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教代会工代会
会议
工作报告
教代会工代会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教代会工代会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目标管理加速开展
各位代表:
受学校委托,由我向大会做20xx年度学校工作报告,和20xx年度学校工作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20xx年工作回忆
20xx年,是学校在科学开展观引领下快速开展的一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学校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持续推进内涵建设;坚持“面向未来,以人为本,目标管理,加速开展〞的管理理念,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重大突破,21人入选“千人方案〞;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了重大转变,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根底研究能力进一步提高,sci论文数首次跃居全国高校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交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1、师资队伍建设
(1)人才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共组织高层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评审会议16次(共计24场),完成140余人的综合面试;共引进冠名讲席教授6名、特聘教授26名、学科带头人8名、特别研究员30名。入选中组部“千人方案〞21人,新增长江特聘(讲座)教授12人(其中文科首次入选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入选xx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方案11人,入选xx市曙光学者11人,入选xx市东方学者9人,位居上海高校首位。
(2)优秀青年人才储藏与培养力度进一步加大。进一步完善了晨星方案和烛光方案,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其中,晨星方案资助金额到达1160万元,a类方案资助20名、b类方案资助45名,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才一等奖93名、二等奖143名。出台青年教师海外培训系列政策,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遴选优秀人才赴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吸引海外博士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做好优秀青年人才储藏。
(3)专职科研队伍建设机制初步形成。研究制定关于建立专职研究人员队伍的假设干实施意见,激活科研用人机制,建立一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能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专职队伍,推动技术溢出,抢占科技制高点。
2、创新型人才培养
(1)坚持“三位一体〞培养目标,深化本科生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紧紧围绕质量工程建设,凝练“一个中心,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完善“知识传授、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交大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形成。积极研究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举措,成立致远学院,推动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与清华等八所国内一流高校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上海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4项,获奖数居上海高校第一。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xx市精品课程9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立项课程4门;新增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xx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新增国家理科根底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实现根底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零的突破。
20xx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我校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加强引导和指导,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截至20xx年9月1日,博士生就业率达98.68%,硕士生就业率达98.19%;本科生就业率达96.26%,研究生与本科生就业率均居xx市高校第一。到国家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业的毕业生占总派遣人数的41%,较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就业工作再次受到教育部表彰,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突出创新能力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制定了“2023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开展规划〞。建立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第4位;3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9篇获提名奖;研究生已成为科研一线的生力军,以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ei论文稳定在全校的70%以上。
(3)探索人才选拔模式,生源质量明显提高。本科招生选拔工作实行关口前移,与上海中学、交大附中、南洋模范中学、大同中学、xx省常州中学等联合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积极争取优秀生源。首次实行五校自主招生联考,探索人才选拔新方式。校本部理科生源继续保持全国前列。自主招生扩大规模,并走出上海开展试点,xx、xx预录取160人,共录取660人。
着眼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不断创新研究生招考方式,来自“985〞高校的生源数量和推免生质量明显提高,博士生“985〞高校(含本校)生源达44.4%。突破“唯考是举〞的传统模式,首次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招收66名优秀博士生,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改革博士生导师选聘方式,建立与培养质量相结合的招生指标分配机制。报考我校20xx年硕士研究生到达15014人,增幅为7.3%,再创历史新高。工程硕士、mba招考成绩再次名列全国第一。
(4)完善载体,搭建平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紧扣“一流〞目标,创新工作方法,聚焦人格养成和理想主义培养,扎实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面向8574名学生党员和480个学生党支部,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和“建国60年〞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的各项工作。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研究生体验式教育,全年覆盖研究生2300余人。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组织实践团队572支,共有1万多名大学生参与。在第34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科技竞赛中成绩优异,共有447人次获奖,其中特等奖2023人次,同比增长11.11%;72人次获得一等奖,同比增长148.27%。
