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殡葬
生态
文明
建设
调研
报告
新编
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协调推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开展理念,要求“坚持绿色富国、绝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殡葬改革与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密不可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效劳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分析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对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效劳体系提出建议。
一、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一)我市殡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
1、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市委书记亲自督办。2023年清明期间,市委书记下基层调研,发现沿途的清明祭祀用品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立即责任市委督查室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研,拿出解决的措施。二是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2023年11月,市政府召开了殡葬改革专题办公会议,会议确定了尽快出台殡葬规划、对散葬坟墓进行整治及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对选择不占地的安葬方式的逝者家庭,一位奖励2022元。在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前,分管市长屡次深入到乡村、公墓实地调研,详细了解工作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对策措施,并提出了工作要求。三是开展散坟集中整治。根据市政府的专题会议精神,从2023年起,我市启动了散葬坟墓集中整治三年方案,用三年的时间,将中心XX县区“三沿五区〞范围内的散坟全部搬迁到公墓集中安葬〞。2023年和2023年,XX县区共搬迁散坟13395座。四是专门对祭祀行为发出通告。2023年3月,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的通告,其中规定,塑料、布料、纸张、锡箔纸等材质都不得用于祭祀,大力倡导以敬献鲜花、踏青遥祭、家庭追思会、网络祭扫等文明低碳方式缅怀故人,更加注重精神传承。
2、殡葬效劳单位自觉推行生态殡葬。我市有殡葬所(殡仪馆)11个,经营性公墓14个,农村公益性公墓400多个。殡葬效劳单位在为群众办丧过程中,首先,在接运和保存环节,必须由殡仪馆专用殡仪车辆接运,对每一位遗体都会做消毒处理,对长期存放的遗体都会做防腐处理;第二,在辞别环节,禁止使用鞭炮,不使用纸质花圈;第三,在火化环节,购置环保型火化设备,安装尾气处理设备;第四在安葬环节,公墓单位在注重墓区绿化美化的同时,兴建了树葬园、生态园和骨灰免费散撒园,近三年来各种生态葬法已落葬202300余具。同时,我市采取多种方式大力扶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安葬难〞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毁林建墓、占田建墓等损害环境行为的发生,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第五,在祭祀环节,公墓单位认真落实市政府通告精神,大力宣传群众用花祭祀,对群众自带的禁用祭祀用品劝导群众放弃使用,并免费赠送鲜花让群众祭祀。
3、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做好生态殡葬。社区(村委会)一是利用与群众近的优势加强生态殡葬的宣传。如某社区打出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束鲜花祭故人〞的宣传标语,伍家乡合益、火光等村委会为营造良好整治气氛,有针对性的在三峡晚报、三峡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对群众有乱埋乱葬意向的行为,积极做好劝导工作。伍家乡灵宝村二组一位老人去世后,有意在辖区山坡林地乱埋乱葬,村干部主动上门,面对面做调解工作,最终成功劝导丧户施行火化葬入公墓。三是在散坟整治过程中,村(社区)协助做了大量工作,伍家乡火光村抽调5名工作人员组建整治工作专班,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干部为直接责任人,同时村委会聘请了一支有23人的劳务队伍,确保整治行动顺利进行;针对局部不愿迁坟的群众,伍家乡火光村村干部亲自带队,采取主动上门解释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自觉自愿迁移坟墓。
4、市民的生态文明理念正在形成。在政府通告出台过程中,将草案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有195名市民参与,对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祭祀用品表示支持的有185人,占94.9%,表示反对的有8人,占4.1%,其他意见的有2人,占1%。在整个征集过程中,没有接到市民反对意见的 。通告发布后,正值一年一度的清明祭扫时间,虽然有一些市民仍然携带了“禁用〞的祭祀用品,如果是到公墓祭扫,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均能放弃使用。局部市民主动给政府建言献策,要求政府不仅禁止使用不易降解的祭祀用品,要求从生产源头堵住,不流入市场。有的老人说:我早就跟子女说好了,等我百年后就把我的骨灰撒向长江,或树葬花葬,让我回归大自然,就是让我回家。
(二)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
1、旧的丧葬习俗影响生态殡葬。一是树葬、草坪葬等生态葬法依然得不到多数群众的认同。在农村,人们把死后归入祖坟作为一种寄托,认为只有那样,灵魂才能得到安宁。二是人们的互相攀比心理,在丧事、墓葬上讲排场,不甘落后,生怕他人笑话,所以简约形式的生态葬法在短时间内得不到群众认同。
2、殡葬效劳单位受利益驱动不积极生态殡葬。比方使用大理石骨灰盒,卫生棺,这些对生态就是一种破坏。同时,在宣传生态安葬上没有下真功夫,希望群众购置高价墓位。
3、政府保障不够生态殡葬推进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占地处理骨灰给予奖励的政策,但因对殡仪馆、公墓等公益性单位保障不够,导致殡葬效劳单位过度市场化,从而导致生态殡葬推进不力。
