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脱贫
攻坚
小康
建设
调研
报告
脱贫攻坚与小康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坚决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以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脱贫攻坚举措,分类精准施策,狠抓任务落实,全力以赴抓好全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各项工作,集中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根本情况
xx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2023年底,全区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41个、贫困户8934户、贫困人口3020239人,贫困村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39.8%,贫困发生率为18.4%。xx年省级确定寿乐、芦花、马营、马厂、李家、中岭、达拉、中坝、蒲台等9个干旱山区乡镇为深度贫困乡镇,共166个村24739户92552人,分别占全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总数的62.4%、61.6%。
按照“四年集中攻坚,一年稳固提升〞的总体部署,2023年已退出贫困村27个、脱贫212023户7305人;xx年调整后退出贫困村37个、脱贫2494户8422人;2023年方案退出贫困村49个、脱贫2973户9994人;2023年方案退出28个贫困村、脱贫1342户4527人,全面完成xx区脱贫“摘帽〞任务;2023年通过稳固提升,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二、xx年脱贫攻坚成效
近年来,xx区紧盯“户脱贫、村退出〞7项标准,聚焦“1+8+20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脱贫攻坚指挥部统筹协调、部门和乡镇负责抓落实、村户具体实施〞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八个一批〞和“十大扶贫工程〞,脱贫攻坚领域实现五个“全覆盖〞。一是产业开展工程全覆盖。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根底上,精准选择产业扶贫工程6大类55项,投入财政专项产业扶贫资金1.7亿元,除1205户2995人低保兜底户外,全区实现贫困户到户产业工程全覆盖。二是易地搬迁工程全覆盖。全面安排“十三五〞期间涉及16个乡镇154个村共5057户17139人的易地搬迁工程,开工建设集中安置点13个。其中:2023年建成集中安置点4个,搬迁入住560户1754人;xx-2023年新建集中安置点9个(深度贫困乡镇安置点2个),搬迁4497户15385人,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三是15年免费教育全覆盖。根本普及15年教育,免费金额7487.3万元,受益学生44840名。全面落实从学前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帮扶机制,全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四是根底设施全覆盖。投资5亿余元,在141个贫困村实施村道硬化、平安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等工程,实现贫困村根底设施全面提档升级。五是“一联双帮〞全覆盖。选派省、市、区7149名干部与8934户贫困家庭结对认亲,开展“一联双帮〞活动,全区实现贫困村联点帮扶单位、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
三、存在的问题
xx区尽管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中央和省、市的工作要求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还存在差距。个别乡镇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上思路不广,措施不多。一些扶贫干部在产业选择上缺乏长远规划,产业“短、平、快〞,把脱贫简单理解为增产增收。
(二)群众自我开展能力弱。多数贫困村经济结构单一,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能人大户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少数贫困户积极就业、勤劳致富的动力缺乏。
(三)产业扶贫带动不够。受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限制,产业扶贫工程选择单一,大多以传统种养殖为主,规模小、资金少,难以形成规模化、品牌化,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效果不明显。
(四)资金管理有待加强。各部门、各乡镇均不同程度存在重资金拨付、轻监管使用,重工程建设、轻效益跟踪的现象,扶贫资金“接不住、管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个别乡镇资金使用缓慢,效益发挥滞后,有的乡镇、部门被屡次通报交办,但仍引不起足够重视。
(五)正向鼓励机制还未形成。随着对各级扶贫干部问责力度的不断加大,正向鼓励机制缺乏凸显,对乡镇、帮扶单位、帮扶干部的鼓励措施不够。
四、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九大将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作出重大部署,是全党全国当前的一件头等大事,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我们要围绕“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四个转变〞开展理念,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注重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在“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脱贫攻坚征程中,建立健全多点开花、普惠群众的利益链接机制,坚持政策延续、增智造血、易地搬迁、产业扶持和社会帮扶多管齐下,实行差异化“滴管式〞精准扶贫,为2023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底。
(一)注重精准扶贫“讲政治〞。将脱贫攻坚作为全区上下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切实增强脱贫攻坚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双指挥长〞制,党政“一把手〞一定要求实效、办实事、解难题、促进度、抓落实,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严格落实“扎扎实实保障改善民生〞重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深度贫困乡镇存在的突出短板,层层压实责任,凝聚脱贫攻坚合力,大力改善根底设施,打造农村宜旅宜居环境。不断强化基层干部政治理论修养和扶贫政策执行力,全面落实驻村帮扶鼓励机制,充分调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让他们既有责任也有荣誉,既有干头又有盼头,将党委、政府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推进优势。
