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技
创新
情况
调研
报告
科技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省科技创新情况,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制定切合本省实际的科技政策,加快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科技厅于2023年3月至8月组织开展了全省科技创新情况调研。3月,由省科技厅领导带队,组织11个调研组分赴全省各设区市,进行全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专项调研督查;7月上旬,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后,省科技厅党组分别在南昌、井冈山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各设区市科技局长科技创新座谈会,传达大会精神,座谈各地科技创新情况,研究贯彻落实意见;8月上旬,又先后深入创新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XX县区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分别召开局部科研院所、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科技园区等调研座谈会,进一步了解各方面的创新情况。现将调研掌握到的情况概要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技部的关心指导下,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科技工作方针,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大力推进创新型江西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新突破。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开展的作用明显增强,逐步成为全省科学开展、创新驱动、绿色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截止到2023年底,全省有各类科研和技术机构612个,比“十五〞期末增加约200个,其中:省属独立科研院所112个、企业所属248个、高校所属80个、民营科技机构和驻赣中直单位科技机构172个;建有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2个,各类国家、省级科技园区(基地)2023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7个,高新技术企业299家,国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04家,民营科技企业169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125家。全省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总数70余万,其中专职从事科技研发人员2023.2万人,ramp;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到达3.48万人年,有“两院〞院士4位,“千人方案〞5人,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29人,长江学者、百人方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全省年研究与试验开展(ramp;d)经费96.75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0.83%,其中,省本级财政科技拨款6.4亿元,占省级财政支出预算的1.31%。
二、主要成效“十一五〞以来,XX省科技工作坚持抓根底、促后劲,抓工程、促创新,抓重点、促突破,抓开放、促提高,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2023年至2023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由第22位前移至第18位,跃升4位;科技进步奉献率由45.6%提高到50.1%,提高近5个百分点;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从3171件、1536件增至2023年的9674件、5550件,分别增长305%和361%,增幅居全国第8位;全省新产品年开发能力从200项左右提高到581项,增长289%;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由11个增至23个,覆盖面23%。省科技厅荣获全国“十一五〞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变。XX省创造性地在全省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最早在全国提出做大做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制订了十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规划、科技创新规划、产业链延伸规划,出台了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开展的意见等配套政策,较好解决产业链与创新链相结合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走在全国前面。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三年来,在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工程实施之初确立的培育2023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2023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建设202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202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2023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任务分别完成目标数的204%、162%、90%、200%、99%。初步形成了南昌航空城和半导体照明基地、景德镇陶瓷科技城、新余新能源科技城、宜春锂电科技城、上饶光学光伏、鹰潭世界铜都、萍乡非金属材料、赣州金属材料、九江有机硅及共青数字生态城、抚州生物医药、吉安电子工业走廊等各具特色和各地竞相开展的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布局。2023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38亿元,同比增长41.1%,占全省工业收入的46.2%。其中:光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列全国第2位;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初步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资源优势加速转化,电池级碳酸锂销量占全国1/3;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地位不断提升,有机硅单体产能到达30万吨,亚洲最大;玻璃纤维纱产量居全国第5位;食品产业突破千亿元大关,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列全国第2位,有机食品品种数量列全国第4位。
2、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和示范工程,大力转化和推广应用科技新成果、新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开展。2023年以来,全省共投入国家、省级科技经费近30亿元,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20230万元以上的重大科技工程423项,是“十五〞期间的3倍。同时,以工程为载体,组织实施了重大战略产品科技创新工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等11类重大科技工程和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大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力度,有力促进了全省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开展水平的提高。——在效劳产业开展方面,重大战略产品科技创新工程组织实施相关工程253个,先后确定铜材料及制品、民用直升机、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制品等12类产品,立足主要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拳头产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从202223年起共组织实施了162个重大工程,拉动企业投入资金约300亿元,推动了一批高新尖技术的成果转化应用为现实生产力;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使全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由124家增至230家,加快了信息化改造工业化步伐。