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科技创新能力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92001

大小:25.62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科技 创新 能力 调研 报告
科技创新能力调研报告 关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评价指标体系,国内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在国际上,世界经济论坛(wef)与瑞士洛桑国际开展管理学院,关于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ramp;d、科技人员、科技管理、科学环境和知识产权竞争力水平等五个局部。中国科技开展研究小组提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的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五个方面。XX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关于科技进步评价水平指标由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和科技活动环境三个方面,以及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直接产出、产业化能力、经济环境和物质根底等六个局部构成。比较上述各种评价体系,尽管在具体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名称有所不同,但是指标内容却根本趋同。因此,本课题组直接借用XX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的指标体系来研究分析温州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温州科技创新能力根本情况 (一)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创新意识逐渐增强,促进了民营企业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变 近20年来,科技投入从少到多。xx年,全市科技投入经费仅有约20230多万元。至xx末期,科技投入发生质的变化,xx年全社会科技投入11.4亿元,其中,ramp;d经费8.6亿元,科技活动经费、ramp;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结束了长期徘徊在0.4%左右的局面,分别提高到1.38%和1.04%。到xx年全社会投入科技经费约15亿元左右,比xx年增长了近150倍,年均递增32%。 持续增长的科技投入,不仅说明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而且也促进了温州民营企业的迅速成长。一批原来作坊式的小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正逐步成长成为像正泰电器集团、德力西电器集团那样,名列全国工商联500强前茅的民营骨干企业。到xx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139家、市级22023家;有145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达6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例到达13.23%。 (二)科技合作力度持续加大,引进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技术交流日趋频繁。xx年,网上技术市场发布技术难题3850项,提供研发经费约2023.12亿元,有713项技术难题签订合同,成交金额6.98亿元。国家大院名校温州联合研究院吸引了全国12所大院名校入驻,参与解决重大技术难题攻关9项,工程经费1.3亿元,转化成果23项,经费791万元。全国185所大学、20235所科研院所,近千位专家、学者以及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参加了温州(国际)科技交易会。达成技术合作工程617项,金额3.366亿元。 技术引进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改造,技术改造投入规模逐年加大。xx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为26.2023亿元,是xx年的2.42倍,xx—xx年,技改投入年均增长达2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与固定资产净值之比分别为6.28%、6.49%、7.96%、7.57%、9.27%,呈稳步增长趋势。事实证明,科技合作为企业引进了大批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通过消化、创新使全市的技术装备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工艺更新、产品创新打下坚实根底,提升了我市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增强了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人力资本积累快速加强,公众科学文化素养逐步提高 xx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温州跨世纪人才开展五年方案,明确提出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目标定位;出台了XX市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假设干规定等一系列关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措施;积极搭建人才工作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招才引智活动;进一步加大人才开发的力度,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了职称外延延伸评审工作,积极创立留学生创业园。几年来,通过人才政策的改革创新、人才市场的培育、人才培养、开发、引进力度的加大,温州的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大的开展。民营企业成为人才成长、吸引人才和集聚人才的重要阵地。 据统计,截止xx年底,全市拥有各类人才超过49.5万人,比xx年增长了364%,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从xx年的190人增加到xx年的663.4人;人才资源占从业人员比例从xx年的5.77%提高到xx年11.0%。 xx年,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9356人,其中,户籍引进人才916人,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引进1744人,柔性引进人才共6696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48人、硕士400人,本科2965人,大专以下5941人,高级职称493人。 (四)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创新成果和质量上了新台阶 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区域创新体系。至xx年底,全市拥有县及县级以上国有独立的研究开发机构11个。建立了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和眼镜行业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的皮革行业技术中心已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印刷包装、自动化设备、泵阀、眼镜、紫菜和兔业成立了首批6个市级行业技术创新效劳中心,智能电子电器、服装和滩涂贝类养殖等3个行业技术创新效劳中心已经通过专家评估,另有印刷包装、自动化设备、泵阀、鞋业和滩涂贝类养殖行业等5个机构已经被列为省级科技创新效劳中心。组建了一批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市级认定的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有20个,省级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有29个,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9个;引进共建了一批创新载体,与全国各地大院名校共建28个企业研发中心、15个行业研发中心、17个中试基地和27个其它类创新载体,同时,我市首个引进的企业化运作的研究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已经正式挂牌运行。