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街道失地农民情况调查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6296

大小:19.39KB

页数:8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街道 失地农民 情况 调查报告
2023年街道失地农夫状况调查报告 农业、农夫、农村历来是我党农村工作的重点,“三农〞工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底工作。最近,我们分会就失地农夫的状况作了一次调查,现将有关状况简述如下: 一、历史性变化 ,原是区的一个建制镇,原辖21个行政村,总人口3.68万人,耕地面积40815亩,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特殊是近几年随着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国家西气东送、苏嘉杭高速为、市绕城高速和东方大道等建设工程的实施,镇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023年5月8日撤镇改为街道,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原21个行政村,加上从车坊镇划入3个村,撤并为14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委会;原有4.08万亩稻田、湖荡烂田,现仅为1.5万亩。各项工程建设征土用地涉及18个村,2023年止,有失地农夫16519名,占总人口的44.8%,其中老年人员3541人,保养人员5490人,剩余劳动力5380人,被扶养人员2108人。失地农夫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被拆迁的村民已搬入国泰、通桥、塘南、姜家4个居民新村定居,其中国泰新村目前已有1600多户农户分别住进了别墅或公寓楼等安置房,过上了有保安、环卫、医疗配置比较齐全、交通便捷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结构转变为以二三产业为主体产业格局,劳动力以务农为主变为就业多样化。2023年,全街道完成工业销售17.7亿元,财政收入1.59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55.4%,农村人均纯收入8010元,增长10.8%。通过有序、良性转变,呈现了经济进展、社会稳定的新局面。 二、乐观的举措 街道党委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区区委、政府出台的(2023)63号关于对被征使用土地农夫实行补偿的标准方法的通知和(2023)81号关于市区进一步完善已被征地农夫社会保障实行方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对失地农夫养老、医保、低保、就业四个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建立起了失地补偿与社会保障相结合的保障机制。 1、失地农夫养老保障。 街道目前养老保障待遇的落实分为六种状况:(1)失地时已达退休年龄(即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上)的每人每月享受120元农保金和40元补差,计160元。2023年1月1日起再增补差20元,计每月180元;(2)失地后到达退休年龄的,农保转城保,即2023年到达城保退休年龄的失地农夫,每月养老金385元,2023年7月1日起月增47元,为每月432元。对这一农保转城保政策,失地农夫尤为拥护,假设老夫妻俩有800多元月收入,生活根本不愁。目前全街道有502位失地农夫已享受这个标准;(3)保养人员(即男45-59、女35-54周岁)每人每月发放160元生活补贴费;(4)剩余劳动力(即男18-44周岁、女18-34周岁)每人每月发放150元生活补贴费(限发2023);(5)被抚养人员(指失地时不满16周岁,但取得二轮承包证的)每月补助生活费50元(限发2023);(6)区委(2023)63号文件出台之前失地的剩余劳动力实行一次性货币安置,每人发18000-15000元。 2、失地农夫医疗保障。 主要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防止农夫因病致贫。到目前为止,100%的农夫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23年,参保人员个人出资50元,村(社区)出资40元,区财政补贴50元,全年共计每位失地农夫的医保金额是140元。一旦生病就医可以按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手册规定标准结报医药费。 3、失地农夫最低生活保障 据民政办2023年统计,农夫月收入缺乏180元/人、城镇居民月收入缺乏300元/人的低保户共349户,全年发放低保金79万多元(区和街道各半负担),并对近600户临时困难户发放补助费18万余元,使弱势群体的根本生活有了确定保障。 4、失地劳动力就业。 据统计,目前全街道共有失地失业劳动力2200人,除间隙性零杂工外,已实行种种途径解决就业的占近70%,还有30%左右仍需着力安置。 三、期盼与建议 通过对失地农夫“三保一就业〞的调查,我们感到:街道对贯彻落实失地农夫的各项政策措施是有力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大多数农夫在就业增收上反映较好。如六丰村顾水林,他今年62岁,原为六丰村10组,现已搬迁入住安置房,他上有老父母,下有三个儿子、老父母及妻子享受每月180元农保金,自己已由农保转城保,月享受432元退休金,三个儿子均有自己的工作和稳定收入,加上均已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生产比较稳定。他对失地补偿政策比较满足。据调查,像顾水林家这样的村民户约占全村的30%以上。 调查走访中,我们也实地听到有的失地农夫反映的意愿和期盼,原塘东村村民沈小泉,现年70岁,随征地拆迁,2023年全家5人已搬迁国泰新村。