——在科技兴农方面,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新认定7个超级稻品种,在全国名列前茅,首创了水稻防早衰等双季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体系,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建立了4个国家级、3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镇)、村,并完成覆盖8个市26个县总计300个信息化示范点的建设任务,支撑了新农村建设;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使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试点县从9个增长到54个,并启动实施省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19个;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使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市由13个增加到86个,科技特派员数量从987个增加到4680人。——在科技惠民方面,民生科技工程进一步加强了全民健康、公共平安、人居环境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应用;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工程121项,培育了一批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推广了一批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中医药现代化工程建成中药材gap生产基地20230余个,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创新能力较强的骨干企业,推动全省中成药工业规模列全国同行业第2位。——在科技支撑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方面,通过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工程,争取国家科技工程资金2023亿余元并统筹80%省级经费,实施了一批支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水平科技工程,组建了省部共建鄱阳湖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庐山植物园鄱阳湖分园,与中科院共建鄱阳湖湿地综合观测站等一大批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密切关联的研发机构、创新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加速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建立了5个国家、23个省级可持续开展实验区,并启动了鄱阳湖科学考察专项,实施了鄱阳湖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八大科技生态示范工程,推动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在一批工程、工程带动下,从2023年至2023年,全省成果年登记数从22023项攀升到72023项,增长239%;技术合同成交额从9.31亿元提高到34.32亿元,增长269%。“十一五〞期间,全省获国家重大科技进步奖27项,比“十五〞期间增长80%;全省专利申请、授权量分别到达2.13万件和1.28万件,是“十五〞期间的1.8倍和2倍;完成新产品研发2400项,为“十五〞期间的1.5倍;XX省在光伏、半导体照明、铜冶炼、金属新材料、高技术陶瓷、航空制造、新能源、汽油化工、纳米纤维、生物技术与遗传育种、超级稻、中医药现代化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全国走在前列,形成了创新优势。
3、加强科技园区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了产业开展质量的提升。2023年以来,XX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由1个增加到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从4个增加到2023个,国家火炬方案特色产业基地从1个增加到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由1个增加到3个,新批建设了4个国家科技城(创新型城市),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及一批省级科技农业园区。为提升各类园区的开展水平,从2023年起XX省大力推进科技“五入园〞(机构入园、政策入园、工程入园、人才入园、效劳入园),通过科技入园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升了园区经济开展质量,受到了园区、企业、基层和领导的一致好评,成为具有江西特色的全国科技品牌。依托各类科技园区载体作用,2023年至202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从854亿元和261亿元增加到4256.5亿元和994亿元,分别增长5倍和3.8倍,年均增速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5.4%提高到8.6%。
4、着力抓好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夯实创新根底,促进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在国家科研平台建设上,2023年以来,XX省先后获批组建了铜冶炼及加工、光伏、硅基led、红壤改良、单糖化学合成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在公共效劳平台建设上,完成了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和近90个县(市、区)的全省“一网、九库、五系统〞科技创新公共效劳平台建设;推动全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平台参加“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网〞,实现全省区域平台和国家平台网的信息共享。截止到2023年底,全省共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63个,高校和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原值到达18.29亿元,根本形成了覆盖根底研究、应用开发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研发平台体系。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院士后备人才、青年科学家培养方案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四大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定苗助长的方式,发现、培养、稳定了一批高层次人才。202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由2名增至4名;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由90名增至163名;新确立2023名院士后备人才、118名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99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同时,积极对接国家“创新人才推进方案〞和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及以上优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初步改变了原有高层次人才留不住的状况,到达了人才动态进出根本平衡,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明显提高。
5、科技大开放深入推进,大力聚集国内外科技资源,促进了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开放合作局面的形成。扩大开放,有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是XX省近年来科技创新的根本战略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与XX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国家或地区由“十五〞期末的23个增加到50个,建立合作关系的省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由21个增加到150个,年签署科技合作工程从15个增长为56个,签约金额由5.1亿元增加到20234亿元,引进技术由120项增加到300项,引进科研机构由2023个增加到32个。争取国家科技资源及开展与省外的科技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从2023年至2023年,以省政府与科技部、中科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工作会商机制为契机,XX省争取国家科技方案工程和经费数由253项1.31亿元增加到839项11.26亿元;同时,成功举办了两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和XX省技术、工程、人才三对接会及一系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