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构建
新时期
和谐
关系
调研
报告
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
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安排部署,4月3日到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分局进行了工作调研,围绕如何运用科学开展观估价新时期警民关系、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与分局干警深入研讨。现将调研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在社会治安管理工作中,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发挥广阔群众治安工作中的作用,对治安部门预防、发现、控制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特点
警民关系是治安部门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效劳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的社会经济根底决定和特定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变迁开展,警民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始终处于不断开展、变化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治安部门职能的开展变化看,新时期治安部门不仅要保平安、保稳定,起到社会矛盾的“减压阀〞、“缓冲器〞作用,还要保开展、保人权、促和谐,发挥社会经济开展“助推器〞作用,切实担负起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效劳经济社会开展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特别在政府职能部门由社会管理型向公共效劳型转型过程中,对治安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效劳效能提出了新要求。
二是从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的期待和要求看,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事关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对平安感和治安管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保护人身财产平安,还期待保护社会政治权利;不仅要求治安部门维护社会正常秩序,还期待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不仅要求治安部门严格公正执法,还期待热情效劳、优质高效等。
三是从具体的执法实践过程看,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不仅需要“无私奉献、为民效劳〞的优秀民警,更需要将和谐警民关系从职业道德层面升华到法制层面,在执法工作各环节表达人民群众平安感和满意度的根本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和谐警民关系主要因素
近年来,通过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警民关系日益融洽,人民群众对治安部门满意度持续提高。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派出所工作缺失影响警民和谐关系
一是警力缺乏与“陌生人〞社区现象交织,致使警民沟通联系缺乏。由于客观上存在警力缺乏的问题,“陌生人〞社区已经成为常态,治安部门传统的“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警务模式遇到较大阻碍,传统的“邻里守望〞等治安防范模式无法开展,制约了社区警务的做深、做细、做透。另一方面,群众习惯于将现代警察与传统意义上的“人民警察〞作比较,容易产生警民关系疏远的结论。如,在对派出所开展社区“大走访〞中,辖区群众集中反映“局部派出所社区民警下段少、警民沟通联系少〞,引起群众对民警工作精力投向的误解和质疑。
二是打防关系把握不准,使群众平安感下降。突出表现为打防投入失衡、打防重心失衡、打防导向失衡。局部派出所重打击、轻防范,重大案、轻小案,重案件侦破、轻可防性案件回访,重对象查处、轻案后追赃等现象还比较突出。
(二)执法理念偏差损害了警民关系
一是“差异性执法〞损害警民关系。工作中,个别派出所和少数民警将警民关系片面定位在与本地区居民的关系,无视外来人员和弱势群体,有意或无意将执法对象区别对待。如,调解治安纠纷时,个别民警对油田居民较为重视,执法标准。而对来人员,思想上轻视,对本地人和外地人“两种态度〞、“两张脸〞,恶化了警民关系。
二是执法不标准损害警民关系。局部民警群众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态度蛮横。如,有些执法民警对群众问询态度恶劣、答复过于简单,缺乏语言艺术;在接待群众办事、报案过程中,态度冷淡,居高临下,造成群众不满;在接处12023警情时,只接警不处警,引起群众投诉或不满,严重影响了执法形象。
三是执法“机械化〞激发社会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执法尺度的把握与社会效果关系处理上存在偏差。一些单位片面追求简单绩效,重打击处理数量、轻办案质量,重执法结果、轻执法过程,重法律结果、轻社会效果。
(三)执法环境因素对构建新时期警民关系产生的不利影响
一是治安管理职能泛化带来的影响。在当前处于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刑事犯罪高发的特殊时期背景下,诸如流动人口管理、群体性不安定因素处置等社会现实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屡禁不止的社会丑恶现象,多数肇始于诸多社会矛盾交织、社会前端管理缺位或综合治理缺陷,最终显现于治安问题。治安部门作为维护治安的职能部门,很容易演化为执法管理全责责任人。尽管,近年来关于构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调研报告第2页
政府已经十分注重采取源头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短期内要彻底改观有相当难度。
