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县蔗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3420

大小:28.63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蔗糖 产业 发展 调研 报告
关于县蔗糖产业开展调研报告 为深入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战略,准确把握我县蔗糖产业开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问题,挖掘潜在开展空间,为县委决策和进一步深入开发蔗糖产业奠定根底,根据县委安排,9月20日至2023月14日,蔗糖产业调研组一行6人先后深入各种蔗乡镇和制糖企业以及相关村组,对全县蔗糖产业开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县蔗糖产业开展背景 (一)自然资源条件 我县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9°05′—99°51′,北纬23°45′—24°27′之间。最低海拔540米,最高海拔3504米,立体气候明显,全县总控制面积480万亩,海拔1300米以下热区土地面积130万亩,占总面积的27.16%。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布置在蔗区水利、道路、劳力等条件较好的三个乡镇,即:永康榨区的永康镇、永甸榨区的小勐统镇、大雪山榨区的大雪山乡。蔗区内土壤多为赤红壤或砖红壤,有机质含量2.33—2023.8%,含n0.2023—0.43%,含p0.2023—0.5%。年降雨量867—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全年无霜、无台风、全年日照时数2022小时以上,是甘蔗生长的最适宜区。 (二)蔗糖产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开展中的作用 蔗糖产业已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开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23年,全县蔗糖产业工业增加值为6582万元,实现利税4255.5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70%以上;全县有18992户农户、79516人,从事糖料(甘蔗)生产,农民实现甘蔗总收入11253.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40%左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蔗糖产业。蔗糖产业的开展带动了全县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开展,并吸纳了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地方经济开展、社会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奉献。蔗糖产业已开展成为我县覆盖面最广、关联度最大的支柱产业,其地位和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是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 二、全县蔗糖产业开展现状 (一)开展现状 县委、政府把蔗糖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开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8个乡镇、64个村、557个村组、79516人种植甘蔗,总面积达26.4万亩(含对外合作2.19万亩;不含勐板乡新植做种1500亩)。具体分布情况详见附表 (一)。 (二)开展机制 企业和乡镇为了进一步稳步开展甘蔗生产,确保县委、政府所下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整体联动,互为依托,出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了局部蔗农的生产困难,充分调动了工作队员抓蔗、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一是企业方面。永德糖业集团,健全完善了春植蔗扶持标准、秋植蔗扶持标准、甘蔗专业村组建设标准等8项扶持优惠政策,并严格予以组织实施。2023年春植扶持面积达6.97万亩,方案支付扶持资金2267.27万元(永甸592.7万元,康甸1674.55万元)。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及时组织并预支种植启动资金416.2023万元,确保了春植工作的顺利进行;大雪山实业公司,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和种植技术标准,蔗农在旱地每种1亩甘蔗,有偿无息扶持现金140元;在水田每种1亩甘蔗,有偿无息扶持现金200元,同时,根据甘蔗下田面积大小,无偿扶持现金20—180元/亩。特别是针对2023年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实际,公司对受旱绝收的农户以还款下账的方式,每亩救助20230元,累计支付救助金26万元。通过企业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出台制定和相继兑现,进一步提高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二是乡镇方面。高度重视,坚决信心,转变作风,务实工作,把县委、政府下达开展目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下达、层层抓落实,为打破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思想观念,结合实际,依托企业,各乡镇均建立健全了甘蔗产业开展奖惩考核机制,采取分级风险金抵押等方式,乡镇领导分别包干到片区、到村组,落实地块、宣传引导、促进开展。通过考核机制的严格实施,强化监督、奖惩清楚,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开展甘蔗产业、效劳甘蔗产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根底设施建设情况 为改善蔗区种植条件,提高甘蔗单产,各制糖企业不同程度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蔗区上,不断加强以水利、蔗路等为主的蔗区根底设施建设力度。截至目前,各榨区根底设施建设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05—06榨季生产情况 05—06榨季,全县实现甘蔗农业产量60.83万吨,工业入榨量51.66万吨;企业平均收购价为185元/吨,蔗农直接收入达11253.55万元;企业生产白糖6.06万吨,出糖率平均为13.42%,实现工业增加值6582万元。具体生产情况见附表 (二)。 (四)全县“十一五〞期间开展规划 通过深入调研,全县实现县委确定的“通过3至5年的努力,全县实现甘蔗农业产量20230万吨,工业入榨量90万吨〞的开展目标问题不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关键是要在提高单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积极、稳步开展,到“十一五〞末,全县甘蔗种植总面积将达33万亩左右(对外合作4万亩左右),农业产量将达120万吨左右(对外合作14万吨左右),工业入榨量将达20230万吨左右。具体各乡镇分年度开展规划详见附表 (三)。 二、存在主要困难和共性问题 (一)种植管理粗放,平均单产较低,蔗农素质有待提高。