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市政协
关于
新农村
建设
调研
报告
市政协关于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调研报告
2月下旬至3月底,市政协调研一组就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深入XX县区、开发区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深入县区、乡镇、村庄和有关企业,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观察、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并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赴江西赣州等先进地市考察学习,在屡次讨论、分析研究的根底上,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在我市调研的根本情况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已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调研中可以看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认识明显提高,强化了抓好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开展目标、根本标准和工作措施,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的良好气氛。
2、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23年,XX县区有效灌溉面积到达85%,旱涝保收面积到达78%,蝉联省“红旗渠杯〞十一连冠,被确定为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机耕面积到达90%,机收面积到达84%,粮食总产达6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展龙头企业8家,产业化经营组织64个,经纪人3300人,带动农户6.5万户,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
3、农村经济稳步开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XX县区农业总产值到达19亿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到达3580元,增长17.6%。开发区打柴口村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村集体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村民全部住二层楼房,户户拥有商业门面房,农民收入来源稳定,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4、城镇化扎实推进,根底设施逐步改善。XX县区积极实施了农网改造、饮水改造、县乡道路建设、中小学校舍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批根底设施工程建设。善堂镇以“市城乡一体化试点镇〞为契机,狠抓小城镇建设,目前已成为一个根底设施配套,对周边乡、村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示范城镇。开发区下辖各村的根底设施和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王升屯新村已经投入使用,近600户村民乔迁新居,村里物业公司、活动中心、老年公寓、门诊等设施一应俱全,水、电、气、暖都已配套接通,城市化社区根本形成。
5、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生活进一步改善。广阔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依法治村活动广泛开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实行村民自治,村务公开,农村基层民主得到开展。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事业的开展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在文化、效劳、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持续增加,移动 、计算机、互联网开始进入农户家庭,农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我们对XX县区、开发区调研的情况看,虽然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是与“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受以下一些因素的制约:
1、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增收后劲缺乏。近年来,虽然进一步加大了支农力度,但农村土地有限,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增加了农业生产本钱。因此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与此同时,农村二、三产业开展缓慢,经济效益普遍偏低,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弱。
2、村镇规划建设水平低,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不少村庄建设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局部村镇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多数村没有生产和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村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户将生活、生产垃圾堆放在院内、大街上,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中街巷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给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目前农业生产方式普遍粗放,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此外,农村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农业科技推广难度较大。由于农户缺技术、少经验、无资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小,名牌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优势农产品规模小,布局分散,缺乏产品优势和规模优势。
4、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致富能力较弱。在思想观念上,局部农民和基层干部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新村的错误认识,“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较慢;在技能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还比较少,体能性的务农、打工占绝比照例,这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发家致富。
5、县乡财力缺乏,村集体缺乏公共积累。XX县区2023年财政收入完成9501万元,人
均142元,远远低于全省人均441元、全市人均571元的水平,县乡财政属于吃饭财政,投资根底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开展力不从心。全县489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仅有70个,占14%,这些村的集体收入主要是承包费、租赁费等,少的仅几千元,多的不过数万元,很难发挥实质性作用。有的村虽有集体收入,但是却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并没有公共积累。
6、局部村“两委〞组织的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有的村支部书记把村委会视为下属,干预和包揽村委会工作;有的村委主任认为村民自治就是自行其是,片面强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效劳,重大事情不向党支部请示报告。个别村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所设监督机构没有正常运作;局部村的村民代表会议,民主程度不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关于在江西赣州考察学习的情况
针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远赴江西赣州考察学习。通过对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的实地考察,我们感受到,XX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步早、抓得实、效果好。该市早在2022年就制定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2023—20222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纲要,并围绕“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开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立好班子),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立为切入点,以村镇建设、农业产业开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目前,该市已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作体系,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开展态势,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其主要做法是:
1、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赣州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尤其是通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农村深入广泛地进行了宣传发动,在广阔农民群众中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广阔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较快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气氛。在推进过程中,组建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其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主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使群众做群众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成为主旋律。
2、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引导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开展。建设新农村中,赣州注意辩证处理阶段性目标与整体目标的关系,选准切入点,分步推进。一是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三改〞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与此同时把搞好村镇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根底工作来抓,减少投资浪费。二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根底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民撤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使“空心房〞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三是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根底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一个较大的改观。广阔群众从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实惠中受到触动,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四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创立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村落,使农民自愿参与的程度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覆盖面和受益面不断扩大。
3、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路径。在工作路径上,首先是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成员由村民自主推选产生,通过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实现村民的自主管理、自主实施、自我教育、自我效劳、自我监督。其次,在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中,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方法进行推动。“统一扶助标准〞,就是政府根据本地农村实际和自身财力状况,确定建设工程及补助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定点〞,就是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农户签订建设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把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政府对示范点进行工程建设补助。“实行以奖代补〞,就是改变过去政府资金拨付方法,以政府采购实物进行补贴的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使政府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又使农民成为投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农民自主建设〞,就是村庄的整治改造、“三清三改〞、根底设施及公益事业的建设,都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来组织实施,做到建设资金由理事会筹集管理、建设合同由理事会签订、工程进度由理事会催促、建设质量由理事会监管。同时,立足欠兴旺地区农村实际,积极探索了一些花钱少受益面大的技术路径。
4、整合力量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党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县直综合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指挥、调度和协调,整合领导力量、整合资源、整合资金工程,指导、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市、县、乡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并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对各类涉农支农资金和工程统筹安排和集约投放。各级财政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建立了多元化筹资机制,广辟资金渠道。四是发动和组织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效劳,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效劳农村的浓厚气氛。
5、量力而行、务求实效
稳中求快,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深入向前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赣州从启动这项工作开始就一直强调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并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急与缓的关系,既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同时又尊重事物开展的内在规律,不急于求成、急躁冒进。二是远与近的关系,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同时又立足当前,根据当前工作实际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阶段性工作任务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坚持抓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不平衡开展带动全面开展。同时,注重建章立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以标准性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使新农村建设逐步转入制度化、标准化、持续开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自去赣州考察以来,调研组的同志一直在讨论、在反思:与我市相比,赣州的村落聚集程度很低,农业经济根底较弱,农民人均纯收入(2023年约2690元)不高,但为什么赣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头,成为全国各地学习的样板。这给我们以深深地启示。主要是:
1、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农民身边最直接的利益入手。新农村建设千头万绪,必须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愿意、最容易得到实惠的具体问题入手。赣州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根本实现了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彻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