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旅游现状及行政立法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8623

大小:23.96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旅游 现状 行政 立法 情况 调研 报告
旅游现状及行政立法情况调研报告 一、旅游市场现存的问题。 目前旅游市场尚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因而存在许多问题。从宏观上讲,主要是:1、旅游宏观调控乏力。行政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构。部门所有、各自为政的传统习惯难以改变,局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难以实行统一管理。同时,与管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法律法规、措施未跟上,使行业管理形成既无“权力〞又无“法力〞。2、现行旅游体制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特别是国营旅游企业,面临着与全国国营企业共同的问题,也就是如何转换经营机制的问题。3、旅游业开展到如此规模,但“旅游法〞以及与旅游相关的法律,如“饭店法〞、“旅游平安法〞、“旅游景区平安管理法〞等至今未出台。与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日趋成熟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旅游业开展的许多问题无法确定下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能法定化,旅游行业管理的范围、旅游管理职能的划分等长期以来有争议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从微观上讲,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旅游市场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损害企业利益,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效劳态度恶劣,成心刁难旅游者,擅自减少效劳工程,改变旅游日程;导游不导,擅离职守,造成旅游者人身、财产损失;餐饮质量低劣,不符合卫生标准,甚至出现食物中毒;“黑导〞、“黑车〞、“黑摄影〞扰乱旅游市场秩序;景区商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致使景区秩序混乱等。旅游市场出现的这些问题,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从法律的角度看,这些联系都带有某些法律上的特点,都有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这是因为各个主体都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彼此之间如果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即会引发出法律问题。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宏观调控,实施管理行为时,侵犯了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违法对其造成损害就要承担赔偿责任;旅游企业未向旅游者提供约定的效劳标准也要承担违约责任,如果因旅游职工个人原因所造成,企业那么要追究个人的法律责任;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进行违法活动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样旅游者人身、财产受到损害也会要求直接责任者担当法律责任等。因此在市场经济下,在法制的国家里,一切问题都有可能转化为法律问题。 二、政府必须对旅游市场进行调控。 旅游业的调控是指政府为实现旅游业供需总量的平衡,保持旅游业持续、稳定、协调开展,而对旅游市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为什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还要提出旅游市场调控问题。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旅游业的特性决定的,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依托性极强的行业,它的涉及面之广,覆盖面之大,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也正因为如此,决定着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只要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市场风吹草动,都会对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旅游供给是由旅游需求所决定的,而旅游需求只能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集各种信息,经过综合分析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旅游需求的脉络,指导旅游供给的开展。而旅游业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旅游业内部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行业存在客观比例,要求按比例协调开展,而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时间差,旅游企业及个人掌握的信息不灵,微观决策有一定的被动性和盲目性,一旦决策失误,就可能出现结构失调,浪费了旅游供给,损失了效率,所以单靠市场本身调节不能保持旅游业的良性开展。因此,对旅游业来说,政府调控尤为重要。2、市场功能有缺陷。例如,有些当事人不付代价便可得到来自外部的经济好处:如兴建道路可以带来附近地价上涨,同时可以使道路附近的旅游企业的地理区位升值,还有旅游饭店及旅游景点建成后,附近的旅游企业也因此受益,出现所谓“搭车〞现象;有些旅游企业的活动会造成外部主体的经济及其它方面的损失而得不到补偿,如:娱乐场所对附近居民的干扰情况,旅游景点的开发,可能由于保护措施跟不上,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我国接待的旅游者大多来自兴旺国家,他们的消费水平高,可能会引起国内一局部居民的模仿和攀比,形成“消费早熟〞,最终可能拉动旅游区的物价上涨。这类外部影响一般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得到补偿和纠正。3、我国虽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分布比拟分散,且周围环境较差,而我国又是一个开展中国家,国家财力有限,只有通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总体考虑,用有限的资金重点地逐步开发,才能形成我国旅游业的“拳头产品〞,才能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旅游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旅游市场的这些特点说明了调控的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发挥政府旅游机构的调控作用,才能保证旅游业的良性开展。 三、法制是实行调控的根本手段。 综上所述,旅游业旅游现状及行政立法情况调研报告实行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如何才能有效地对旅游业实行调控呢。笔者认为法制是实行调控的根本手段,这是因为: 1、调控的模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其核心是对市场的调控,而法制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主要手段(另外两个分别是:监督体系、同业之间监督和企业自律)。 2、法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标准和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对旅游业调控也必须用法律手段。而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框架已经根本形成,为我们依法调控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3、法制也是我国旅游业17年开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经济政策、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法规是调控的主要手段,前两个手段在我国旅游业的开展过程中都发挥过作用,但由于它们存在一定的弱点,必须进入法制阶段。大体可分三个阶段:(1)、以经济政策为主阶段(1978—198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建立了机构,并提出了具体的旅游开展政策。