二是群众方面的消极因素带来的影响。如,期望值过高问题。相当一局部群众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又是排忧解难的公仆。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方法和途径
(一)明确“两个导向〞,深刻认识治安部门的本质属性和工作出发点、立足点,坚持效劳社会、树立执法权威两手抓
一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群众平安感和满意度〞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整体上,要努力提升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不断加强公共效劳能力建设,积极推进治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关注民生,把群众满意作为治安管理工作最大绩效。微观上,要着力研究群众的新期待、积极回应群众的新要求,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把工作成效更多表到达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并作为长效机制持续、深入贯彻下去。
二是要把维护法律尊严,树立治安部门机关执法权威始终作为治安管理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治安管理工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明确执法范围,下大力气减少、杜绝行政干扰和非警务活动,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令,指导和约束警务行为,尽可能减少不标准的人为因素,以营造有利于治安管理工作的执法环境。要针对影响严格、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如地方保护主义,人情干扰,利益诱惑等,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坚决抵抗各种压力和诱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
(二)把握“三个关键〞,立足于提高群众平安感和满意度的根本要求,解决好“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好〞的问题
一是找准群众需求,解决好“做什么〞问题。近年来,治安部门积极推进民意测评机制建设,好的做法很多,如“万警大走访进社区〞、“执法零过错〞、“大走访大调研〞等,从效劳群众角度了解治安部门的工作薄弱环节,接受群众对治安管理工作的监督。但总的来说,这些活动的关注点都在于治安部门的自身作风建设方面,而非以群众为主体开展需求调查,即使有一些类似政风建设的调查,也还存在涉及的社会层面不完整、反映情况还不够客观、对业务工作指导性不强等弱点。在开放式的社会环境下,要更加重视通过社会舆情、媒体网络、治安信访等渠道,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将其作为治安部门执法管理工作好坏的“反光镜〞。
二是调整评估导向,解决好“怎么做〞问题。工作导向决定评估导向、评估导向决定单位工作走向,为此,建立与工作导向相适应的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发挥杠杆调节作用。
三是提高治安队伍素质,解决好“做得好〞问题。通过开展岗位练兵、岗位培训、案例点评、法律知识竞赛、执法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活动,苦练执法根本功,提高治安队伍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
(三)围绕社区警务、执法管理、行政审批、警务公开、公安宣传等重点方面,突出“六项重点〞,落实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促进警务回归社区。要以稳固和深化“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切实推进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队伍建设。要统一标准,配齐加强社区民警。进一步精简机关和非执法岗位警力倾斜基层,新增警力优先投向基层社区。对派出所的警力配置,要探索科学量化的配置标准,尽量减少主观性。要突出社区民警工作重点。将实有人口信息登记、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发现、社区平安防范、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作为主要工作内容,防止给其增加过多的责任,使其能集中精力做好社区工作。要做活社区勤务模式。以社区警务为载体,做实接待日制度,积极推行巡防工作制、弹性工作制以及伙伴错时制等勤务模式,提高与群众的见面率。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支持,逐步强化社区民警在社区综合治理中的组织、协调、建议和督导等作用发挥,做到责权一致。
二是增强严打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的同时,对影响群众平安感的多发性侵财犯罪,无论案件大小,都应不遗余力地打击处理。另一方面,要在破案后全力追赃,不仅满足于案件侦查终结,更要通过为受害群众挽回损失,努力消除由案件引发的不和谐因素。
三是推进人性化执法管理。要善于用和谐思维来指导执法工作,和谐理念来处理社会矛盾,和谐方式开展执法工作,将法、理、情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教育当事人遵守法律。
四是深化行政审批效劳改革。在职权范围内,不断推进行政审批“提速〞。同时,从方便群众办事角度出发,努力做到“一口受理—内部循环—一口反响〞,尽可能缩短和减少当事人申请办理时间和往返次数,提高一次办结率。要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化管理,丰富效劳手段。
五是切实推进警务公开。要采取开设警方提示专栏、社区网上论坛、“电子警民联系箱〞等形式,提供标准化的办事公开内容、流程、要素和统一收费标准,公开举报、投诉、监督 等方式,不断增强执法效劳行为的透明度。
六是加强宣传力度。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加大治安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力度,使警民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上达成共识,提高群众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良好环境。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