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分析研究 中医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88111

大小:76KB

页数:25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分析研究 中医学专业 唐代 文人 中外 医药 交流 分析研究 中医学 专业
唐代文人与中外医药交流 摘 要 医学与文学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翻开中国文化史,可见有一大批的医学与文学的双栖人士。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文化绚丽,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同时统治者的支持,医药事业的发展,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影响,以及文人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和对生命健康的追求,造就了大批文人通医,并且成文中外医学交流史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在这些中外医学交流的文人中,即包括诗词文人刘禹锡、白居易、杜甫、李商隐,小说家段成式。也包括仕官文人李珣、苏敬、王焘、陈藏器,孙思邈等。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涉及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充裕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宝库,有效的弥补了唐代史书对医学记载的不足。面对中西医碰撞的局面,我们应在坚持中医文化特色的条件下,促进中西医文化交流并创新,弥补中医治疗的不足,为人们的健康造福。 关键词:唐代文人 中外医学;交流 Abstract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pened the Chinese culture history, is a large number of both medicine and literature. the tang dynasty is the heyday of Chinese feudal society, political correctness, economic prosperity, brilliant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frequent exchanges with foreign countries.in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background, the ruler’s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ree parallel, and scholars have its own conditions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and health, has produced a large number of civilian medical thing, and become a force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China’s medical history.in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exchange literati, includes poetry scholar Liu Yuxi , Bai Juyi, Du Fu, LI Shang yin, novelist Duan Chenshi. Also include officer literati Liu Xun, Su Jing, Wang Tao, Sun Simiao. The vast scope of the literati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exchange, rich in content, abundant treasury of China and world medicine effective mad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the Tang dynasty history of medical records. Face the collis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condition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and innovation, make up for the inadequacy of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nefit to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Keywords: The tang dynasty literati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 exchange 前 言 唐代处于封建社会的前沿,科技发达,交通便利,对外交流频繁。医学可谓是对外交流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不但丰富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宝库,还为后世医学的向前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从文人角度来研究唐代中外医学交流的学者较少。文人与医药学家虽职业不同,但大多文人出于保全生命,照顾亲人或其他原因,研习渉医著作,熟知医理,精通医术。例如诗词文人刘禹锡、白居易、杜甫、李商隐、段成式等。仕官文人李珣、苏敬、王焘、孙思邈等,把历代或自己对外求医的成果收录于著作中。因此,对文人所写的作品进行研究,可发现一些传统医著对中外医学交流所遗漏的一些史料。 本文拟从三部分对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研究其对外交流的原因,分内因、外因两部分进行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的一些代表人物和交流情况,从诗词文人和仕官文人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是升华部分,即对后世的影响和启示。从而展现一幅唐代文人与中外医学交流的画卷。 一、唐代文人渉医并促进中外医学交流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经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后,经济繁荣,文化绚丽,科技发达 ,同时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交通便利。此外唐朝历代统治者海纳百川的胸怀与追求长生不老,寻求域外奇珍异宝的好奇心,使得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并且,唐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文化政策,文人的社会地位较前代有了极大的提高。唐代繁荣昌盛的社会环境为文人渉医并进行中外医学交流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场所。 