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年灾后农房
重建
工作报告
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报告
XX县区灾后城乡住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灾后农村住房重建工作推进情况的
报告
“一座座颇具特色又极富现代气息的漂亮农房和沁人心脾的田园风光,与欢快嬉戏的孩童和新农村居民们宁静和谐的生活。构成了一副乡村田园图画,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带给心灵强烈震撼和向往。〞
——这就是都江堰的新农村,诗情画意,美轮美奂。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XX县区农房18613户倒塌、56436户严重损毁、25059户中度受损、29469户轻微受损。在中央、省、XX市、社会各界和援建单位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构建新型城乡型态的目标和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率先构建新型城乡形态,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奠定坚实根底〞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方法,整合、集成政策资源优势,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标增减挂钩为平台,着力构建“群众自筹、政府补贴、担保贷款、上海支援、社会投资〞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推进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目前,截止目前,享受国家救助政策的34447户中,农房重建根本完工率达98.2%。入住率达74%。其中:原址自建14703户已全部入住;统规自建5217户,完工5217户并全部入住;统规统建6970户,已完工6770户,已分房4547户,已入住3954
户;社会资金开发重建7162户,已完工6677户,已分房420234户,已入住1200户;异地迁建395户已全部完成。
我们通过灾后农村重建的2年探索实践,终于走出了一条产业开展升级、环境相互融合、根底设施共享、建筑风格多样的科学重建、科学开展新路子。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一、坚持“四性〞规划,农房重建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我市始终坚持春城书记提出的灾后重建要表达“多样性、相融性、共享性、开展性〞的原那么不动摇,将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川西林盘保护、农业产业开展和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整合集成政策优势,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通过完善安置点内根底配套及公共效劳设施,增强了聚居区的凝聚力和承载力,实现了推进集中,节约耕地,变现资源,科学重建。
(一)突出多样性,民居设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一是从房屋平面布局、建筑形态、建筑风格、结构类型、建筑材料、细部做法等“六要素〞上拓思路,做文章,通过建筑高度、体量、色彩的不同变化和屋面、门窗、墙体、入口、大角、转角的细部处理,不断丰富和完善建筑造型,着力打造上下错落,收放有序的建筑型态,努力做到村落有不同,院落有差异,单体有个性;二是抓方案设计。结合自然条件、产业开展和地形地貌进行规划设计,防止将城市小区简单复制到农村,防止夹道建设和行列式、军营式布局,使每个聚落的建筑形态风格因景而异、丰富多彩;三是抓试点示范。结合当地地理区位和人文2
特色,因地制宜,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建筑多样性样板点位,从展现传统川西民居的蒲阳镇花溪村,到表达现代民居风格的天马镇向荣村,再到具有浓郁地中海风味的紫宽路沿线房屋,充分表达了不同地域、不同产业开展方向的农房建筑风貌。
(二)注重共享性,农村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根底配套是关键。为实现城乡根底、公共效劳配套的均等化,我市从规划着手,参照城市小区配套标准进行集中居住区的配套设计,大力完善水、电、路、气、讯、光纤等根底设施建设,同步实施村级公共效劳和社会管理改革以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让广阔农民共享科学重建、科学开展成果。按照要求,全市205个农民集中安置点必须全部配套。为此,我市专门筹集资金近13.7亿元,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方式,对市域和安置点内水、电、路、气、讯等根底设施及社区、村落就业效劳、公共卫生、文化活动、社会治安等公共效劳设施进行统筹建设,着力实现全市范围内根底配套全覆盖,公共效劳齐共享。
(三)坚持相融性,村落环境和谐程度明显提高。坚持将灾后重建与地域人文特色、地形地貌、川西林盘保护、耕地保护等相结合,秉持“房子进院子〞、“小院并大院〞的理念,规划了一批彰显地域风貌、特色鲜明突出的农民集中安置点和农家院落,实现了新农村建设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如天马镇向荣村、翠月湖镇清江村等依托林盘实施统规自建农民集中安置点,房屋在林盘中穿插点3
缀,灵活布局,原来的零星院落实行还耕,既方便了生产生活,又节约了土地,还有效保护了林盘生态资源,传承了川西农耕文化。蒲阳镇花溪村根据山区地势风貌,复原了传统川西民居风格,将房屋建筑风貌与山村乡土风味有机融合起来。
在聚居点的规模上,根据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和与自然环境相融的要求,不仅有向峨乡石碑岗安置点等的大型聚居,还有天马镇唐家院子等的中型聚居,也有蒲阳镇花溪村等的小型聚居。这充分表达了在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宜聚那么聚、宜散那么散的原那么。同时,我市还注重对聚居院落内古井、水碾、磨坊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延续历史文化脉络,做到农村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的和谐交融。
(四)提升开展性,一三产业提升空间明显扩大。按照房屋建设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开展性要求,着力开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农业,全力加快农村产业恢复提升,使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转变相适应。一是大力开展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互动。大观镇茶坪村、紫坪铺镇沙湾村等利用旅游区位优势,将住房重建和旅游开展有机结合,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筑巢引凤,引进社会资金开展乡村旅游。建成的乡村家庭连锁客栈、乡村酒店已投入运营,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紫宽路乡村酒店租用的农民房屋已到达500元/间.月。徐家林盘利用其邻近成青旅游快速通道便利条件和该院落花木种植产业根底,着力开展乡村旅游休闲产业。通过完善院落内道路、沟渠、旅游标识、休闲平台、公厕等根底、旅游接待设施,改造院落房屋建筑风貌,清理周边卫生,美化林盘环境,着力
