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深入人心
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分析
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在改革开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现实,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表达人性化,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符合民众利益,能为民众提供心灵引导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自然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反映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其理想目标与价值原那么的设定与形成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根底,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开展。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人们所掌握和接受,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关注公民的根本需求、合法权益,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现实开展。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在现实中获得方方面面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会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以公众的现实生活与利益需求为指向,既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启蒙语境下现代历史开展的必然趋势。就前者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兴旺、人们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根底上的,它汲取了兴旺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又超越于它,它批判资本主义的非人性而寻求人的自由与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基于实质合理性的诉求,它理应以现实的开展成果作为理念支撑。就后者来说,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启蒙带来的是人们世俗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现实权益的满足,对远大精神价值的偏爱一定程度上逐步让位于实际物质财富的寻求与自主生活方式确实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在于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忽略了社会主义与人民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离开了人民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去认识社会主义。而价值主体的缺位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解,从而形成了种种不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基于人的现实需要与开展的,必须充分人性化的,而不能带有过于僵硬的意识形态色彩。
当然,要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并不是否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性与标准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行为准那么和开展目标,它必定高于现实、超越现实。也惟其如此,它才会具有感召、鼓励、教育和鼓舞的功能。但是,这种超越性决不能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能仅仅依靠脱离现实的远大理想本身来支撑。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理想要源于经验,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要能够涵括人们生产、享受、开展的各种利益需求。利益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是鼓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正因为如此,任何价值理念如果过于抽象、高远,缺乏现实性的人文关心,以致脱离了人们可预期的利益,必然会陷入窘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被利益和现代性价值观双重启蒙,一种价值体系必须越来越贴近现实,为人们的权利与利益声辩或立言,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同。理想决不能脱离现实,离开客观存在的实践而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具有包容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表达共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的历史时代。经济的市场化与个体的独立化重新塑造着人们对生存意义的判断,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私人化、多样化。所谓私人化是指,原先大一统的、适用于社会整体的、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强制性的一些价值理念渐渐褪色,个体的独立、自由选择使得生活意义的决断保存在私人手中。所谓多样化是指,基于自由选择根底上的个体价值理念的丰富性与差异性。这种价值观的私人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所谓市场化格局: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在广阔价值域中的自主选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展,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泼,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市场化格局在我国现阶段已充分显现。
在当前思想活泼、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种市场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从包容整合凝聚上下工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多〞而没有“一〞必然分化。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标准,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一〞而没有“多〞必然僵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不可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来取代所有其他社会意识的存在,党需要从稳固执政的思想根底这一角度出发,更多地思考如何整合凝聚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要在科学分析的根底上,明确价值导向,确立成认多样、坚持主体性的正确态度,在多样中树主导、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多变中争主动、在竞争中显优势。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各类思想文化主体才能自觉认同和接受主导思想文化,才能得到整合、凝聚和开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要着眼于开展、致力于和谐,通过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而形成全民族发奋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当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视社会思潮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间的分野,不是放任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更不是放弃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为我们的态度是明确而一贯的,即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文化。这样做,只是要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思想资源,凝聚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不但具有积极的整合凝聚功能,也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开展。以前,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上的失误在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了僵化的理解,对其他价值观常常采取排斥和斗争的方式,与其他价值观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历史证明,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开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目前多样化的价值观中,除了某些落后、腐朽与敌对的以外,大局部的价值观念对主导意识形态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包容性,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中去,为人们多样的现实生活提供核心价值观念;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兼容并蓄其他价值观念合理成分的气度和能力,在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共处中提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一旦主导意识形态失去了自己的开展空间和包容其他价值观念的能力,并人为地阻隔同其他价值观念和文化资源的联系时,将会导致自身越来越贫瘠,越来越枯竭。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要求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这样一种建设方针与研究态度也必将会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谋求思想共识,这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表达与包含各方并为各方认同的共同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性和共享性的价值理念体系。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考虑到社会主义价值的先进性要求,更要考虑到以现实为根底的价值理念的共同性与广泛性要求,且在内容逻辑上也应具有层次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必须在相对稳定的民众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与党的最高价值观之间做相对区分,它的内容既应包括高层次的、先进性的价值要求,也应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根底的共同价值观。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大实际,才能为增强其建设实效奠定坚实根底。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纯靠绝对化意识形态的全面灌输与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管制来进行,不然只能形成一种虚假认同的表象,而内在的价值与利益冲突不能得到根本的释放。在受市场经济洗礼与当代价值观念熏陶的现代个体之自主自律意识与利益感空前增强的今天,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与形成必须要经广阔公众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多样的价值理念之间应该能够充分探讨、自由交流、彼此协商,相互交融。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构筑共同价值就必须奠立于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广泛的讨论交流之上。当然,在此根底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予以整合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注重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合理的政治共识为基点,上、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建构与维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概括应简要明晰,从中进一步提炼出根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讲,这种表述在理论上是宏观的、框架性的、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然而也应看到,这种表述更适合于严谨而正式的党的政治文件,而对于广阔普通民众以及宣传而言,那么需要做进一步简明扼要的概括与提炼。目前,不少社会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应用比方公正、自由、和谐等简明扼要的范畴来表达。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丰富内容的、框架性的价值系统,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那么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根本的观点、最概括的表述和最简明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灵魂。它最集中、最鲜明地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根本标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在概括上应做到集中凝炼、内涵普适、表述准确,既要注意思想的深刻性、适用的广泛性,又要鲜明生动。表达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和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由于深刻凝炼而简便易记,在宣传效果上会更为理想,更容易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让人铭刻在心,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的自由、平等、博爱,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