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695333

大小:56KB

页数:4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城乡 一体化 调研 报告
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 。xxxx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开展一体化,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阔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开展一体化,更需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为现代农业开展、新农村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提供资金支持。作为地方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联系城乡居民的金融纽带,农村信用社要紧跟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变革和创新步伐,确保始终保持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不动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信用社对策研究 当前,在城乡经济社会开展一体化新格局进程中,我国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信用社在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也将面临新的问题、机遇、挑战,作为效劳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改善金融效劳,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开展。 一、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开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城乡一体化给农村信用社业务开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xxxx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经济开展的活动。农村土地改革逐步推行,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现代化开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以及非农业开展对金融资金的有效需求急剧增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的有效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除了存款、汇兑、结算、银行卡等传统银行效劳外,消费信贷、理财、电子银行等新兴金融效劳也逐渐走入寻常农民家庭,为农信社的业务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城乡一体化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 农村整体的经济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和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开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需要综合性、现代化的金融效劳;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需要对农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提供更丰富、更完善的金融产品;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业贷款难问题,需要更便捷、更有效的效劳方式。因此,农信社必须在信贷管理制度、集约化经营、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创新,加快经营转型步伐。否那么,就很难满足农村金融开展的需求,很难适应现代金融竞争的形式。 二、城乡一体化下农村信用社开展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开展,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农信社与“三农〞同根同源、互相促进,要从战略定位、金融创新、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等方面实施变革与创新,增强助推城乡一体化的综合金融能力。农村金融业务普遍存在效益较低等问题,农信社提供农村金融效劳往往面临更大的商业化经营压力。在农村金融本钱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现实情况下,对农信社给予适度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农村金融效劳供应增加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能够让农信社有动力、能安心地去从事“三农〞效劳。所以,切实提升农信社效劳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是根底,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效劳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一〕切实提升农信社效劳城乡一体化的综合能力 1、找准并坚持效劳“三农〞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深化“三农〞金融效劳工作,关键在于找准市场战略定位。从农信社长期的实践看,坚持“三农〞战略定位不仅符合自身开展规律,表达政治担当,履行社会责任,更可发挥自身比拟优势,实施差异化开展战略,在实现可持续开展上找到路径。农信社应发挥覆盖城乡的网络优势,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开展,积极投身城乡一体化大潮,努力解决农村金融供应缺乏、城乡金融效劳差距大的难题。 2、扩展城乡普惠金融效劳新渠道。 继续发挥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探索新的效劳内容和形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储蓄、汇兑、代理、便民取款等根底金融效劳,延伸城乡金融效劳最后一公里。从主要依靠物理网点转变为物理网点于网上银行、 银行、 银行和自助银行等新型渠道并重转变,最大限度地打通金融效劳渠道。以开放的姿态致力于同业合作,侧重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注重把小银行的灵活性和地缘优势与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财、保险、债券、外汇、资金等市场上展开全面战略合作,为农村地区提供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 3、实施多元化、差异化信贷支持策略。 针对XX县区、城郊、城镇“三城〞客户群体,认真分析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金融需求的差异化特征,实行分层对接、分类管理,落实“双层经营〞战略,既满足小额信贷的需求,又支持较大工程的开展。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效劳模式等多个层面入手,开发出符合农村实际、有效效劳县域经济的金融产品,完善涉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快形成一个由各业务条线、分支机构、政府、企业紧密联系、相互协调的机制,让信息更灵敏、反响更果断、效劳更到位,做到一旦有工程,就尽快落地。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共同体等一系列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做到应贷尽贷,大力支持“三农〞、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 4、创新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 针对涉农金融效劳“风险高、本钱大〞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涉农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出台单独的准入、担保、拔备和核销等规定,合理设定“三农〞业务风险容忍度,强化涉农业务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涉农业务的制度、流程,增强制度、流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制定一整套适合涉农业务需求的信贷制度。