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市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8764

大小:21.79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创建 生态 工业园区 工作情况 调研 报告
关于市创立生态工业园区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煌率局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和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同志,对我市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根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1988年我市首个开发区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至今,全市已拥有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学工业园),省级开发区7家(浦口、六合、溧水、高淳、雨花、滨江经济开发区和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截止20xx年底,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累计吸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逾59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逾154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工程超过12023家,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工程1122个。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业务总收入、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2023.3亿元、1687.3亿元、9655.2亿元、8053.4亿元,同比增长28.7%、27.1%、24.2%和23.6%,其中gdp占全市总量的32.8%;合同和实际使用外资为35.50亿美元和22.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和19.1%,占全市总量的57.6%和62.7%;实现外贸出口13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占全市总量的43.2%;实现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387.2亿元、172.8亿元,同比增长23.5%、39.1%,占全市总量的29.8%、27.2%。 生态工业园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废物,将园内一个工厂产生的副产品作为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20xx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生态示范园区创立工作,并先后出台了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国家生态示范园区管理方法(试行),生态工业园区成为我国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的第三代工业园区的主要开展形态。国家生态示范园区的创立重点是国家级开发区,为鼓励省级开发区参与生态园区创立,我省也参照国家做法,成立了生态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管理方法。我市各开发园区在生态工业园区创立中注重规划引导,从源头上把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注重加大环境根底设施的投入,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创造根底条件;注重绿色招商和入驻工程质量,着力打造先进产业集聚高地;注重发挥企业自律作用和公众参与作用,倡导和树立良好的生态文化,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开展态势良好。 1、健全机制,生态工业园区创立逐步推开。开发园区高度重视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大局部园区管委会都成立了创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进度要求,并发动园区企业积极参与创立工作,形成园区管理机构和企业联动的创立机制。今年4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获得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命名,成为我市第一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完成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创立的有高新技术开发区、江宁开发区和滨江开发区3家,正在进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创立的有化学工业园、溧水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淳经济技术开发区3家。 2、科学规划,突出园区开展的生态导向。制定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标准和引导创立工作,从规划源头统筹平衡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与区域的协调开展,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成为园区开展的努力方向。不少开发园区按照国家和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管理方法,组织编制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结合区域总体规划、产业开展和土地利用等规划,确立生态保护、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相关目标,排出了各项具体指标和完成时间,并在规划中明确围绕主导产业的关键生态性补链工程。 3、完善设施,促进园区节能减排。目前,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均通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根本实现了集中处理污水的全覆盖。园区重点污染源配备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对环境污染的实时监控。化学工业园参照国际通行的“公用工程岛〞模式,建设“公用工程中心〞,实现供热、供水、污水与固废集中处理。高新技术开发区停用9台燃煤锅炉,改为利用华能电厂余热供热。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立以来,gdp能耗、s02、cod排放强度以及万元gdp水耗等主要环保指标降幅均达5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达91%,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到达90%,节能减排取得了实效。 4、绿色招商,产业结构得到提升。各开发园区按照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围绕主导产业,积极引进补链工程,构建生态工业链,产业结构水平明显提升。化学工业园对工程进行严格筛选,集聚优势产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展中下游延伸加工,已经形成了以炼油为龙头的乙烯产业链和以煤为龙头的碳一产业链,是世界最大的醋酸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乙烯生产基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各类光电显示企业75家,经济总量中50%是以液晶显示为主的光电显示产业,是国家首批认定的国家显示器件产业园,园区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水平处于国家级开发区的前列。 5、加强环保宣传,引导多方参与。开发园区通过开展绿色企业、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创立活动广泛发动区内企业、学校、社区和居民参与支持节能减排,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营造良好的气氛。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环保专项资金,对企业清洁生产、绿色创立、iso14000认证、中水回用、污染治理工程给予一定补助,鼓励企业主动开展生态化改造升级,一大批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成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二、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从全省来看,已经开展创立国家级生态工业园的2023家开发区,按地域划分,分别为苏州4家,无锡2家,南京、常州、扬州、南通各1家。