全市还有600多家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效劳的民办科研机构。经认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永嘉特种泵阀、乐清智能电器、瑞安自动化设备)。xx年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和永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省级瓯海农业高科技园区和省级龙湾滩涂养殖高科技园区(科技兴海示范区·龙湾)通过认定。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的数量、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xx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230件,其中创造专利申请量350件;专利授权量2965件,其中创造专利授权量67件。全市共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1件,市级科技进步奖79件。近年获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工程20233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基金工程30个,受助总金额3480万元。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800多项,其中国家级20230来项。获省级火炬工程20230来项,其中国家级50来项。 二、温州科技创新能力的差距及其原因 (一)差距 1.科技进步综合实力与经济地位不相称。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评价是指某市科技综合实力占全省各市之和的份额。xx年,温州科技综合实力评价在全省居第4位,前三位依次为杭州、宁波、绍兴。xx年,温州科技进步综合实力曾超过绍兴,为绍兴的1.14倍,但这几年绍兴进步很快。台州的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虽不如我市,但差距在缩小,此次排第5位。 2.科技进步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科技进步水平是科技开展在经济、社会开展背景下,所到达的相对强度,消除了各地区规模及经济实力的差距,具有横向可比性。从xx年到xx年,温州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得分与杭州、宁波、绍兴、台州的差距一年比一年拉大。xx年,温州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在省内排第9位,与上年持平,处于第五层次的末位,仅高于衢州、丽水,前三位分别是杭州、宁波和绍兴。 3.科技进步提升速度越来越慢。科技进步变化情况以科技综合力变化情况、科技进步水平变化情况为主,适当考虑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进步水平的原有根底加权综合而成。xx年,XX市相对于xx年的科技进步变化情况综合评价排全省末位,比上年退4位,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嘉兴、湖州和杭州。 (二)原因 1.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不到位 一是政府推动科技进步的意识不到位。不少领导人认为科技进步是企业自己的事,不需要政府去做什么,缺乏主观能动性。二是全社会重“商〞轻“科〞现象严重。如行业协会、商会对批建“城〞、“都〞非常热衷,而对行业的研发、检测、信息的效劳体系建设不感兴趣。中小企业对现有产品的市场开发、市场培育十分重视,而对技术开发、人才培育却不舍得大投入。 2.人才资源总量缺乏,结构不合理,引进高素质人才难度大 人才资源总量缺乏。由于历史上国家在温州的科技教育投入很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量少,规模小,因此科技人才积累不多。xx年我市人才资源数为49.5万,排全省第3位,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为663人,排第6位,前三位为杭州、宁波和绍兴,分别到达202303、943和940人,差距较大。而且,根据调查,72.5%的企业其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在15%以下,缺乏持续创新和开展能力。 人才结构不合理也制约了人才队伍整体功能的发挥。一是研发性人才严重缺乏。根据全市首次ramp;d资源清查数据,全市ramp;d折合全时人员仅1491人,仅占全省总量28604人的5.2%,位居全省各市的第7名。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13726人,仅占全省总量的9%,居全省各市第5名。二是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七成以上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与职工总数比缺乏2023%,并且,相当一局部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人员脱离了技术岗位,转向企业管理或忙于辅助性工作。三是高级技师奇缺。全市高级技工人才不到一成,且大多集中于餐饮、美容美发等行业,制造行业没有一个高级技师。 输入打工者多,引进科技人才少。温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不够兴旺,未能形成像轻工行业那样的产业集群,同时也缺少技术研发中心等吸引高新技术人才创业的有效载体,英雄无用武之地,使来温州的高层次人才的自我提升和工作退路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对于自身开展、提升期望值较高的高层次人才来说,温州难以成为他们科研、创业的首选之地。 3.科技投入总量偏少,强度不够 全市科技投入总量从xx年开始一直排在全省的第5位。xx年,我市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额为21.1亿元,在全省排第5位,排前三位的是杭州、宁波和绍兴,其增长速度都在33%以上,其中绍兴到达了45.2%。科技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51%,排第7位,杭州、绍兴和湖州分别到达3.46%、2.57%和1.96%。科技投入总量和科技活动的强度与我市的gdp排全省第3的地位明显不相称。 ramp;d投入水平偏低。ramp;d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是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指标。xx年,全市ramp;d活动经费支出19.58亿元,排全省第4位,前三位杭州、宁波、绍兴分别为81亿、33.34亿和29.9亿,第5、第6位的台州、嘉兴与我们相差不大,总额都在18亿元以上。ramp;d活动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4%,排全省第6位,前三位分别是杭州、绍兴和嘉兴。ramp;d投入水平偏低已经成为我市科技开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主流产业产品层次低,缺乏新兴科技型产业培育平台 高技术产业比重小,缺乏科技创新的动力。从我市的产业结构来看,除中高压电器、汽车零部件、泵阀等少量产业属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外,如服装、制鞋、打火机、传统制革、眼镜、家用锁具、小五金、纽扣、低压电器等大多数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是在低档产品层面已经没有什么技术开展空间的产业,甚至生产设备改造升级的需求也很少。因此在这些产业中,根本无法储藏和积累科技资源,科技环境气氛恶劣,在技术进步上难以蓄势待发,进入高档产品层面。甚至为了降低管理本钱,企业不断裂解,资金分散、规模经营受阻,从而影响了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的进程。xx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23.76亿元,列杭州、宁波、台州、绍兴之后;比上年只增长7.57%,增幅排倒数第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