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明清以后我国冶金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分析.doc
下载文档

ID:694840

大小:25.50KB

页数:3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明清 以后 我国 冶金 技术 落后 西方 原因 分析
明清以后我国冶金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分析 使用金属是人类从蒙昧步入文明的开始. 考古发现说明, 早在6000年前, 我们的先人已生产出黄铜; 在3200 年前已铸成重达875kg的司母戊大鼎. 我国虽不是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 但由于有高超的制陶和冶铜技术, 所以在春秋时代已能用高炉炼出铁水, 这要比欧洲早2023年. 我国最迟在晋代已经用煤做燃料炼铁, 又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发了铸铁柔化技术, 生产出可锻铸铁并在公元前2 世纪已生产出球墨铸铁. 为扩大铁的使用范围, 大约在西汉时期创造了炒钢法, 最迟在南北朝时期又开发了灌钢技术. 在有色金属生产方面, 除了从夏商时期已能火法炼铜及生产铜合金, 还在宋代开发成功以铁置换铜( “胆水浸铜〞)的水法冶铜法, 开创了水法冶金的先河. 我国最迟在明代已冶炼出金属锌, 同时早在公元前5 世纪就总结出了锡对青铜性能的影响, 提出“金有六齐〞,在人类史上第一次研究了合金配比规律. 考古发现和大量史料说明, 直到元未明初, 我国的冶金技术不管技术水准还是金属产量, 在全世界都是遥遥领先的。   可是, 16 世纪以后, 我国的冶金技术逐渐落后了. 到了清末竟到了难以与西方相比的地步. 造成我国自然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概言之, 是封建制度的束缚, 其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3 个方面:   儒学“科举〞的负面影响。谈及中国的文化传统, 自然会联想到儒学,儒学( 抑或说儒教) 的创始者孔子, 在世时不过是春秋时代小侯国—鲁国的一个不算大的官员—司寇, 居官阶段政治上也末得充分施展, 晚年专事教书育人, “有教无类〞以致“弟子三千〞.   说他是个大教育家当是受之无愧的, 但历代统治者何以对他倍加尊崇, 到了清代竟成了“大成至诚文宣先师〞,使儒学有了浓重的宗教色彩 究其原因, 不外是由于儒家的根本思想对统治阶级的支配地位有利. 比方儒家的重要说教“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显然是让老百姓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老老实实, 不得“犯上做乱〞,这显然对维护封建统治即帝王官宦的既得利益有利。儒学如只作为一种学说, 那它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开展, 不见得会有直接影响. 问题是自隋唐以来, 它已与“科举〞这种国家机构的用人制度发生直接关系, 其影响就远非学术思想了。“科举〞是我国从隋唐直到清末近1300年的国家官员资格认定考试制度。“科举〞本意是“分科举荐〞,即分文、武两科, 文科考试最初除当今概念的“语文〞外、还有算学、医学、天文历算之类. 与只重门第阀阅的旧举荐方法相比, 这种凭成绩取士的考试制度无疑是一种进步。问题是考试内容, 就作为“科举〞主体的文科考试而言,   大体上到了宋代以后, 考试科目就只限于“语文〞,且内容只限于儒学经典了, 到了清代, 更开展到只按一定格式写八股文. 在这种考试制度下, 知识分子要想求得开展, 必须深入钻研四书五经,不全力“读经〞就难以“中举〞,当然也就无法飞黄腾达光宗耀祖。所以, 即使是热心于自然科学技术的人, 其研究也只能作为全心钻研儒家经典之后的业余爱好或荼余饭后的消遣, 即使搞出成果,在社会上也多被认作“奇技淫巧〞不会受到多大尊崇或在经济上得多大益处. 这样一来, 占人口比率本来就很小的知识分子无心致力于自然科学, 科技开展又何从谈起!   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 自然科学著作成了凤毛麟角, 好不容易成书付梓也难以广为流传。