1978年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开展,规模日益扩大,旅游供给严重短缺,制约了我国旅游业的开展,为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中央于1984年提出我国旅游开展的“四个转变〞,旅游根底设施的建设要“五个一起上〞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提出,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办旅游的积极性,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开展。但由于政策太概括、太笼统,对政策理解的偏差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管理方法没有同步跟上,管理机构的权威不够,没有及时出台一套严密的法规,旅游管理部门在实践上无法实行强有力的、有效的调控,导致了调控失调,旅游市场混乱。(2)、以行政手段为主阶段——行业管理阶段(1986—1988年)。从1986年开始,我国旅游业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规划,我国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一个部门和一项产业纳入了全社会统一管理的轨道,同时也向旅游管理部门提出了加强行业统一管理的要求,为了加强行业管理,全国强化了管理机构,国务院成立了以吴学谦副总理为主任的国家旅游事业委员会,各地理顺了机构,1986年12月17日,中共XX省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原市旅游局和原市饭店总公司建制,按照宏观加强管理、微观放开搞活的原那么成立了XX省旅游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北京城乡旅游事业,改变了过去多头、分散管理的局面。这对加强旅游全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效劳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行政手段主要是方案经济的产物,因此在调控中容易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3)、向法制手段过渡(1989年至今)。我国旅游业前10年的开展,经历了从旅游政策为主,到旅游行政手段为主阶段,每一阶段都是对前一阶段的完善和深化,同时也是我国旅游业开展水平的客观反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继续贯彻执行以前所制定的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针对旅游业开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采取有效的行政措施,但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法制建设,这才是解决旅游业中存在问题的根本所在。1985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旅游行政法规,标志着我国依法管理旅游业的开始,1989年以后,经过了以前两个手段为主的调控实践后,两个手段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旅游管理机构在实践中认识到了法制的作用,转向以法制作为调控的主要手段。在旅行社、旅游涉外饭店、导游管理等旅游业的根本环节和重大问题上陆续公布了许多旅游单项法律、规定和方法,其中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行政规章有四个,国家旅游局在职权范围内制定了70多个行业规章,各地旅游行政部门也根据各地的实际制定了许多地方性旅游法规。 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调控旅游业。法制是加强旅游业宏观调控的根本所在,但从旅游业法制建设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尽快形成旅游法制体系,使旅游业的开展有法可依,才能保持旅游业良性开展。旅游法制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即:(1)、旅游法,是旅游法规体系中的主体法,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现在尚未出台;(2)、条例、规定等,是由国务院颁发或批准,由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如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暂行规定;(3)、国家旅游局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制定颁发的规章、制度、方法等,如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施行方法等;(4)、地方政府或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颁发的地方旅游法规,如XX省执行〈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施行方法〉的处分细那么等。旅游立法主要是培育旅游市场机制,建立旅游市场规那么,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即:(1)、市场主体制度,即关于市场当事人必须具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法律标准;(2)、经济合同制度;(3)、市场竞争规那么,即明确市场竞争的性质、范围以及是否正当的法律制度;(4)、市场调控制度,即旅游行政部门对旅游市场宏观调控的制度化、法律化。 1、尽快出台旅游法。我国的“旅游法〞从1982年开始起草,几易其稿,但始终未列入国家的立法方案,这其中既有认识上的原因,也确实存在不少困难。困难之一:旅游业是综合性行业,其覆盖社会生活面广,行业界面模糊,很难标准。如旅游饭店分属众多的部门,虽然旅游部门所属的饭店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由于“利益驱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实际上很难对所有饭店进行管理,数量众多的以销售旅游品为主的商店,其属性上更多的为商业成分,更难有一个统一的运行规那么,因此,制定旅游法的阻力也就比拟大。困难之二:与相关法规的衔接在技术上复杂,如根据现行法律规定,风景名胜区和文物景观的管理权分属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风景名胜管理条例、文物保护法已经发布实行,对管理权的归属等都作了明确规定,如果旅游法规定由旅游部门管理风景名胜区等,必然与现行法律发生冲突,但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产业部门又不能将这些部门割裂开来。这些困难都需要经过周密思考,认真分析,全面平衡,慎重决策的工作加以解决。出台旅游法是旅游业开展的客观要求:(1)、我国旅游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开展,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行业规模,亟需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法定化。(2)、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应有本行业的根本法律。近几年旅游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必须依靠法律,标准旅游市场,保护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开展。(3)、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只有尽快出台“旅游法〞才能实现对旅游业的宏观调控,协调旅游事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妥善处理与有关行业法规的衔接。(4)、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旅游法制体系,“旅游法〞是一个根本法,应尽先出台。同时,多年的旅游管理实践说明,仅靠单项法规,缺乏以调整旅游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旅游法律关系。当今的旅游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大开展,已造就了出台旅游法的社会根底和良好条件。首先社会对旅游业的性质、特点、规律等都有了根本的了解和认识,成认了旅游业有其自身的开展规律,发现了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看到了需要解决的困难,明确了法律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其次,奠定了较为雄厚的组织根底。十多年的旅游立法、执法实践,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中都有了法制工作机构,并培养了一批旅游法制干部。旅游法应主要包括旅游业开展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把国家对旅游业的开展方针、政策、战略法定化,协调与旅游业开展相关的各方面关系和利益,如: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行业范围,旅游行政管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