已经开展创立省级生态工业园的58家园区,按地域划分,分别为苏州11家,常州7家,南京、镇江、南通各6家,泰州5家,无锡、淮安各4家,扬州3家,徐州、盐城、宿迁各2家。我市创立工作实际上尚处于省内第二方阵,在创立的速度和质量上与苏州、无锡等地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原因是: 第一、政策措施有待完善。目前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主要在宣传和指导层面,创立工作主要靠园区自觉自愿开展,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全国创立工作行动最早的城市苏州,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政府主导〞,政府推动的主要措施包括: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设立循环经济推广中心专门工作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循环经济信息效劳平台等。 第二、资金投入缺乏。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环境根底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不符合生态工业园区开展的企业“腾笼换鸟〞,对关键生态技术的研究引进等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在国家宏观调控、信贷收紧的形势下,仅靠园区自行投入,杯水车薪,不可防止地制约了局部重点支撑工程的落实。 第三、园区主导产业不够明确。与省内居于领先地位的城市相比,我市开发区数量较多、总量较小、特色不够鲜明。园区之间目标定位、产业方向重复雷同,同质竞争剧烈,同类产业散布在不同开发区,联系不紧密,合作不强,不利于产业集聚,也提高了创立生态工业园区的本钱。 第四、产业断链现象依然存在。局部园区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并存,产业关联度不强,缺乏相关配套,缺少对工程落户的吸附力,加上有些地方引进工程的心情比较迫切,在招商过程中更关注数量和资金量,不太重视产业链和企业间的互补。园区与园区间,园区内企业间,没有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生态产业链。 第五、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缺乏。真正实现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必须有先进的技术支撑,包括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替代技术等。目前我市与生态工业开展相关的技术尚显薄弱。 第六、局部园区生态创立工作尚未启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局部园区产业根底弱、产业层次低,环境根底设施落后,与生态工业园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创立根底条件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存在对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缺乏,动力不强,因而将工作搁置的因素。 三、几点建议 1、加强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应成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决策,协调各部门的行动,统一指导园区开展创立活动,协调解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有关部门要对市级以上开发区根本情况进行分析梳理,根据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条件和要求,按照国家级、省级两个层面,制定全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作的总体规划,在此根底上实施分类指导,有方案地推动生态工业园的普及。 2、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环保部门职能作用。根据生态市创立文件的要求,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应有独立的环保机构,是生态市的根本条件之一。目前四大开发区只有化工园设有环保分局。要以新一轮体制改革为契机,健全环保机构,充分发挥环保职能作用,真正使环保部门参与开发园区的综合决策,将环境保护融入开发园区区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把开发园区建设成经济开展与生态建设协调开展的示范区,为建成生态市创造条件。 3、坚持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导向。主导产业是打造园区竞争实力的制高点,也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核心要素。要准确定位各开发园区主导产业,防止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调整招商引资策略,围绕主导产业和核心资源开展相关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工业生态效应,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提高资源产出率。严把环保审批关,对入园工程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园区早期引入的不符合产业导向和生态标准的工程,抓紧改造升级,坚决淘汰严重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 4、积极扶持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在政策上倾,除充分落实国家鼓励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外,还应制定鼓励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地方政策。在用地上优先保障,对环保根底设施建设的工程,优先提供土地。在手续上简化程序,对科技含量高、能够实现生态补链的工程以及“腾笼换鸟〞的工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设立创立工作专项资金。在技术上,加大生态工业技术开发和引进力度。组织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企业,开展生态工业技术开发和运用,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工业支撑体系,筛选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好应用前景和经济效益的生态工业技术,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 5、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创立的保障机制。探索园区绿色gdp核算体系,试行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使有关统计指标能够充分反映经济开展中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建立考核机制,将生态工业园区创立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和园区管委会目标责任制,实行年度考核。建立和完善奖惩机制,对生态工作做得好的园区和企业进行奖励,促进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园区生态建设和环保工程的市场化、产业化,加快园区根底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的日常管理,严格园区环境监测和环保执法。 6、建立生态工业园区数字化信息交换平台。相关部门要组织力量开发生态工业园专用软件,建立园区数字化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在园区管理、企业间信息交流、企业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园区之间、不同园区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促进生态技术有效利用。实施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企业在园区信息平台上定期向公众报告排污、污染控制、清洁生产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7、加强生态文明宣传。企业是园区环境保护的主体,只有每个企业都了解和承担自己的环境责任、社会责任,才能在开发园区内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使生态工业园区成为可能。应重点加强对企业宣传教育,强化企业的环境责任意识,引导企业把环保责任纳入自身开展战略。大力宣传表扬严格自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扩大绿色企业的影响力。发挥公众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对开发园区重大决策、重大工程实行听证,通过媒体向公众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