譬如写于明末的天工开物是科学技术史上“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出版不久就传入日本和欧洲,可在我国后来竟然失传了. 直到清末,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发现后才带回国重印。由此可见, 科举从制度上严重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开展。   道家“阴阳五行说〞的负面影响。道教是我国固有宗教. 与侧重追求来世福禄而“积德行善〞的佛教相比, 道家更重视现世的幸福和长寿. “炼丹〞是道教的主要信仰活动之一. 按道家的丹道理论, 炼丹术又分“内丹〞与“外丹〞。外丹术指用水银、铅、砷的氧化物、硫化物及汞的氯化物作为原科制取“仙丹〞服用, 以求长生; 内丹术那么是通过调息、导引、房中术等修炼手段来键体强身. 除了“炼丹〞,道家还要学些符咒之类, 以求福避祸. 人不分尊卑都希望长生,所以二千年来, 道教虽时盛时衰, 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和科学开展却一直予以很大影响, 在历代帝王豪门及士大夫中不乏信徒. 譬如秦始皇笃信道教( 否那么不会有“徐福东渡〞), 汉武帝曾因迷信道士妄言迫使太子自杀( 即有名的“巫蛊事件〞),一代名君唐太宗曾指责秦始皇求仙药是虚妄行为, 最后竟也由于长期服丹慢性中毒而死. 据考证, 清雍正帝也死于服丹慢性中毒. 史上有名的英主尚且如此, 更不要说那些昏君了。   中国士大夫中, 历代都有人迷信道教。像晋代有名的“竹林七贤〞,“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卢照邻及同时期的名诗人陈子昂, 以描写山水隐逸之情见长的孟浩然、王维, 尤其是大诗人李白, 一面漫游天下名山, 一面探寻成仙之道, 最后终于在齐州紫极宫正式入道。宋、元、明、清各朝修道的士大夫更不胜枚举。   帝王显宦及士大夫那么多人迷信道教, 热心自然科学的人自然减少. 退一步说, 即使热心科技, 其思维方式也难以摆脱丹道家阴阳五行说的负面影响。阴阳五行说认为宇宙间存在阴、阳两气及木、火、土、金、水五种根本要素(“五行〞)。“五行〞按木、金、火、水、土的顺序相克, 按木、火、土、金、水顺序相生. 这种学说原本有些朴素的唯物思想, 但用于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和技术开展中出现的问题, 就显得牵强附会甚至谬误。尤其是将人世间的活动与天体现象( 如日蚀、慧星) 及自然现象( 如地震、旱涝) 结合起来, 就更显得荒唐. 可是在古代, 这些对文官武将行动决策都有影响. 以冶金为例, 汉代征和二年, 涿郡高炉曾发生爆炸事故, “铁不下, 隆隆如雷声,又如鼓音. 工十三人惊走, 音止还视地, 地陷数尺, 炉分为十, 一炉中销铁如流星, 皆上去……〞( 汉书卷二十 五行志) . 作为有名的史籍, 汉书做了如此详尽的记述, 是难得可贵的. 可是, 作者随后就把这些与此前宫廷内的斗争及地震、洪水等联系起来, 用“五行〞生克理论做以解释, 显然是错误的。   这种错误认识出现于2023 年前。令人遗憾的是, 成书于北宋的著名自然科学著作梦溪笔谈仍重复类似论述. 例如该书卷二十五第六条说: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 流以为涧. 挹其水热之,那么成胆矾. 烹胆矾那么成铜. 热胆矾铁釜, 久之亦化为铜. 水能为铜, 物之变化固不可测. 按黄帝素问,有天五行, 有地五行。土之气在天为湿,土能生金石, 湿亦能生金石, 此其验也〞。作者把一个硫酸铜( 胆矾) 溶液参加铁而得到铜的简单置换反响( CuSO4+ Fe= FeS O4+ Cu) 用五行说加以解释, 因此得出了错误认识。   成书于明末的天工开物,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科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名著。可是, 对我国“四大创造〞之一的火药, 却这样解释其爆炸机理: “硝性至阴, 硫性至阳. 阴阳两神物相迁于无隙可容之间, 其出也, 人物膺之, 魂散惊而魄齑粉〞。从汉书到梦溪笔谈大约1000 年, 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大约600 年, 历史前进了1600 年, 而我国古人对自然现象和化学反响的认识却始终未能摆脱阴阳五行的框框, 仍未触及事物的本质。   