2、唐代医学制度日益完善 唐代是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医疗制度,医学教育,药物培植等方面较前代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央所属的有太医署,尚药局,药藏局,各机构分为医学,药学,书吏三大部分。医学方面有细分为医师和针师,主要负责宫廷日常疾病的诊治,药学主要负责宫廷药材的种植与采摘,书吏的职责是记载宫廷日常医事活动。医药部门人员数量之多,医技精湛,他们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共同为皇族服务。与此同时,还在京师开放面积三顷的药园,设置药园师,作为宫廷药材的来源地之一,并且作为培养药园生种植、辨认药材的实验地之一。 唐代也明确规定地方上每个州也要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医学教育机构,如《唐会要》载:“贞观三年九月十六日,设诸州治医学”。[1]与中央医学教育机构不同的是,地方的医学博士、助教和学生,既要承担医学知识的教授,也肩负治疗民间疾病的责任。 由此看来,唐代的医疗体系,医疗制度之健全,文人在这样的环境的熏陶下,医疗知识日益丰富,医疗水平也与日俱增。 3、儒、释、道三教和谐发展 唐朝统治者实行三教并行的文化政策,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和谐发展的局面。道教注重养生,唐初的几位皇帝沉迷于服食丹药来追求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却出乎意料。例如,唐太宗晚年服食丹药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唐中后期,服食丹药这一现象逐渐消退,这就为儒学获得长足发展提供了前提。儒家倡导仁、义、忠、孝,注重培养人们的品德,这一思想观念促使许多文人通读医学著作,学习医学理论。例如,王勃、王焘、甄权等人因为母亲生病,便立志专研医书,成为一代名医。佛教倡导普度众生,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治病救人是善意之举。例如,孙思邈在行医的过程中就提倡“人命至重,有贵千金”,[2]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由此可见,唐代文人进行中外医学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在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影响。 4、唐代统治者的支持 唐朝有几位皇帝追求长生不老,注重养生,对医学兴趣浓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医药知识的研习与积累。《唐会要》卷八十二“医术”记载:“太宗幸其第,赐以几杖”。[3]即唐太宗亲自到著名医家甄权家中询问药性,饮食和健康。同时,听说孙思邈医技高超,于是特发诏令让其到京师,给予管职,为宫廷医疗做贡献,如记载:“征召太白山人孙思邈至”。[4]《唐会要》卷四十记载:“决罪人不得鞭背”。[5]可见,唐太宗对医学之痴迷,在求医的生涯中,医疗知识日益渐长。唐朝的另一位皇帝唐高宗也非常重视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动员全国力量重修本草,编撰出第一部国家级药典《新修本草》。唐朝统治者对医药事业的重视与积极参与,极大的推动了当时医学的蓬勃发展。同时,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积极发展医学教育,完善医学考试制度,加强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正所谓上面所喜好与追求的东西,下面定全力以赴进行配合。唐代统治者的重视与倡导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制度保障和优越的外部环境。 (二)内部原因 1、中草药自身的文化内涵 医学、文学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茶作为人们的日常饮品选择,不仅因为茶可以消暑解渴,又考虑到茶的药用功能;白萝卜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消食;蜂蜜不仅可以美颜,还具有止咳的作用……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文学作品往往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所反映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文学作品中自然会有许多关于医药养生方面的记载。与此同时,中药有是一种天然的本草药物,且大多是植物药。然而由于古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有限,因此大多数中草药或以颜色命名,如红花、白芷、黄连、青蒿、乌梅……或以形态命名,如陈皮、人参、熊胆、羚羊角、犀角……或以香味命名,如木香、乳香、苦参、淡竹叶……这就赋予中草药以某种形象感。还有一些中草药在某种情况下与人们的心境相似,如远志、当归、急性子、农吉利、路路通等;也有一些中草药的命名来源于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如何首乌、刘寄奴、徐长卿等。使得中草药具有了一定的文化内涵。文人们借助这些文化内涵在特定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感,其中一些医药本草就来自国外。因此,通过阅读文史著作,不仅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可以了解一些医学专著所记载不到的医学知识。 2、文人渉医自身的条件 医学,文学与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文学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记载,医学可以说是将传统文化付诸于实践的一种科学 。 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主要依靠两个途径:一方面师徒之间的教授传承;另一方面是自己通过研习医著,领悟其中的医学原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的差异,语言的不同,文字在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变化,或因为文字不同,需要翻译,再次,由于技术有限,造纸术与印刷术在唐代及以前还没有普及,使得以纸质为载体的医学类书籍传世较少,这一切的因素使得医著变得越来越难理解,医学原理越来越难领悟。而文人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四书五经”,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这是其能读懂医书的先决条件,文人自身的优势为其进行中外医学交流奠定的基础。 3、追求生命健康的现实需求 人们常说:“健康是生命的本钱”,可见,健康对人们的生活影响之大。然而,人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疾病。当遇到疾病时,人们往往会通过交流求医或自已研究医著,寻求良方。在唐代,医学水平相比前代来说,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地域分布不均,差异较大。当有些人在官场犯错,皇帝采用的惩罚方式一般是将其贬至南方,然而,南方和北方相比,气候比较湿热且多毒。大多数文人都是生活在北方,适应了北方的生活条件,到了南方,远离他乡,面对这样的生活场景,充满了不适应感与恐惧,使得生病的几率较大。因此,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被贬至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猜你喜欢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