以信贷管理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支撑,加强对涉农贷款用途、资金流向、客户生产状况的了解和掌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搭建效劳平台,落实反担保措施,借助政府的力量降低涉农业务信用风险,确保涉农业务可持续开展。 5、进一步深化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 按现代银行的管理理念,以股份制作为方向,扎实推进农信社改制农商银行。引导农信社进一步强化法人运行机制,建立标准的股东大会、健康的董事会、有效的监事会以及负责任的经营层,切实形成科学的权利制衡、利益鼓励和责任约束机制。建立区别于城市的金融产品研发、客户营销、效劳渠道、风险管理、考评体系,以提高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建立小微企业贷款效劳中心,培育本乡外乡的金融效劳队伍,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完善考核鼓励机制,完善涉农效劳组织体系。同时借助省联社“小银行+大平台〞的完整的体系,提升农信社的综合竞争力。 〔二〕、建立和完善农信社效劳城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 1、继续实施财政税收扶持政策。 对农信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实行长期的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以降低支农金融效劳本钱。对农村金融机构接受、处置抵债资产给予免征税费,降低不良贷款处置本钱。全面落实县域涉农贷款的增量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杠杆作用,鼓励县域农村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2、帮助化解历史不良贷款包袱。 因方案经济体制向行政管理、乡镇企业欠款、农业灾害等造成的不良贷款,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以现有扶持政策化解这些历史包袱远远不够。建议人民银行以专项票据形式对202322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给予以置换;建议国家在化解乡村两级债务中,重点解决拖欠农村金融机构的债务问题,把乡村两级拖欠不良贷款纳入政府预算,逐年予以归还。 3、取消存款开户歧视性政策。 尽快消除有关机构对农信社等禁止开立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存款账户的歧视性政策,使其与国有商业银行享有同等待遇。全面下放农村资金存款的管理权,允许财政、社保、住房、教育及国家其它基金在农村金融机构开户存款,鼓励地方有关涉农单位、企业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开户,以增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支农实力。 4、健全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 建议考虑加快推进农业保险进程,并由财政出资设立涉农风险补偿金,同时,建立涉农信贷担保机制,对农村信用社进行风险补偿和风险分散,解决涉农信贷效劳本钱高、风险大、收益低的问题。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三农〞金融效劳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三农〞领域。 5、实施差异化监管准入要求。 建议考虑农信社的业务规模、所在区域及支农奉献等综合因素,动态调整制定存款准备金率标准,不搞“一刀切〞,以增加农信社支持“三农〞的资金供应规模。建议考虑农信社历史包袱较重及承当支农的社会责任,造成经营本钱较高的实际情况,在存款保费制度设计上,制定适当低于城市金融机构的费率,以使农村信用社金融机构有更多的实力用于支农。建议对主要监管指标达标、内控管理机制健全、资产质量较高且开展潜力较大的农村金融机构,适当放宽业务准入要求,如对银行卡等技术成熟、普遍运用的金融业务,允许农信社全面开办。 6、营造良好的城乡信用环境。 建议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监督和完善征信建设体系,使自然人和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其他财务信息更加完善,便于金融机构准确掌握客户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以打击逃废债和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为重点,以金融信用环境治理为着力点,进一步拓展信用环境建设范围,促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向深度和广度开展。 第二篇:城乡一体化调研报告义协〔2023〕03号 关于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 情况的调研报告 最近,市政协组织局部政协委员对我市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实地观察了集中居住区建设进展情况,听取了两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座谈。市政协主要领导在听取汇报和座谈后,对两区的城乡一体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针对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要求。 一、我市涉农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现状 我市于2022年初提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思路,2023年被列入全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2023年3月正式启动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涉及XX县区、XX县区两个涉农办事处20个涉农社区。涵盖了我市112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涉及人口约45860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4以上。目前,20个涉农社区,已开工建设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有18个,其他2个社区的建设也已开始规划,即将开工。全市已开工建设住宅楼125栋〔其中XX县区65栋,XX县区48栋,物 1业中心4栋,金宛小区8栋。建成营业房2万平米,菜市场1个,2500平米〕,建成107栋,正在建设18栋,总建筑面积44.75万平米。可安置居民3592余户,16540人。开工的全部工程建成后,可安排社区居民近1/2。 目前有6个集中居住区已经建成,水电齐全,根本具备入住条件,已有760户入住居住区。年底可达入住条件的97栋,可入住3592户。预计十月底入住1860户。多数配套工程都在建设中,开展态势良好。 工作中,办事处的同志和社区党组织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协调处理建设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严格的工程资金使用方法、平安施工管理方法等一系列工作措施,摸索出了一套较完整工作方法,为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的涉农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省、XX市有关领导先后屡次来我市实地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开展相比、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阶段性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根底配套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水、电,暖、气的接入投资巨大,办事处和社区难以自行负担。已建成的集中居住区有的甚至连水都不通,不具备根本入住条件。这不仅有悖集中居住区集中供电、供暖、供气的初衷,也挫伤了群众参与和支持集中居住区建设的积极性。 〔二〕搬迁后土地置换难度大。农民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不愿意搬迁,给拆迁以及土地置换带来一定的难度。一是舍不得祖宗留下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