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运用分析研究
公共管理专业
突发事件
中的
运用
分析研究
公共
管理
专业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的运用
【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第一落点都在微博,比如,南京工厂爆炸、河南航空VD8387航班在伊春失事、上海“11.15”火灾事件、日本9.0级强震以及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都
是最早的信息来源。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他的《微博促进政府转型》演讲中说:“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 微博 突发事件 影响
一 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所承担的角色
(一)事故中的围观
有人将2010年命名为“围观年”,“围观”已经成为了一种异军突起的群众力量。“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世界”已经成了民间一个响亮的口号。只要任何地方出现异常情况,都会引发大规模的“围观”行动。我们曾经围观过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小月月,我们也围观过厦门散步,围观过哈尔滨水价听证会上的矿泉水瓶子,围观过草泥马,围观过赵作海,围观过李刚,围观过羊羔体……
微博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基于网络中的人际关系进行传播,并且赋予信息各种标签,继而辐射更为广阔的区域,也利用这种跨人际关系的辐射,让信息源、传播源和接受方能够形成新的关系圈。信息在微博中的传递是接力性质的,由转发/回复进行接力,并在传播中吸收各种修正和更新,在循环往复中形成旋涡,卷入所有信息碎片,成为一个不断朝着事情本质接近的“球”,并最终形成一个清晰的反复求证后的“真信息”,这样的信息,本身就有极大的传播力,再加上民众对各种真相的饥渴,很容易形成大范围的“围观”。
这种惊人的传播力,正是微博的最大魅力。在公民维权领域,微博更是成为草根们的利器,在突发性事件和敏感性新闻中,微博成为了很多重大事件的第一条短新闻的发布平台,引起了很多网友的热烈回应。微博具有的一系列传播优势使其注定会更为一种弥补现有媒体不足的新型新闻发布及接收工具,极大地提升了新闻的自由度。
(二)事故后的全民参与
微博融合了多种媒介元素,信息传播比其他媒体更便捷、迅速、自由,信息整合深度前所未有,成为大众创造内容并彼此交换信息的平台。“玉树地震中,微博成为一个及时有效的救助平台,在救助方、传播用户和救助机构三方间,微博以其快速的信息传播和自组织能
力,使得信息得到迅速响应。” 常有灾区缺乏物资、道路天气状况、高原救援的防护知识等以最高的频率被发布,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各种信息支援。有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将有一架包机赶赴灾区的消息,征集各类救灾物资。几个小时后,筹集到的救灾物
资就远远超出了预定数量。微博传播的这种扩散力和影响力,能激发全民参与,为突发事件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301在温州出事了,突然紧急停车了,有很强烈的撞击。还撞了两次!全部停电了!我在最后一节车厢。”几乎在事故发生的同时,新浪网友“袁小芫”发出了第一条微博,令数万网民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一信息。
7月23日20时27分,一条来自新浪网友“Smm_苗”的微博引起广大网民的高度关注:“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的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11分钟后,“Smm_苗”所描述的这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在温州市双屿路段,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造成6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从高架桥上掉落。20点54分,网友“Smm_苗”:“救火车好多好多,动车真的出事故了,一朋友亲眼看到一辆动车开得很慢,后面一辆速度超快的撞了上去,还看到动车冒烟了……”21点05分,网友“羊圈圈羊”:“火车现在处于倾斜状态,车内封闭,前面几节车厢基本连撞了。”21点27分,网友“Sam是我”:“确切的消息,D3115次列车15号车厢断裂脱轨!不确切消息,15号车厢一死一伤!我所在的2号车厢一人被空架物品砸伤!”从事故发生至今,近40个小时的时间里,微博成为点亮生命之光的重要力量: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是微博发出第一条求援信息;万人营救的瞬间,是微博发出图文并貌的现场情况;抢救生命的分分秒秒,微博发出救人去、献血去的爱心召唤……
微博改变了以往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方式,有媒体评论说,突发事件被“加工”后才告知公众的方式已越来越难横行于世。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变得“透明”后,第一时间援助、救治甚至追问,才成为可能。而这种良性应急路径,在以往的突发事故应急体系中,一直苦苦追寻,却似乎遥不可及。
二 微博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角色突出的原因
(一)基于微博的传播特点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主流媒介不再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作为后起之秀,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已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第一落点都在微博,比如,南京工厂爆炸、河南航空VD8387航班在伊春失事、上海11·15火灾事件、日本9.0级强震以及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微博都是最早的信息来源。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在他的《微博促进政府转型》演讲中说:“微博的崛起是中国社会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
