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开放式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706318

大小:17.7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开放式 高校 实验室 管理模式 分析
开放式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 【】如何在高校内理顺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重要的课题,也是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现行高校实验室的四种管理模式分析,在遵循四个有利于的原那么根底上进而得出建立一种集权和分权相协调的开放导向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开放导向;创新 现如今随着高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校对实验室的投入力度不断攀升,实验室硬件装备得以更新换代,实验环境不断提升。和不断提升的硬件相比,高校实验室在软件方面即管理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是延续原来的管理模式,明显是落后于硬件建设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所以高校实验室必须走一条软硬件齐头并进的开展模式。 1开放式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历史沿革 我国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高校实验室分属于各个教研室,这样的实验室的特征是小而全,但是相似设备重复配置率高,使用效率低下,各个实验室条块分割,实验资源不能整理利用;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80到90年代,这个时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逐步适应了高校快速开展的需要,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建立了院(系)、教研室两级管理模式,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校、院、系、教研室管理模式四级管理模式,但是管理主体还是教研室,由于历史原因,各个实验室资金投入缺乏,开展后劲减弱。这个阶段各个实验室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资源整合和利用;第三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各个高校的实验室的投入迅速增加,人、财、物、力等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管理也形成了校级实验中心管理模式,甚至有的高校开始实行校直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验室管理权开始上移,逐步由条块分割模式转变为开放型综合管理模式。 2四种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利弊 第一种模式“校、院、系、教研室四级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实验室依附于教研室,按照课程和专业来设置,权责清晰,便于形成融洽的工作关系。在实验室的建设中教师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这种小而全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相似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实验资源的浪费。第二种模式“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在这种管理模式中,院系管理合并,系不再拥有实质性的管理,管理流程缩短,有利于学校在宏观角度对实验室进行管理。第三种模式“校、院两级管理〞。此种管理模式目前在各级院校比较普遍,实验室的主管部门可以整合全校专业课程实验,下设不同实验功能室,校级实验中心的业务指导是由实验主管部门直接管辖。实验室人员由院系派出,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度,与此同时,院系实验室也整合为院级实验中心,这样的做法使实验室管理简化,防止了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的问题,实验资源得到了共享。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由于教研室与实验室的别离而造成的教师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缺乏,实验室和教研室衔接不紧密。虽说管理上高效,但从实验室的长期开展来看,缺少教研室和教师的实验室改革,容易造成科研力量缺乏。第四种模式“校一级管理〞。这种模式可以让全校的人、财、物、力在校一级平台上得到整合和共享,形成了实验中心和各个院系别离的实验教学体系,打破了以往的专业壁垒,实验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利于开展综合设计类实验,提高了科研性实验的成果转化率。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协调中心,协调各个院系和中心的工作,如果协调中心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那么此种管理模式反而会效率低下。总结:以上四种管理模式得出,应该实行一种开放式的适度集权又适度分权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让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教师又可以有效地参与到实验室开展中来。这种开放式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是一种可以消除现有实验室管理弊端,又可以迎合当代实验室开展的管理和运行模式。 3开放导向高校实验室管理和运行 开放式适度分权又适度集权的管理模式,是对校一级管理模式和校、院、系、实验室四级管理模式的综合开展,突出在集权和分权适度的情况下,符合高校实验室管理四个原那么。这种实验室管理模式中有三个模块,分别是教学实验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专业科研实验室。校一级教学实验平台主要效劳于普通根底实验教学,科技创新中心效劳于综合类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专业科研平台效劳于尖端科研实验。三个模块紧密相连,教学实验平台是根底,科技创新中心是抓手,专业科研平台是支撑。这种管理模式下施行实验室主任制,分设根底实验室主任、实验平台主任、专业科研实验室主任。学校分管领导是实验室决策机构,各实验室主任负责本实验室的各项业务的开展,实验管理平台,对各类实验进行协调,并对日常管理起到监督作用。为了让实验室运行更加平稳,实施适度的集权和分权,适当的划分各级的权限和责任范围,这种管理模式中,大实验室中心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利,各个创新平台主任直接对中心主任负责,科研实验室主任由院系人员担任,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推动院系、教研室和实验室的互动。大实验室主任尤其是专业实验室主任在课题经费使用、仪器配备、人员配置方面有一定的决定权,这样有利于不同人员发挥不同的作用,集权和分权都有效适度结合。 参考文献: [1]邹志宏,吴良,吴文华,陶然,沈雄威.实验开放管理与平安保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2023). [2]吴良,邹志宏,吴文华,陶然,沈雄威.基于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的实验室绩效分析计算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3(06). [3]吴良,邹志宏,吴文华,陶然.智能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3(05). [4]冀琳彦,李新冬,朱易春.高校实验室统一化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23(02). [5]陈忠林,徐苏男,王杰,刘强,姜蕾,沈曼丽.高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实验室科学,2023(02). 第5页 共5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