他说:失地前是小康户,现在变贫困户。失地前儿子开爿羊毛衫加工小厂,年收入2-3万元,自己在村打水机房管水,每年有1万元左右收入,全家承包6亩多地,种种、养养、吃吃,粮、菜、禽还有余,全家人均收往前超万元,生活根本达小康。现在厂拆了,地没了,收入降了。老夫妻俩靠农保,小夫妻俩做打杂工,年收入缺乏2万元,孙子15岁在读书,开门七件事,加上人情往来,样样得化钱,原积蓄用完,生活达不到一般人家水平。他又讲,现在期望小辈忠诚点(敬老、爱幼),领导关心点(社保、医保标准逐步提高),我们欢快点(心情舒适,乐观);对家庭,现在住得舒适平稳,期望子女工作认真,收入稳定,孙辈好学上进,早日成才。有人对此现象戏称:住新居(拆迁安置房),穿西装,口袋缺钱心里慌。 依据调查和农夫座谈的状况,如何进一步搞好失地农夫的“三保一就业〞工作,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强化: (一)深化养老保障。一是农保应逐步向城保转化,以缩小城保与农保的差距。尤其要留意解决早失地难进城保,仅享受农保的问题。按理说,早失地者早奉献、多奉献,不能让这局部人员吃亏。二是对2023年区委63号文件出台前,实施失地农夫一次性补偿安置的,应实行适当措施,如建立相应的补助机制和逐步列入农保转城保的方法,以消退后遗症。 (二)完善医疗保障。失地农夫的医保,虽然实现了全掩盖,但在今后实践中还应在制度设计、个人帐户、大病统筹、门诊报销以及医疗网点等等方面多考虑失地农夫人群、老年人群的特殊性,强化人性化管理,深化医保制度。 (三)改善低保制度。对因病、因灾或突发大事造成生活困难,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要充分发挥民政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机制,扶贫帮困,使弱势群体有根本生活保障,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强化再就业工作。失地农夫就业犹如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各级各地都比较关心重视,区、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均做了大量工作并收到了明显成效,但仍需加大对失地农夫就业引导、鼓舞、扶持的力度,形成政府、失地农夫和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创业就业的良好气氛,到达增加农夫收入和稳定社会的目的。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夫就业竞争力。农夫从田里走入企业、单位,要有一个技能升级的适应过程。对此,近几年来,以镇(街道)为主体加强了失地农夫的技能培训,2023年我街道就培训了1762人次,并发了培训证书,这对改善失地农夫文化素养、生产技能“两低〞(低文化、低技能)起到了乐观作用。今后仍需加强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让失地农夫适应就业需求。 2、办好聘专场,乐观推举就业。据统计,近几年来镇(街道)已办劳动力聘请专场46期,企业供应2640多个岗位,应聘成功的有1690人,成功率64%,其中本地劳力达1192人。今后仍要进一步办好聘请专场,沟通就业供求,便利失地农夫就业。 3、搭好就业平台,内联外扩,促进多渠道就业。一是要进一步发挥街道劳动社保中心作用,建立好一户一表的劳动力数据库。强化数据库的动态管理,有的放矢,提高就业率。二是进一步加大街道、村(社区)和企业的联动,互通培训、招工、用工信息,全力推举或接纳本地劳力就业,提倡企业后勤岗位全部使用本地劳力。三是进一步发挥商会作用,乐观推举农村劳力就业。据调查,近年来在商会支持下,已有44户“两低〞劳力就业。今后仍要连续做好工作。四是进一步外扩,向辖区周边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镇、村推介本地劳力,使失地劳力就近择业上岗。 4、加强引导,鼓舞失地农夫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一是政策上扶持,对失地农夫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应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在准入、税收、补贴等方面赐予最大限度的优待;对吸纳失地农夫劳力的企业可赐予确定的税收优待和社保补贴。二是创业引导,对有力量开店、办厂、搞运销的人员,应乐观提倡鼓舞,并在工商、税收、行政效劳等方面赐予确定优待。三是扶持“双低〞劳力就业,对于文化水平低、技能低的原长期务农劳力,应在环卫、绿化等岗位赐予优先安置,发挥他(她)们勤劳和吃苦耐劳的优势。 在此同时,要教育失地农夫转变就业观念,克服怕受人管、怕苦怕累、嫌酬劳低等想法,提倡艰苦创业,理性就业。有人讲,原来种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战天斗地冒寒暑,早出晚归都不怕,现在失地了,不能挑三捡四,应准时调整再就业者心态,不能企业上班拒三班倒,不能岗位适应你,而是你去适应岗位,主动干好,干出成果来,以获得相应酬劳。 另外,应拓展失地农夫的增收渠道。一是农夫变股民。鼓舞失地农夫利用手头积蓄参与股份合作社。双浜、姜庄社区从今年起成立了农夫自治管理的股份合作社。双浜社区物业股份合作社首期吸股1000股、计股本金500万元,其中个人股占80%,集体股占20%。合作社有章程,有“三会〞、有盈利方式,有6%红利的目标。二是房东经济。经济进展,企业增多,外来人租房需求增加。失地农夫安置房的局部出租既提高了房屋利用率,又相应增加了收入。要有序、有效发挥房东经济作用。在增收的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卫生管理,并自保、互保,促进进展。 总之,善待失地农夫,做好失地农夫工作,事关改革进展稳定的大局,要依据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夫的权益保障,使之安居乐业。 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