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对我国《专利法》的三种专利区别立法的经济分析.docx
下载文档

ID:687464

大小:23.16KB

页数:5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利法 2023 我国 专利 区别 立法 经济 分析
天道酬勤 对我国专利法的三种专利区别立法的经济分析 摘 要 创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创造专利保护的是思想,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是表达一定思想的空间造型表达,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是以产品为载体的美学表达,三者功能不同,只有科学配置才能实现鼓励创新目标,这种差异决定了世界通行做法是三者独立成法,我国那么是混合式立法,后果是鼓励效果错位,应当在专利法修订时将三者各自独立成篇,同时提供实用新型授权标准。 关键词 专利法 三种专利 区别立法 作者简介:魏晓东,辽宁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ki.1009-0592.2023.11.175 一、三种专利存在本质性差异 〔一〕历史演进上,三種专利并不是被看作同一种保护对象 专利从产生之初并无创造、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之分,都是以创造为专利权对象,甚至到了巴黎公约时,专利一词还仅指创造。到19世纪末,由于创造专利创造性要求较高,一些达不到创造要求的具有实用目的的技术创造得不到保护,进而为满足这些“小创造〞利益群体需求,而产生了实用新型保护的概念。外观设计从概念形成之初,欧洲国家是将其作为版权保护对象的。所以,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从开始就没有被视为与创造同等的事物,绝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单独立法的模式。 〔二〕客体价值上,三种专利所追求的并非同一种价值 创造专利所保护的是创造人的思想,这个思想是为解决一定技术问题并且是创新的。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形状、构造或者其结果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技术方案〞。与其说是保护的思想,不如说是思想外化为三维物体的造型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必须表达为实用功能性。外观设计的概念,那么完全表达为表达的保护,是“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色彩或其结合,富有美感的设计〞,完全是美术表现的范畴。因此,创造专利的本质追求是保护实用性思想,实用新型保护的是以三维造型表达形式表达的局部领域实用性思想,外观设计保护的装饰性美术表达。实用新型专利同创造专利具有相同性质的价值追求,但范围远小于创造,同时实用新型专利表达一定的表达保护,但不追求美学表达,而是实用表达,外观设计正相反,并且保护表达的要素范围远多于实用新型。 〔三〕制度经济学上,三种专利的经济效果并不相同 专利法并不是仅为鼓励创新这一个功能,是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创新和科技的提高,因此需要在权利人的利益与竞争者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并且要尽可能减少社会本钱。这就需要在授权条件、保护强度、期限上进行平衡,针对专利自身特征设置不同的权利初始配置,尽可能的减少社会本钱。判断专利保护程度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应当从专利权人的固定本钱、从事专利周边创造的难度,专利给权利人带来的额外收益这些要素进行衡量。收益越高,才能驱动人们从事这些创造相关的投资,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科技进步。但是如果固定本钱高而从事周边创造容易,竞争者本钱降低,专利权人获利就少。所以对于固定本钱高、周边创造容易的创造创造保护应当采取强保护。[1]三大专利中,创造的固定本钱无疑很高,并且由于创造需要充分披露,因此周边创造就容易,并且因其技术性创造的侵权救济本钱也很高,所以创造专利的强保护不但能起到鼓励创新而且可以降低社会本钱。实用新型属于某一思想的单一表达,固定本钱并不高,但是这种表达的垄断那么导致无法从事周边创造,因此社会本钱极高,专利权人会获得不合理获利,由于它的披露属于形式上披露,社会收益也并不高。 二、三种专利的本质差异决定了调整标准的差异化 〔一〕调整对象的各自独立化 从目前三种专利的兴旺国家立法例比拟看,区别性的各自独立立法是主要模式,混合统一立法仅我国、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家和地区。虽然美国也没有对外观设计专利单独立法,但美国是先制定了单独的外观设计专利法后,在1952年制定专利法中将外观设计专利法条文吸收,但是在版权法和商标法〔兰哈姆法〕中对于有关外观设计涉及版权性保护和标识性保护陆续作了修订性补充标准。[2]美国并没有实用新型制度,美国将实用艺术品放到版权法保护,把专利创造的范围扩大,因此有些具备新颖性、非显而易见性、实用的产品形状技术方案纳入创造保护。我国仅有一部统一的专利法,总体是区别于兴旺国家普遍做法的,并未表达不同专利之间作为调整对象的独立性。 〔二〕规那么内容的各自差异化 三种专利存在的本质性差异,必然导致对其调整标准内容是不同的。外观设计专利是为弥补版权法保护的缺漏,遵循的根本价值仍然是保护表达,对其授权应当排除功能性。实用新型专利强调弥补创造保护和版权保护之间空白,对象范围应当严格限制。我国专利法对实用新型与创造在创造性上差异规定就很明显。实用新型较创造少了“突出的〞“显著的〞要求。评价实用新型专利创造性时要进行检索的技术领域也比创造小。从功能角度,创造的保护强度最强,社会总体收益最高,创造专利授权对象范围最广、授权审查要素最多、审查程序最严,对三性审查都应该是实质审查。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保护强度都应弱于创造,外观设计的审查要素不包括实用性,是由于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表达性要素,使得授权审查的实质性很难实现,很多表达并不能通过登记发现,新颖性判断的搜寻本钱很高。 