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状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708287

大小:22.83KB

页数:10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就业 促进 执法检查 状况 调研 报告
就业促进法执法检查状况调研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做好促进就业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开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尤其在当前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稳定就业,促进就业,对于保民生、保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劳大局,搞好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实践科学开展观的重要课题。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开始不久,常委会组成了由我任组长,局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市人大代表和财经工委委员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还委托县(市)区人大检查了本级政府的贯彻实施情况。为增强这次执法检查的效果,市人大常委会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协助下,特邀国家级专家莫荣来宜举办了就业促进法法制讲座;检查期间,集中听取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三区自查情况的汇报,召开了建委、工经委、财政局、司法局、商务局、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等市直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负责人座谈会,观察了市人力资源市场、群帮再就业基地,走访了安徽华茂集团、xx汽运公司等局部大中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还深入到xx市、xx县走访了解有关情况。 一、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政府责任体系根本形成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由24个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组成的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统筹城乡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将新增就业、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争创充分就业社区、争创充分就业乡村、消除零就业家庭、消除零转移就业农户等指标纳入考核目标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进行年度考核;各县(市)区及乡镇(街道)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形成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为扩大就业、促进就业、统筹就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在市促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按照职责分工,落实促进就业的目标任务。工业部门大力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方案,以保增长促开展拓就业。截止xx年底,全市中小企业达17000户,就业人数达50.15万人;到今年2月末,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196户,职工人数16万余人,比xx年净增280户、2万人,职工队伍相对稳定。建设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了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充裕劳动力的作用。目前,全市建筑业从业人数约50万人,其中农民工占70%,在外地从业约40万人,未发现大量返乡现象。商务部门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带动和扩大农民就业。近年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解决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2.1万人;建设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解决农民就业xx余人;抓大型市场建设,解决就业202300人;抓大型商场建设,新增就业岗位xx个;抓示范商业社区创立,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岗位3044人。围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很多部门和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建立再就业基地等措施,促进和支持就业。市妇联坚持“四送一树〞(即:送温暖、送信息、送技术、送岗位、树典型)活动,热情为返乡妇女就业创业“铺路搭桥〞,协助政府有效地开展了促进就业工作。 (二)强化促进就业的政策支持,城乡统筹就业扎实推进市、县(市)区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职责,统筹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在稳定城镇就业的同时,工作重点快速转向农村充裕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转移就业。一是在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工程时,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工程带动就业的作用。去年以来,全市以“3231〞工程和228个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工程建设为抓手,并申报各类工业投资工程498个,大力提升工程落地率和建设投产速度,有效拉动就业,约有3万返乡农民工在园区企业实现了就业。二是开展非公经济,鼓励各类企业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仅省政府认定的5个产业集群镇,去年集聚企业1168户,比上年增加282户,规模企业86户,比上年新增35户,就业人员达61185人,比上年新增9891人;省经委认定的4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有规模企业32户,就业人员达13000人;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累计认定数950户,从业人员近4万人,科技人员8000多人。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去年,市本级实际支出各项就业资金6248万元,各县(市)区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或争取上级支持,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就业资金投入。各级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标准,有效地落实了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各项补贴,为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四是有关部门联动配合,落实帮扶政策,促进和支持就业。市工商联催促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市直会员企业提供空岗3400多个,安排就业1800余人,局部行业 商会还帮助一些小企业和创业人员解决融资问题。市国税局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扶助安置下岗人员1620人,减免企业所得税544万元,办理出口退税2.38亿元,帮助431名就业困难人员人实现再就业等;市金融机构共发放担保贷款3485万元,累计扶持2857人实现就业。 (三)健全促进就业的各项制度,公共效劳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积极推进用工备案登记、就业援助、失业预警、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稳定就业措施。市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将用工登记备案纳入企业用工年审的范围,进一步标准用工管理;结合民生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就业援助力度;并及时出台多项社会保险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指导企业稳定就业,实行失业预警。各县(市)区普遍制定落实了这些制度。市及局部县(市)区劳动保障部门还认真开展了劳动力资源的定期调查和统计,建立明细台帐,加强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去年2023月份以来,市区企业登记失业2140人,占失业保险参保总人数4.8%,较往年同期略有上升,就业局势根本稳定,大局部企业未出现主观裁员减薪现象。