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范文.doc
下载文档

ID:685039

大小:2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学生 审美 意识 研究 开题 报告 范文
学生审美意识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设计的初衷 小学美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1.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确实,这一句流传千古的佳话代表了古代诗句诵读的一种思想。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美不胜收。古诗句很好地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口,非常适合少年儿童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而不断地诵读,主要是让学生对汉语言的不断的积累,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的审美表现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儿童古诗教学除了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的培养外,还要进行审美教育,古诗教学中美育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形象,情感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过去,我们在教学古诗时只重视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理解,而无视了其它方面的教育。在古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对健康人格养成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在古诗文教学中唤醒生命意识 近年来,教育开始转向以学生为本,开始注重学生的“学力形成〞与“个性开展〞,开始关注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鲜明的形象性、强烈的情感性,这就为语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提供了宽广的天地,小学语文课本每册都选有古诗,这些古诗风格流派各异,有哲理诗,写景诗,也有咏物诗。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作者诗人丰富的情感。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走近、学习和感悟古诗的前提,是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而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会更准确,感悟会更透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古今中外对美育的研究。 “美育〞一词是德国启蒙时期〔17—18世纪〕的剧作家、美术家、历史学家席勒在其美学著作?美育教育?中首先明确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席勒认为,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 我国古代的一些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把“乐〞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他认为“乐〞可以陶冶人的心性。孔子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把“乐〞看作兴邦治国的重要措施。荀子开展了孔子的乐教理论,对音乐教育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他说:“乐者,治人之盛也〞,它使人“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他充分肯定了音乐的重大作用。 在我国近代史上,教育家蔡元培更是美育的倡导者。他任教育总长时,提出了“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四育并行的方针。他曾经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 由此可见,不管是古代教育家,还是近代教育家,他们都十分重视美育,美育在教育中是起着不可无视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2.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美育探索与实践的现状 为了真正落实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少学校从构建美育目标、标准美育管理、实施美育措施、渗透美育途径等方面,开展美育的探讨与实践,不少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美、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创造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目前审美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问题: 〔1〕学科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资源没有充分得到利用和发挥。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优美的文章,其中古诗文为渗透审美教育更是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现行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轻审美素养的培育、重思想教导而轻美育熏陶,导致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审美品质,影响了学生完善身心健康的人格魅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还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和艺术性。具体表现为各年级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相互割裂、缺乏系统性;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有效性、趣味性;教师缺乏审美意识与能力,更缺乏培育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多方法、多手段地开展实践和研究活动,让学生从感受领悟中体验美、再现创造中获取美,增强审美能力,完善人格素质,实现自我价值。 3.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根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开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重要概念 审美能力是一个人对美的欣赏、表现的能力。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生命意识就是个体生命为了适应自身生存和开展的需要,依据先天的基因,加上后天的教化而形成的具有对客观事物进行解读、摄取、表现和改造的潜在能量的灵智和欲求。 四、研究内容 1.在古诗教学中如何去熏陶学生,丰富净化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的心灵。 2.在古诗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这是一个能发挥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3.如何全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更深一层地解读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实施步骤、方案 第一阶段:〔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开工作。 〔3〕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 〔4〕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四阶段:〔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 六、研究方法 1、比拟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4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古诗学习的积极性,审美情趣、环境保护、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古诗学习的内涵及其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七、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工作根底 我校十分重视科研情况,并鼓励广阔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同时对科研工作给予很大的支持与帮助,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学校里有浓厚的研究气氛,教师自觉地向研究型教师靠近。 本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多年从事一线工作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较高的科研理论根底。 本课题成员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教育理念新,接受新事物与捕捉现代信息的能力非常强。知识层次较高,三位是本科学历,其余均为大专学历。她们中不乏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综合能力强的中年教师,也不乏语文功底扎实、文笔流畅的年轻教师。相信这样的一支科研队伍完本钱课题的研究是有一定能力的。 2.研究的外部条件 〔1〕本课题的研究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与上海市二期课改、区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相吻合。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对本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提供资力、物力、财力,关心课题研究的情况和成员进步。 〔3〕课题成员对本课题认识清晰,学习主动,实践到位,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力强。 3.课题组人员结构 课题组成员共7人,平均年龄35.5岁,最高44岁,最低28岁,其中小高5人,小一1人,7人都在教育第一线,屡次在区、校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语文教学论文,1人参加区级重点课题研究项目。 八、预期成果 实验报告、专题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堂展示等。 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