(二)注重扶志扶智“冲动力〞。在脱贫攻坚领域中,局部贫困户因受传统观念和长期贫困状态的影响,养成惯于依赖贫困生活的惰性思维,为基层扶贫工作带来“破窗效应〞。因而,我们着力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教育培训,推动贫困户转变思维方式,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注重自信、自强、感恩的教育,培树谋开展、促脱贫的信心和信念,激发“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原动力。同时,加强信息根底设施建设,用现代信息技术缩短贫困群众与外界社会的空间距离;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户农业科技的使用率和覆盖率,不断提升贫困户自我开展的“内生动力〞。
(三)注重易地搬迁“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一项最重要的举措、最关键的环节,它与前期的工程精准实施紧密关联,也与后期的产业稳固密不可分。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易地搬迁与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生态保护等工程叠加效应,凝聚合力、正排工序、倒排工期,集中攻坚、强化督战、狠抓落实,加快推进9个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年底搬迁群众全部入住,实现“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而“应搬尽搬〞的目标任务。同时,也要着重在易地扶贫搬迁后期产业稳固提升上狠下功夫,引导贫困群众从特色种养业、餐饮效劳、劳务输出、乡村旅游等方面选择适合岗位,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依托洪水坪千亩樱桃特色种植基地、引胜沟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及以瞿昙寺、药草台为主地的旅游胜地等,带动搬迁农户创业增收,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注重产业扶贫“换穷业〞。坚持因人因地分类施策,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充分尊重贫困群众意愿,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宜农那么农、宜商那么商、宜游那么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确保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结合村集体经济开展工程,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质量,大力推广“村企共建产业工程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户〞“专业大户示范带动〞等产业扶贫模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贫困村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与贫困户签订产品收购订单,开展土地入股、代耕代种、联种联收、全程社会化效劳,促进贫困地区农业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开展。积极整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东西部对口帮扶资金等,打造寿乐镇绿色蔬菜、高店镇富硒大蒜、洪水镇大果樱桃、蒲台乡油用牡丹、集中式光伏、高庙镇卯寨沟和瞿昙镇药草台旅游扶贫等产业园,根本形成可光伏发电、可生态种养殖、可观光旅游采摘的立体式产业开展格局。同时,加大电商效劳扶持力度,通过电商平台线上销售,把优质农产品和信息输送到城市,再把高品质的商品和信息快速输送到农村,从而形成一个闭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循环系统,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五)注重金融扶贫“注活力〞。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优化资金审批拨付流程,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把钱用到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以重点扶贫工程为平台,认真探索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引导作用和杠杆效应,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金融效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输血〞“补血〞作用。对自我开展能力较弱的贫困农户,以贴息资金为杠杆,量身定做个性化效劳方案,并与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协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发挥贷款效益。同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盘活贫困户存量资产,促进贫困群众以资产资源换开展资金的“换血〞“造血〞功能。
(六)注重劳务扶贫“富口袋〞。农村劳务输出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和脱贫致富的渠道之一。
进一步优化整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阳光培训、“雨露方案〞等各类培训资源,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紧紧瞄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集中开展建筑行业、制造加工业、餐厅家政效劳业、采掘业和建材业等优质培训,尤其对贫困家庭妇女劳动力开展特色刺绣、农家乐餐饮效劳、特色农副产加工技能培训,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无缝隙跟踪效劳,逐步打造区域性特色扶贫劳务市场。充分利用东西对口帮扶、单位联点帮扶、百企帮百村等惠民政策,统筹协调贫困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季节性跨地域〞的流动转移,优化组织输转和就地就近转移人员结构,搭建劳务输出平台,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用工岗位,逐步实现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同时,利用好“xx高原电建〞“蒲台水暖工〞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劳务品牌,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路径,确保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七)注重督导检查“抓实效〞。紧盯贫困退出的七项标准和2023个20230%,进一步健全完善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督查巡察、考核评价、贫困退出、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建立自查机制、整改推进机制,加大督查,强化问责。细化贫困退出的档案管理、过程记录、数据取证、群众认可等程序,认真抓好贫困村退出的专项督查,逐户、逐村、逐项进行梳理,补齐脱贫攻坚根底工作“短板〞。同时,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法,按照“八个一批〞和“十大扶贫工程〞落实情况细化标准,严格考核,奖罚清楚。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监管,通过财政督查、审计督查、纪检监察、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严把资金分配关、使用关,筑牢扶贫资金平安“防火墙〞,确保脱贫攻坚领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