产品,即使是“黑脸大包公〞,与蓝猫、喜羊羊等国内其他动漫产品相比,也是小巫见大巫,此外更无其他。
(二)人才队伍不强。目前,全市所有文艺门类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才总量偏小、结构不尽合理、领军人物缺乏的问题。截至“十一五〞末,全市共有各门类文艺人才6158人,不及长沙、郑州、武汉等城市的1/2;其中,4135人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人或以个人身份从事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究其根源,一是育才根底薄弱。民间艺人大多采取“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培养新人;市庐剧团4年招生一次,一届只有30多人,都没有规模效应,难以满足开展需要。市属各类大、中专院校普遍没有开设合肥地方艺术专业,培养不出外乡艺人。二是聚才制度不活。收入分配、考核鼓励制度不完善,文艺工作者待遇偏低,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调动。三是引才方法不多。“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引进方法没有形成。四是用才平台不广。受人事制度影响,体制内人才与体制外人才待遇差异化,“草根艺人〞的管理与效劳不到位。
(三)经费投入缺乏。市文广新局每年创作经费只有12万元,整个“十一五〞期间没有增加。市文联下属2023个协会,挂靠4个协会,各协会专项工作经费最多的一年只有1万元,有的协会甚至没有经费,严重制约了工作开展。县级文联所属的各个协会根本无活动经费,开展文艺活动只能靠临时划拨或拉赞助。究其根源,一方面,投入渠道单一,把文艺事业办成了公益事业,大局部依赖政府投入。另一方面,文艺产品风险大、回报低,企业投资积极性不高,社会投资难以撬动。
(四)运行机制不活。没有出台文学艺术奖励方法,不利于调动社会资源向文艺工作聚集。没有建立重大文艺工程选题、筹划、扶持、运作机制,推动重大文艺工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及运作的有效性难以保证。没有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方法和完整的市场营销网络,很多精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究其根源,就在于留念方案经济的“温床〞,习惯于躺在政府的“襁褓〞中“讨生活〞,没有建立起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又符合文艺事业开展规律的运行机制。
(五)文艺批评不力。文艺批评严重缺位,各级文联普遍没有设立文艺理论家协会或者文艺批评家协会,零星见诸报端的评论,讲好话的多、讲真话的少,有目的的多、有见地的少,真正有批评效应的话语往往湮没在溢美之词中。究其根源,主要是文艺工作的领导方式单一化,倚重行政手段,无视批评引导。文艺批评人才缺乏,特别是缺乏既能写作又善批评的人才,加剧了文艺批评不力的状况。
三、进一步开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开展繁荣文学艺术事业面临着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从中央和国家层面看,文化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这为文艺事业开展繁荣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从经济社会开展规律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特别是合肥人均gdp已经突破7000美元,文化消费进入“井喷〞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主动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准确把握文艺工作的规律要求,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开展繁荣。
(一)深入转变思想观念。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文学艺术事业处于相对弱势,往往难以摆上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位置,容易被无视,造成“跛腿巨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大力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错误认识,真正把文艺事业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开展规划,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艺工作,像抓经济工程建设一样抓重大文艺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文艺事业开展繁荣,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努力成为区域性特大城市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二)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要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用宽广的视野、开阔的胸襟,立足在全国找准位置,研究制定文艺事业开展的中长期规划,增强文艺事业开展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围绕合肥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时代性与地域性相结合、审美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原那么,规划部署一批重大文艺题材,力争推出一批具有合肥特色、表达合肥水平、展示合肥气派的精品力作。要厘清文艺工作的实施路径,定下“硬指标〞,采取“硬手段〞,特别要敢于下血本、善于抓关键,引导各种资源要素向重点选题倾斜、各类专门人才向重点选题聚集,力争做成一个、带动一批。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根底工程、战略工程来抓,建设一支德艺双馨、富有活力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扩大人才总量。要推动市属大中专院校开设地方文化课程,改变“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育才模式,扩大规模效应,迅速做大人才总量,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地方军〞。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环境,大力引进高端文艺人才。探索建立文艺家会所、专家库、签约艺术家等形式,加强与国内顶尖艺术人才的合作,培育一支合肥文艺事业的“雇佣军〞。二是提高人才质量。要制定人才培训方案,推动各种采风、观摩、研讨活动经常化、标准化。要探索各种方法引导文艺家加强学习,提升素养,不仅要立足于做一个专门家,还要立志于做一个思想家,真正保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三是发挥人才作用。要淡化体制、创新机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管理和效劳,让体制内、体制外人才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使一切人才都得到尊重、一切劳动都得到重视,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更有所得〞。要坚持事业留人的重要思想,搭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使他们的作用得以发挥、价值得到表达。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展示,营造宽松宽容、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四)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要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积极探索新的投入渠道、新的投入方式,不断加大文艺事业的投入。一是建立合理可行的财政投入机制。设立xx市文化事业开展专项资金,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要紧紧抓住推动文化大开展大繁荣的良好政策环境,精心研究规划重大文艺工程,加大跑“部〞串“联〞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三是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要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走社会渠道,广开财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创新各种载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文艺事业中来,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文艺事业大开展的工作局面。四是用好用活各类资金。特别是财政资金的投入,要着重向高端和根底两头倾斜,发挥最大效益。所谓高端,就是重大工程和高端人才;所谓根底,就是制约开展的根底工作和根底设施。
(五)健全文艺工作机制。要积极创新鼓励扶持、批评研讨、市场运作等工作机制,大力推动文艺事业开展繁荣,不断出精品、出人才。一是完善鼓励扶持机制。出台xx市文学艺术奖励方法,对各类获奖作品及作者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国外内产生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要舍得重奖。建立文艺创作专项基金,实施重点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