3、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
(1)调整完善学科结构。以世界一流学科为开展目标,推进学科开展战略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扎实推进学科规划和建设工作。编制完善上海交通大学学科建设规划纲要(202322~2023),进一步明确了冲击一流学科的目标要求和任务。以医工交叉基金为带动,推进医学学科与工科、理科和文科的进一步交叉,寻找新的学科生长点。稳步推进学科布局结构优化调整工作,稳定并适度减少一级学科数量,学科建设的重点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
对接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争取3.2亿元专项经费,高起点建设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抢占金融学科新的战略制高点。筹建自然科学研究院,搭建进行前沿性交叉根底研究和原创性根底研究的平台。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立凯原法学院海洋法律与政策研究中心,提高学科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开展中心20xx年全国一级学科排名中,我校机械工程、临床医学、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学科排名第一,13个学科排名前五,23个学科排名前2023名。其中科技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等4个文科学科进入前2023名,8个文科学科进入前20名,学科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2)持续、快速推进文科开展战略。人文社科科研工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工程实现了零的突破。文科科研总经费到达2500万,比上年增加20%,其中纵向课题经费达890万元,比上年增长60%;ssci/aamp;hci收录论文数39篇,跃居全国高校第五;cssci论文近600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获xx市理论创新基地和xx市政府社会开展调研中心基地2个重要基地。
(3)积极推动985、211工程三期建设。组织专家170人次对“985工程〞二期19个建设工程逐一进行了验收总结,高质量完成“985工程〞二期验收总结,得到了xx市“985工程〞二期建设绩效考察组的高度评价。研究制订了“211工程〞三期校内管理系列方法,三期建设顺利启动。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以问题导向和滚动投入的新理念,拟定了学校“985工程〞三期建设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总体方案,组织“985工程〞三期规划,为启动全面建设积极做好准备。
(4)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倡导与推进“问题导向〞的原创性科学研究。20xx年,重点和重大工程数量持续上升,新增“973方案〞4项,居全国高校第一;新增重大科学研究方案2项,对国家原始创新的奉献度不断提高。积极介入国家十六个重大专项,立项89项,成为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力量。获批自然科学基金工程445项,同比增长2023.89%,面上工程数居全国第三,其中青年基金立项数居全国第一。获批3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创历史新高,列全国第二。全年科研到款经费总量达14.96亿元,同比增长11.1%。
(5)科研平台和基地建设稳步增长。对接国家建立能源科技支撑体系,与国家电网公司共建投资达2.8亿元的国家能源智能电网(上海)研发中心;与行业龙头企业华锐风电共建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被列为首批16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为传统优势工科的电气、控制、机械等学科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获批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增“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1个xx市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基地总数到达59个,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与微芯科技等一批企业合作共建实验室,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6)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学校科研开展在全国高校中的领先地位得到进一步稳固。贺林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揭示“a-1型短指(趾)症致病机理〞,最新成果在nature发表。吴际教授对成年哺乳动物雌性生殖干细胞的发现及其生物特性的研究成果在naturecellbiology上发表,并入围“202322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曾凡一教授关于ips细胞的研究成果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并入选“202322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赵立平实验室、陈竺院士、陈赛娟院士团队等撰写的3篇文章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国家三大奖6项,居全国高校第四;获省部级一等奖18项。202322创造专利授权578项。20xx年sci收录论文数达2736篇,首次跃居全国高校第二,其中医学学科sci论文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国内期刊收录论文数居全国高校第一,“超过所在学科论文被引次数世界均值〞的论文数跃居全国高校第三。
4、国际化战略持续推进
继续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共接待海外来访者6643人次,其中重要接待20236批次,包括智利总统巴切莱特、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美国前劳工部长赵小兰、香港特区前特首董建华、越南副总理阮善仁、塞尔维亚副总理杰利奇等政府要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长amyX8226;gutmann等国外知名校长50人次,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paulX8226;krugman、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诺贝尔医学奖得主lucX8226;montagnier等海外学术大师11人次。授予海外专家荣誉称号80人,引进海外长期来校工作专家96人,海外短期来校工作专家997人。获引智工程24个,引智经费765万元。
继续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与美国密西根大学、mit、加州理工学院、佐治亚理工学院、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大学,以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的合作不断深化。继续拓展与ge、gm、intel、honeywell、microsoft、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的科研合作。成功组织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