另一方面,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切实加快就业效劳根底平台建设,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效劳体系。除市、县两级劳动就业效劳机构外,全市已建立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272个,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站1579个,村民组信息员43681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办的区域性中心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已达13家,市、县两级现有公共培训机构14家,县、乡建立就业培训机构60余家,乡镇建立公共及民办职业介绍机构20230多家。市、县两级均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免费提供就业效劳。新建的市人力资源市场,完善了信息化建设,自去年投入运营至今,入市企业上千户,已落实上万人就业;“市劳务输出网〞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大局部乡镇实现了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目前,我市各级就业效劳机构已为XX县区40多万、农村200多万劳动者建立了数据库,为城乡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创业带动就业有效拓展各级政府已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特别是失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并大力开展了免费职业培训。去年,针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全市启动了农民工素质培训方案。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及本地企业用工紧缺工种,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农民工3920233人,有近3万人经过培训成功实现就业,就业人数占培训总人数84%。市总工会利用新建的工会再就业基地,对132名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进行4个专业的技能培训;组织基层工会对农民工实施免费培训达12个工程、3325人次,投入帮扶资金49.3万元。在创业培训方面,市劳动保障部门建立了创业培训(syb)定点机构,并成立专家参谋团指导创业,共举办创业培训9期54班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1620人,其中800人成功实现创业。团市委通过举办经济形势报告会,争取青年创业贷款,开展创业培训、技能比赛、返乡青年调研等活动,着力提升青年就业创业能力;至今年2月,已申报两批青年贷款工程,培训农村青年2265人。各县(市)区都开展了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局部县(市)区都建立了再就业基地或创业园,14个乡镇在建农民工创业园;初步实现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动更多人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这次检查情况看,我市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工作有待加强和改进。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一是对法律的宣传普及还不够深入。该法公布后,各级虽开展了阶段性集中宣传,但在实施过程中,相关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没有紧紧跟上。有些政府部门和机关公职人员对法律的根本内涵仍然不甚了解,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欠缺应有的关注度,社会知晓率有待提高。二是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方面,劳动力总量持续供大于求。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原有的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就业压力交织并存。另一方面,低水平就业局面较为普遍。劳动者技能结构层次较低,不少劳动力难以找到适宜的就业岗位;即使已经就业的,其就业质量也不高,就业稳定性较差。此外,由于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冲击,创造就业岗位较多的中小企业开展受阻,局部企业经营困难、用工缺乏,隐形失业开始显现化。三是地方财政投入力度缺乏。法律规定,各级政府要在财政支出中安排一定的就业资金。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我市各级财政均难以做到,目前就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是靠中央、省级财政转移支付。随着新一轮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进一步开发就业岗位和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各级促进就业的资金矛盾日显突出,就业专项资金的支付压力越来越大,尤其县级财政支付压力更大。四是公共就业效劳 机构工作经费紧缺。市、县两级公共就业效劳机构经费严重缺乏,就业管理存在簿弱环节,技能培训仍较滞后。市本级人力资源市场尚未纳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困难重重。基层就业效劳机构也由于工作经费缺乏,平台建设存在人员少、待遇低等问题。少数县(市)区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人员,财政供给未得到很好落实;行政村无法落实专职人员,只能由村干兼职,工资和办公经费均没有着落;村民小组信息员的岗位补贴根本得不到解决。五是中小企业效劳体系和创业扶持机制尚不完善。尽管中央出台了放松银根的政策,但各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具体的政策保障,放贷控制很严,门槛仍然较高,小额担保贷款手续繁杂。现有的中小企业效劳中介机构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效劳,企业开展融资难;农民工返乡创办企业、搞生产性经营,缺乏金融效劳;大局部劳动者创业盲目性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和信贷支持的力度。 三、几点建议1.进一步加强法律的学习宣传。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提高就业促进法的社会认知度。要围绕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宣传国家促进经济开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的政策,宣传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宣传对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效劳、职业培训和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就业援助的具体措施,让创业者和求职者熟知相关法律政策,提高就业自主性。要通过法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推动各级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充分认识贯彻就业促进法对于保开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依法办事、守法为荣的风气,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气氛。 2.进一步开展经济扩大就业。我市属于欠兴旺地区,在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内,扩大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开展的直接动力和有效措施。要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工程建设力度,促进经济开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开展制造业、流通业和效劳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要关心和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健康开展,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工作进度,设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挥其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作用。要强化创业效劳和创业培训,鼓励并支持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居民自主创业,充分挖掘民间创业潜力,催生大批充满活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努力扩大就业。 3.进一步建立就业效劳五级平台。要在全面标准乡镇平台建设的根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