二、构建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殡葬管理效劳体系的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开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全民树立生态殡葬的理念,从制度上保证不破坏生态,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根据我市生态殡葬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宣传长效机制
丧葬习俗流传至今,已经有几千年历史,要让群众接受现代生态殡葬理念,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立宣传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殡葬政策法规,转变传统殡葬观念,增强群众生态文明和殡葬法规意识,自觉摒弃传统丧葬陋俗;宣传群众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子孙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市的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特别是作为城市的土地更是稀缺,但作为殡葬用地的土地,将无法用作他用,且影响周围土地的利用价值。宣传生态殡葬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易风易俗,丧事简办,不仅节约的是社会资源,也是节约的家庭开支。花巨资丧事大操大办,购大墓,这只能做个别人看,只能赢得所谓的“面子〞,逝者及家人得不到任何回报,操办之后带来的是较长时间的经济困难,要引导群众放平心态,不要攀比。宣传群众厚养薄葬。群众的亲人一旦离世,家人的心情十分悲哀,为了表态对逝者的情感和哀思,群众往往会失去理智,在选择产品和效劳时会选择高档。为了防止群众这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要经常对群众宣传老人在世时应孝道,当子女的尽到了孝道,当老人去世后,心理也会比较安宁,大操大办就可以防止。
(二)科学规划建设殡葬设施、设备
一是完善殡葬效劳设施建设规划,在广泛调研的根底上,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开展状况、死亡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以及丧户的根本需求,合理确定殡葬设施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优化殡葬设施布局,完善殡葬效劳网络,加快各类殡葬机构建设步伐。二是统筹考虑殡葬设备配置标准、更新频率,在坚持生态文明原那么、完善殡仪效劳流程、确保殡仪效劳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对殡仪效劳用房面积、机械设备、通风排烟、防水采光、卫生防护、污染防控、噪音控制、公共绿化面积、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要做出明确的要求。通过对殡葬设施设备建设的科学规划,为殡葬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根底保障。
(三)殡葬效劳单位应自觉做到生态殡葬
一是对直接从事殡葬管理效劳工作人员,有组织、有周期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根底知识、殡葬政策学习培训,不断稳固和提高行业生态文明意识和观念。二是各级殡葬机构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生态文明殡葬政策的宣传推广工作,采取灵活、便捷、高效、可行的举措和手段,逐步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相关特殊日子或重要时段开展街头宣传和咨询活动,提高群众殡葬改革和生态文明意识。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根底上,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将生态文明意识融于殡仪效劳中,制定相协调的殡葬效劳工程、效劳标准、操作规程,标准从业人员效劳行为,不断创新效劳模式、效劳内容,提升文化内涵,提升生态文明效劳水平,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可选择的“文明、生态、和谐〞殡葬效劳。
(四)加强对殡葬效劳单位的监督管理
一是相关职能部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殡葬工作监测与评价机制,对殡葬行业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标准的制定,殡仪馆、公墓的建设、评定,殡葬设备、丧葬用品的生产,殡葬单位设备的配置、更新改造,殡葬效劳的内容、程序、标准等,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二是殡葬效劳机构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工作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促进殡仪效劳的文明、生态开展。
(五)完善殡葬保障体系
一是加大财力投入。积极争取将殡仪馆、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建设列入国家专项建设规划,对殡葬根底设施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扩大工程建设资助范围,完善殡葬效劳网络,满足殡葬生态文明建设硬件根底需求。同时,加快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与生态文明殡葬活动要求挂钩,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积极增项、提标、扩面,切实减轻群众治丧负担;殡葬效劳机构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自身的软、硬件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积极建设夯实与生态文明符合的软、硬件根底。二是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殡葬改革宣传,加大观念转变教育力度,大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态的新葬式和新葬法,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划拨专项资金对采取生态葬式的给予鼓励,积极倡导“科学、文明、生态、节俭、卫生〞的丧葬新风气。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