微博尽管有些像短信,但却不同于短信。微博的主要特点有:实名和匿名共存。在微博网站上注册时,用户可以是实名的,也可以是匿名的。通常名人使用经过认证的真实的名字在网上发布信息,而普通百姓主要匿名在网上发布信息。手机和电脑互通。微博网站为用户提供了两种使用微博的方式,既可以使用电脑,也可以使用手机。目前更多的用户是在手机上使用微博。2009年,我国3G移动通讯网的落地,智能手机的普及,应该是微博迅速蹿红的主要原因。可发广播也可发私信。在微博网站上发布的微博信息,可以被所有关注自己的粉丝收到。另外,还可以通过加入微群,在群组中发微博或看微博。此外,通过私信的方式,还可以对某个粉丝一对一地发送信息。如果关注对象或陌生人设置同意,也可以对他们发私信。信息双向交流。微博用户不仅可以收到他所关注对象的微博信息,还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私信的方式,向关注的对象发送信息。此外,对于陌生人也可以通过评论或私信(如果同意)的方式发送信息。不同微博网站的信息不流通。这是其硬伤。信息灵活多样、便捷高效、传播迅猛。这是微博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突发和热点事件中,微博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如汶川地震、德黑兰在大选后的骚乱等信息都是通过微博最先发布的。
(二)转型期间社会草根问政异军突起
在微博没有开通之前,老百姓与政府的沟通还是很不方便的,渠道也是狭窄。写信可能收不到,收到了可能也不给你回复;市长信箱啊之类的东西往往又是摆设的多,投进去的信件大多也是石沉大海;打电话不是占线就是不接,接了也是很少有结果;直接去见领导吧,你不是政府的有相当级别的工作人员,是见不到领导的;要是普通的老百姓去,别把你当成上访的给抓起来。老百姓要想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建言献策,反映问题,讨论国事,那是非常难的。大量的政府机构、政府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发布政府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尝试通过新媒体不断探索社会化管理新模式。微博问政开启了全民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新途径,已经成为政府与网民沟通、倾听民众呼声的平台和重要渠道。
微博问政我个人认为有四大特征:一是公开性。网上开微博是公开透明的,你的观点、建言和感悟一旦在网上公布出来,就是让大家看到的,是让大家跟着讨论和互动的,这种公开性、透明性和互动性是微博受欢迎的主因。二是自觉性。在网上发微博是自由的和自觉的,没有人强迫你去做什么,不是工作,没有任务,发不发微博看的是你对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认知度、参与度和积极性。从发微博的现实人群来看,是那些有思想、有思考、有责任、有生活、有担当的人活跃在微博的最前沿,他们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心国家、思考未来,是社会的精英,是推动社会的进步力量。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有责任、会思考、敢担当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三是平民性。微博问政的是老百姓居多,当政者是不需要的。四是隐身性。无论是老百姓还是有的官员,开通微博大都是用的假名或是网名,用真实姓名的很少。说明大家对言论自由还是有历史的烙印的,说明我们的社会对言论自由还没有彻底的松绑。
目前,政府机关开微博、名人开微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微博、官员开微博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官员与网民沟通的通道,成为官员了解社会动态和民间情绪的一个窗口。据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通过微博赢得了大选。2010年安徽的“两会”就把网络问政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的“网络民意”也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重庆成为网络问政的先行者,今年对官员实行了网络问责。民进湖北委员会副主任叶青因为开微博敢于直言被评为“中国最具个性的官员”。银川某物业办因官方微博回复网民投诉不及时,三名干部被诫勉谈话和调离岗位。官员开微博已经成为一扇半掩的窗,开始表露出官员们的脾气秉性、官场的明暗规则和政界风气的风云变幻。
结语
在微博的帮助下,每个人都将成为新闻的作者,每件事都将成为新闻的主流,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客是把锋利的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及时掌握舆论、进行反馈交流的有效工具,另一方面,它也对信息的汇集、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从微博的传播机制来看,在优势里面突出微博的作用,用缺陷里面不断改进微博的管理,技术与信息同时进行更新,更好利用微博为新闻服务,更多地利用微博做好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跟踪、救援、监督活动。
参考文献
[1] 王锋. 灾难性事件中的“微”力量——青海玉树地震中微博应用探析[J]. 新闻世界. 2010(S2)
[2] 侯金亮. 微博传播的“双刃剑效应”[J]. 青年记者. 2010(33)
[3] 吴琼. 浅谈微博客价值发掘面临的困境——以“新浪微博”为例[J]. 新闻世界. 2010(11)
[4] 蔡晓婷. 突发性事件中的微博客传播[J]. 新闻爱好者.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