多半群众受文化层次低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种蔗、科技管蔗水平不高,加之劳力较为紧张,蔗农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甘蔗下种和中耕管理比较粗放的现象,大局部群众为了完成任务草草下种、重种轻管,特别是中耕管理期间较为明显,多半群众往往不会管理、不愿管理或管理不及时、不到位,这是造成甘蔗平均单产较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受历史原因影响,群众中“谈蔗色变〞的思想一时难以彻底扭转,往往放不开手脚、丢不掉包袱,舍不得拿出良田好地来开展甘蔗生产,导致新品种难以推广,新技术难以标准,单产较低,效益不高。截至目前,全县甘蔗平均亩产仅3.2吨左右,甘蔗种植本钱高,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运作。 (二)蔗区水利化程度低,根底设施不够配套。近年来,企业对蔗区道路、水利等根底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是,由于过去资金困难,道路和水利建设质量不高、效益不显,一定程度上制约甘蔗的提质增效。一是水利化程度低。目前,蔗区水利建设因受历史、资金和环境的影响,还没有完全配套到位,离蔗区水利化程度达60%的开展目标尚有较大差距。永甸蔗区的可灌溉面积达30%左右,康甸蔗区仅15%左右,大雪山、崇岗蔗区那么更低,很大程度存在着“靠天吃饭、靠雨灌溉〞的现象。二是高优蔗园比例小,平均单产低。山地、陡坡地种蔗比例较大,水浇地、田蔗比例小,严重制约产量的提高。三是运距较远。过去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开展旱地、山坡地资源种蔗,造成蔗区运距较远、路况较差,且在海拔超过1300米以上,坡度45度以上种植较多,这些蔗区管理、种植、砍运十分不便,造成了我县甘蔗单产低、糖份低,工农业生产效益差。 (三)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甘蔗良种推广速度较慢。总体上看,我县甘蔗种植品种老化、混杂,病、虫、杂草为害严重。目前,全县当家品种为桂糖11号,该品种在我县已有2023多年的种植历史,其次,种植比例较大的还有从2022年开始种植的新台糖22号,而重点推广的新台糖系列16号、20号、22号、25号,巴西r6048、粤糖93/159等优良品种推广速度较慢,严重延缓了高糖、高效、高产的“三高〞生产目标。同时,还普遍存在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早熟品种少,中熟品种占比例过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早期开榨生产和科学砍运调配。 (三)多半蔗区地理位置较差。县内蔗区的种蔗海拔在640—1300米之间,高差达660米,区内地形复杂,小区气候明显,特别永甸蔗区更为突出,山多坝少,对于良种推广和蔗区道路、水利投入难度大,蔗区范围小,劳力紧张,对高优蔗园建设工作有很大的制约。 三、几点开展建议 目前,全县甘蔗产业开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和恢复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积极稳妥的推进甘蔗生产、加快甘蔗产业化进程和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我们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认真重点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建议在“十一五〞期间,全县甘蔗产业的开展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合力攻坚,稳固和提升蔗糖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蔗糖支柱产业的效益,稳固和提升蔗糖支柱产业,实现蔗糖产业化经营,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必须把改造、提升蔗糖支柱产业作为保稳定、促开展的头等大事,把思想统一到积极稳妥的推进甘蔗生产、加快甘蔗产业化进程上来,形成共识,合力攻坚,全方位使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经济开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的。 (二)逐步调整品种结构。针对我县甘蔗种植品种混乱,分布不科学,结构不合理,中晚熟品种过多,早熟品种相对较少的实际,建议在“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重视好抓好种植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工作。一是要结合我县多年来甘蔗生产的现状和复杂多变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建议甘蔗品种和更新换代应以引种、繁殖为主,坚持科学地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慎重,防止盲目的大调大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引种时要注意工农两者利益兼顾,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促使高产高糖优质的早熟品种切实得到推广。二是研究建立甘蔗良种基地。根据不同的蔗区分布,以企业为主,研究建立甘蔗良种引试、扩繁示范基地,同时完善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三是建立甘蔗二级良种扩繁园,加速良种扩繁。针对外引的优良品种就地加速扩繁,按各蔗区对品种的需求,签订供需合同,满足生产需要。 (三)进一步加大高优蔗园和甘蔗专业村(组)建设力度。目前,我县的蔗糖产业往往是以规模取胜,种植规模越大,生产效益越明显。如何进一步推进蔗糖产业化进程,对于降低本钱,适应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必须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甘蔗良种,逐步淘汰单产低和含糖份低,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差的品种;其次,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起职责明确,措施配套,网络齐全,协调配合,务实高效的效劳体系,确保高优蔗园和甘蔗专业村(组)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三,按照甘蔗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可持续开展的原那么,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进一步加大投入,使高优蔗园园区山、水、林、路得到综合配套,确保高优蔗园能够提供高产优质的甘蔗原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切实调整甘蔗规划布局。按照“规划长远、布局合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搞好蔗区规划。一是要始终坚持把甘蔗种植范围划定在土壤、水、肥力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对陡坡种植、不适宜种植区域和运输半径大大超出规定范围的蔗区,建议结合实际,依托退蔗还林、还草等政策,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二是抓好蔗区水利、道路、蔗园绿化等根底设施建设规划工作,为实现提高种植条件和高产稳产奠定根底;三是蔗区主管部门应采取多种鼓励措施,实现局部蔗园按照“集中连片,科学种植〞的要求引导标准种植;四是条件好的蔗地块,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推广甘蔗下田。 (五)完善和配套蔗糖生产政策,充分调动蔗农开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一是建议企业要根据各自实际和市场情况,合理制定甘蔗收购价格,确保收购价格的根本稳定和蔗农收入的逐步提高;二是研究建立甘蔗生产开展基金,进一步改善甘蔗生产条件。 (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