打造一个小巧精致,别具特色的旅游休闲接待群落。目前,徐家林盘内房屋重建、根底配套和环境整治已全部完成,12户农家乐已开张营业。优美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精致的房舍、周到的效劳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欣赏、休闲品茗。院落内农家乐日接待游客达400人左右,实现营业收入2023000元以上,是震前旅游收入的16倍。“202223相约都江堰首届乡村旅游节〞在徐家林盘拉开帷幕,为我市林盘保护和开发利用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我市还有800余农户采取自建自营等方式开展乡村旅游。二是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打造特色效益农业。借助上海对口援建,实施了2023万亩现代生态农业粮经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以粮食与猕猴桃、蔬菜、食用菌、川芎、园林花卉优势互补的五大特色产业示范带,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目前,正加速实施向峨乡猕猴桃、“三木〞(厚朴、黄柏、杜仲)药材、食用笋、茶叶“四个一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聚源粮经复合型示范片,崇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该工程的实施,将带动全市近40%农业人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工程区农民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500元以上。
二、坚持融资创新,资金市场化来源进一步拓展
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为支撑,以土地综合整治为载体,以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为保障,坚持市场化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农房重建的资金问题,加速了农村财富积累。经测算,全市6万余户农房重建投资总额达20230亿余元,户均拥有财富价值将在20万元以上,极大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并为建设新农村奠定了坚实根底。
(一)以“个体参与、原址联建〞的创新形式吸引社会资金。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制定出台了联建政策,在全国率先颁发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大力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农村住房重建。截止目前,全市有120230余户通过原址联建实现了住房重建,吸引社会资金4.8亿元。
(二)以“业主经营、开发重建〞的规模形式引进社会资本。在资源优势明显,社会资金参与积极性高的区域,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实施土地整理并完成农民安置后,将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开发,同时解决了农民住房建设的资金来源和农村产业开展问题。如青城山镇味江村十二组引进北京昊海立德科技,对本组零星集体建设进行整理和产业开发,已完成整理土地涉及的16户农户的安置,还将投入1.2亿余元对节约的20余亩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取得的300林地进行旅游开发,既有效解决了农户灾后重建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的长效开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目前,全市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实施的开发式重建工程达45个,吸引社会资金60多亿元。
(三)以“政府主导、集中重建〞的形式引进重建资金。在资源优势不明显、对社会资金吸引力较弱的区域,通过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由政府实施土地整理,将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依法出让,实现了资源变资本。比方,通过XX市土地储藏中心对我市向峨乡全域实施集体建设用地土地综合整理,整理出建设用地指标3160余亩,整理出的土地指标价值达4.7亿元,确保了向峨乡16个
统规统建安置点建设的有序推进。目前,全市199个村中有20232个村参与土地整理,采用政府主导型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工程达133个,可获取重建资金15亿元以上,安置农户2.9万余户。
(四)以“金融支持、自主重建〞的形式引进资金。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搭建了农村产权交易和融资担保平台,为农户通过担保贷款实施住房重建、产业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发放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贷款620236笔2.3亿元,发放乡村旅游抵押贷款50宗2300万元。通过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全市有6000余户农户实现了住房重建。
三、坚持群众主体,民主化在重建中得到进一步落实
在推进农房重建过程中,我们抓住产权制度改革和灾后重建机遇,指导村组成立了议事会、监事会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在意愿选择、规划设计、建设方式上均由群众说了算,实现了灾后重建由“为民做主〞到“群众自主〞的转变。
一是在意愿选择上,将原址自建、统规统建、统规自建、异地安置、社会资金联建、维修加固6种恢复重建方式和重建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受灾群众,让群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二是在规划设计上,采用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设计,设计单位深入村组农户与群众进行密切沟通。初步规划方案出台后,规定须经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同意后才能实施,提高了规划的落地性。三是在建设方式上,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进行重建,建什么样
的房子,由谁来建设,完全是受灾群众说了算。四是在安置点管理上,坚持自主、自愿、自治的原那么,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引导农户、村组自行做好安置点的后续管理工作,有效防止了集中安置点后续管理的困难和矛盾。
年5月18日
202223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