〔三〕救济措施的各自区别化 三种专利的保护强度不同,必然表达在侵权救济的强度不同。首先,侵权判断的视角差异。创造采用的审查授权和侵权判定阶段都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标准。但是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断视角与授权视角不相同,外观设计授权时采用专家标准,侵权判断那么应采用一般消费者标准。其次,侵权构成的标准不同。侵犯创造的标准是全面覆盖标准,强调的是侵权产品必须全部落入权利要求,即使适用等同原那么,也要求全部落入,而不是大局部落入。侵犯外观设计那么判断是否构成近似,因此大局部相似就构成侵权,并且比照的就是外观这种形式要素。实用新型那么要求全面覆盖,但比照的技术特征和外观重合。所以创造侵权构成的门槛最高,因此诉讼本钱也高,外观设计那么最低。 三、我国不采取独立性差异立法的弊端 〔一〕不利于解释立法者权利初始分配的意图 我国采取混合式统一立法模式,并未在体系上表达各自独立性。即使标准内容存在差异,但立法整体的意图表达是模糊的,尤其我国采用实用新型与创造、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在不同方面的混合立法,更使三种专利的立法者分配权利的目的表达发生混乱。我国专利法根据不同的专利问题采取的灵活对策,也说明立法者对三种专利的区别是清楚的。但是,除概念外的这种“两混合、一独立〞模式,而且“交叉混合〞,将导致在法律适用时的三种专利区别性目的消失。在具体个案需要法律解释的时候,如选择目的解释方法,会使解释法律者对立法目的很茫然。究竟是将三种专利区别对待,还是将创造与实用新型等同对待,还是将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等同,还是采用连等式的逻辑把外观设计等同于创造。很显然,这些目的解释都背离根本的三种专利本质,是错误的。 〔二〕不利于实现鼓励创新、提高科技能力的鼓励目标 只有鼓励创新实现的社会收益大于专利垄断带来的社会本钱,才能实现专利制度的目标。而科学的配置权利是实现这一目前的首要因素。我国目前的这种混合式立法,并未表达这种科学配置。创造的权利价值应当大于实用新型,授权条件应当高于实用新型,但是我国却采用将此二专利混合不区分的模式立法,不表达二者差异,因此就造成了“申请人更倾向于弃创造专利而申请实用新型,从而导致大创造小保护;一些不具备创造性实用新型专利在当前形式审查制度下也有较大可能获得授权,这类垃圾专利提高了社会公众参与市场竞争本钱;强势企业滥用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构建‘专利海以加强对市场垄断,以专利无效诉讼为典型代表的权利霸权日趋严重。〞外观设计专利实质是以专利保护表达,因此也同样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否那么将导致外观设计专利的泛滥进而侵害公共利益。但是我国关于外观设计的授权条件却没有明确这两个要素,仅以不得属于现有设计为条件,授权条件十分宽泛。并将外观设计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批准混合立法,似乎说明授权人对待二者的审查要求是相同的,这将导致以外观设计宽泛的审查要求对待实用新型专利,从而形成的鼓励后果是都去申请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权利人不但创造本钱低而且申请本钱也低,垄断的领域公共性却高,由此导致权利人寻租收益高,社会本钱却很大,社會收益为负,并且导致创造无法获得鼓励,形成了二者共同驱逐创造的后果。 〔三〕不利于强化我国专利的国际保护 我国采取的这种混合式立法,同主要专利国家的立法模式都不相同,既不是美国的二元模式,也不是其他兴旺国家的三法分立。这就会造成外观设计权利人和实用新型权利人国际申请程序上的繁琐和困难,世界各国专利国际申请都仅指创造专利的国际申请,不包括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的国际申请,这两种专利的权利人的国际申请本钱将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专利权利人,并且降低了成功率,从而导致我国这两种专利的国际竞争力的下降。 〔四〕不利于提高我国专利保护的水平 由于这种交叉混合式立法,导致不能形成针对性的三种专利的侵权救济措施,往往是互相参考适用对方规那么,因此还是不能从本质上对受到侵权的专利权做到全面救济。如在零部件上的创造专利保护远远复杂于实用新型,首先,创造分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在没有有效的侵权认定情形下,权利人如主张被诉侵权产品的零部件是侵犯创造专利的产品,必然要负责举证,将产品拆卸别离出该零部件同权利要求进行比对,举证本钱和诉讼风险十分高昂。而实用新型主要以实用性外观造型为特征,一目了然,不需要别离出零部件,举证本钱远低于创造,并且会发生举证责任转移,由此可以看出,实用新型的侵权救济胜诉远较创造容易,在同样的规那么适用理念下,如果存在同一产品创造与实用新型专利权利冲突,实用新型最终会胜出,就又导致小创造排斥大创造的情况出现,也更加使权利人倾向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同样,侵犯外观设计销售规那么虽然将“仅具功能性〞作为排除例外,但同样无法保证正确的侵权判断。如果存在既有功能性又有整体视觉近似效果,那么存在法律适用条款冲突。 四、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以下专利法修订意见:在实用新型专利必须保存情况下,专利法总那么局部统一适用,专门条款应采用三种专利独立成篇的模式;提高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标准,同时降低实用新型保护期限;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应当采用一般消费者标准;设立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相区别的无效抗辩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明德.美国知识产权法[M].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39页. [2] 余飞峰.论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之完善[J].南昌大学学报,2023〔6〕.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