应该说明, 丹道家们也常搞理化试验, 甚至在与炼丹术相近的冶金技术开展方面还有所成就( 如开发“灌钢法〞的綦母怀文, 就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丹道家) , 但他们所信仰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限制了人们对事物内部关系的正确认识。   中国比西欧早2023 年用高炉炼出了铁水, 但直到明清, 有关书籍还用“蒸〞、“煮〞、“炒〞、“烹〞这类做饭烧菜术语描术冶金过程, 与分解、化合、氧化、复原的原始概念也相去甚远. 17 世纪, 欧洲的伽利略已经用望远镜观察到太阳黑子、木星卫星, 可是我国的知识界还在议论“金生水、水生木〞。认识如此浅薄, 在中国自然不可能爆发欧洲那样的科技革命。   “唯我独尊〞和锁国政策的负面影响。我国西、北两面是高原大漠, 东面是茫茫大海. 以黄河文明为根底的汉族, 从殷周起在中原   构筑了先进的社会结构. 中原的统治者历来藐视周边民族, 把他们称为夷、戎、蛮、狄或泛称之为夷或番. 历代的封建帝王( 包括汉化了的少数民族帝王) 和士大夫们, 内心深处普遍存在一种“唯我独尊〞的心理. 他们认为中国就是一个世界,就是“天下〞。   “天下〞之外的世物全是野蛮、落后的, 距中国愈远愈落后, 所以没有向这些“外番〞学习的必要. 以清为例, 开国后外事部门一   直叫“理藩院〞,直到“船坚炮利〞的英国人打到家门口, 朝中还有人主张“以夷制夷〞。持这种心态的人掌握朝中大权, 根本无法学习外国人的先进技术。   我国的科学技术, 直到宋、元一直领先于世界. 宋代冶铁业的开展和煤炭使用的普及, 使经济取得较大开展, 但受辽、金、西夏、蒙古的威胁侵扰, 军费支出过大, 社会生活不安定, 科技难得开展. 在元代, 人口占压倒多数、文化素质高的汉族受到压抑, 尤其是被称为“南人〞的南宋遗民, 连携带武器都受到限制, 科技进步何从谈起. 明朝一开国, 皇帝就推行专制, 靠特务和恐怖手段维持统治, 对外那么采取锁国政策( 明初以明律形式发布过“禁海令〞)。 显然, 这样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开展。   明朝开国130 年迎来了16 世纪。16 世纪是欧洲科技飞跃开展的起点。经过此前几个世纪以来文艺复兴、宗教革命和重商主义一系列过程, 在这个世纪迎来了科学革命。其实早在13 世纪, 欧洲的自然科学家就提出了“所有的自然科学都可以用数学公式来处理〞这个重要理念, 强调实验在科学中的重要性. 在伽利略( 1564- 1642) 时代, 数学- 物理—实验科学亦即近代科学的格局已经形成。   可是当时的中国是什么状态呢 1506 年明武宗登基. 这位正德帝, 到处游山玩水, 痴迷于喇嘛教的房中术修炼, 政事全交宦官处理. 葡萄牙人的洋船是1517 年在广东屯门登陆的, 比葡人在日本种子岛登岸还早29 年. 但对葡人使用的杀伤力大的洋枪, 早为“北虏南倭〞所苦的朝廷, 对推广这种先进武器并不积极. 武宗后面几个皇帝更是个个昏庸. 世宗崇信道教, 常年不理朝政;神宗吸食鸦片, 长期不见朝臣; 熹宗深居宫中以做木匠活为乐; 最后一位思宗崇祯帝倒不昏庸, 但内忧外患, 王朝的崩溃已无可挽回. 这样昏匮的朝廷哪有心思去振兴科学技术!   清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平心而论, 清在中国历史上有其光芒奉献, 前期治绩也十分突出. 但清在入关前还处于奴隶社会, 与占中国人口压倒多数的汉族人相比, 满族在文化等多方面相对落后, 入关后虽建立了满汉统治阶级联合政权, 但自我孤立、虚骄自大, 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限制了中国人与国外的接触, 连比拟开明的乾隆帝也曾把前来要求通商的英国使节驱出国门. 而当时的欧洲, 正在经历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迅速开展。对世界局势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廷不甚了解, 还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酣睡, 直到鸦片战争才暴露出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 不难理解, 如此妄自尊大的封建王朝不会去抓国家的科技振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