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省政府参事赴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83708

大小:24.22KB

页数:12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省政府 参事 宁夏 生态 移民 考察报告
省政府参事赴宁夏生态移民考察报告 生态移民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惠及特殊困难群体民生、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为学习借鉴兄弟省区推进生态移民的经验,省政府参事室于2023月下旬组织局部参事赴宁夏的中卫、吴忠等地考察了生态移民情况,宁夏积极扎实而又富有成效地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度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了移民群众的脱贫致富空间,有效地推进了生态保护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战略目标,为西部贫困地区实现经济开展、脱贫致富、生态改善多赢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积累了珍贵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宁夏生态移民取得的积极成效 宁夏是全国生态移民实施较早、规模较大的省区。自上世纪80年代,国家和自治区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帮扶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组织了吊庄移民、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移民及易地搬迁移民,累计搬迁移民近84万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收入稳定增长,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生态移民极大地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南部山区是宁夏生态移民的主战场,居住在六盘山水源修养林区内及边缘地区的群众,移民搬迁前仅有5.3%的人口通水、通电、通路,72.4%的人口仅通电或通路, 22.3%的群众水、电、路都不通,就医、就学困难户占65.1%。易地搬迁后,在实现水、电、路三通的同时,配套建设的教育、医疗设施根本齐全,就医、就学便利,根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变,为移民群众奠定了脱贫致富的根底。红寺堡区是宁夏较早的移民集中安置区,仅近3年就引进资金9.52亿元,开展企业36家,年产值达3亿元。利用充足的风能资源,建成两个5万千瓦的风电工程,投资2023亿元、50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工程也已正式开工建设。XX县区面积已达6.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2万多人,城镇化率到达16%。建成各级各类公路5202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公里,二级公路20231公里,农村公路36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交。累计实现人工造林(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平原绿化、人工种草)125万亩,实现林木绿化率39%、绿地覆盖率75%,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生态移民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空间。为了保证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宁夏在移民安置时把培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地制定拓展移民产业,积极有效地为移民拓宽增收致富空间。长山头农场为户均落实2.5亩耕地,安排0.5亩地种植苜蓿开展养殖业,安排0.5亩地种植枸杞,想方设法为移民开拓增收渠道;xx县、红寺堡为移民建设养殖小区,采取政府补一点、移民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的方式扶持移民开展养殖业。xx县搬迁到农垦农场的移民,原居住地人均旱耕地2.8亩,粮食作物产量120公斤/亩,年人均纯收入570元,种植养殖业收入占80%,劳务收入只有50元/人,占8.8%。实施易地搬迁后,人均分配水浇地2.5亩,粮食作物产量到达400公斤/亩,年增收近500元。一年内全家劳动力均可就近打工150天以上,年人均增加劳务收入近1200元,两项合计人均年增收近1700元,扣除支出增加后(灌溉水费、生活用电、水费、学生学费),年人均纯收入到达1500元,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三)生态移民有力保护和改善了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是生态移民的主要目的之一,宁夏生态移民区在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的同时,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工程,抓好西海固地区的生态建设。移民搬迁后,缓解了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有利于保护自然植被和陡坡地退耕还林、草,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一方面,移民迁出后,原有的土地收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迁出区近500万亩土地用于恢复生态,进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围栏封育,既稳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又到达了恢复生态的目的,实现了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的“双赢〞。另一方面,迁出区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明显减少,大大减轻了生态环境压力,使原有的林地、草地得到很好的保护,提高了水源修养能力,遏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生态物种的多样性。 (四)生态移民有效开发和利用了引扬黄灌区的土地资源。2022年,宁夏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工程区之一。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盐环定扬黄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为群众摆脱贫困创造了有利条件。宁夏引扬黄灌区周边还有局部可开发利用的荒地,土地相对平整,扬程一般在20230米以下,灌溉水源根本有保证。在引扬黄灌区实施易地移民搬迁,既到达了易地扶贫移民的目的,也促进了引扬黄灌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实现了扶贫和开发“双赢〞的目标,发挥了最大的投资效益。 (五)生态移民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南部山区是宁夏回族聚居区,其中泾源、西吉、同心、xx县的回族人口都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由于相对封闭,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开展。宁夏移民搬迁的对象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充分表达了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也促进了搬迁群众与当地群众的相互往来和交流,在共同开展生产、勤劳致富中,加强融洽和增进民族感情,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开展,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了社会政治的稳定。 (六)生态移民有效地实现了社会事业全面进步。xx市红寺堡区是宁夏生态移民扶贫重点开发区,在抓硬件建设、软件管理和移民安置共同推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教学质量明显提升,中考成绩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上线率逐年提高,202322年“两基〞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县、乡、村三级医疗效劳网络根本建成,实现了村村建有卫生室;五大社会保险体系根本形成,新农合、新农保制度全面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参合率、参保率分别到达93%和80%以上。 二、宁夏生态移民工作给予我们的启示 启示之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生态移民工作,是强省富民的重要举措。对于西部落后省份,尤其是青海这样的少数民族居多的省份,做好扶贫移民工作不仅及为迫切而且意义重大。xx区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十一五〞期间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且于今年年初编制了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决定用5年时间,投资30多亿元,再将35万生存条件极差地区的贫困群众搬迁到近水、近路、靠城的区域,再用5年时间开展致富,确保2023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开展趋势令人鼓舞。 启示之二。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是搞好生态移民工作的根底。宁夏有22个县市区,其中8个贫困县是贫困人口最集中、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也是全国最贫困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平均降水量200mm左右,可利用水量只有0.758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6,全国水平的1/50,有38万人口居住在深山大沟,生产生活异常艰苦。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地区的贫困问题,自治区制定关于加快干旱带开展阶段的意见,提出了实施中部干旱带内生态移民的重大战略决策,自2023年以来,中部干旱带坚持围绕“水源、生态、开发、特色、转移〞五个重点,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流〞的原那么,采取整村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加快推进生态移民工程。 启示之三。加大资源整合,是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有效途径。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宁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建其帐,各记其功〞的原那么,整合了15个部门21类工程资金,通过捆绑使用来加大对移民区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了生态移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各生态移民县(区)及成员单位密切协作,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国家稳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专项资金,为生态移民工程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县内生态移民建设的主导作用,采取“财政专列、社会投资、农民自筹〞等方法,解决移民建设资金缺乏问题。目前已有140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生态移民建设,其中15家支持产业开展,13家捐建社会公益事业,30家接纳劳务移民,到目前为止移民工程已接受企业捐款约5亿元。 启示之四。创新安置方式,是做好生态移民的重要法宝。宁夏自治区在生态移民工作中,因地制宜,讲求实效,根据迁出地、迁入地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搬迁和安置模式,不搞一刀切。一是整村整乡搬迁,集中安置。将这局部群众搬到条件较好的扬黄工程沿线、公路沿线、工业园区xx县城附近建设新家园。二是依托水利工程,集中安置。按照“人随水走,水随人走〞和“近水、靠城、沿路〞的思路,把移民移到有水源的地方,移到扬黄灌溉工程灌溉区及新建的小型扬水灌区。三是依托国营农场,集中安置。国营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灌溉水源保证,交通便利,为移民群众产业脱贫提供了好的根底。 启示之五。加大特色产业扶持力度,是推进生态移民顺利实施的关键。宁夏从大力培育开展特色产业、特别是特色农牧业入手,让搬迁移民群众有稳定的收入。一是加大扶持力度,为产业开展创造条件。实施出台了国家异地扶贫移民开发试点工程的意见,对安置异地移民的企业,享受税收年内免征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有力地推进移民区劳动力转移。根据安置地水、土资源确定了人均耕地面积,并为移民户均安排了1亩设施农业,通过捆绑其它扶贫工程的方式扶持移民开展温棚、菌草种植及种植养畜工程。二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移民较多的红寺堡灌区,近几年逐步培育形成了以葡萄、圆枣、枸杞、苹果为主业的经果林、设施农业和黄牛养殖为主导产业新格局,移民人均纯收入到达2661元,实现了“一年搬迁,两年定居、三年温饱〞的目标。三是强化科技培训,带动移民脱贫致富。针对移民缺乏种植技术的问题,农业、科技等相关部门,选派专业科技人员包点进户实施技术指导,使移民区旱作农业转变为灌溉农业,广种薄收转变为精耕细作,促进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 启示之六。注重政策配套落实,是做好生态移民工作的根本保证。为保障生态移民顺利实施,一方面自治区组织教育、国土、水利、财政、农牧、公安、民政、国资委等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研究出台了涉及移民住房、土地权属、农田水利、特色产业、移民培训、金融支持等24项政策意见,为生态移民工作提供全方位保障体系。另一方面移民主管部门广泛征求迁出地和迁入地意见,在综合分析、科学论证中求得最正确结合点,拿出最好方案。并组织双方在移民对象确定、户籍核查、搬迁方式、安置模式、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进行沟通协调和实地查看,为顺利搬迁安置移民打下了根底。 三、市对推进我省易地扶贫搬迁的建议 易地扶贫搬迁是全省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扶贫举措,也是解决贫困农牧民就地无法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全省将安排322个村(社), 2.36万户、2023余万人易地扶贫,圆满完成易地脱贫目标,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又荣耀的任务。学习借鉴宁夏生态移民的经验,全力打好“十二五〞易地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实现移得出、稳得住,特别是能致富的目标,我们建议: (一)在易地扶贫移民安置地选择上,应考虑靠镇、近水、沿路,重视产业开展的区位优势和增长后劲。移民的目的是脱贫,脱贫的关键在于彻底地改善移民的生存环境和开展条件。所以,在移民安置地的选择上一要尽可能地选择交通方便、光热条件好、耕地资源充裕、距离市场近、经济社会开展空间大的地区。二要尽可能地向小城镇靠近。小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链接体和中转站,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根底设施较好,协作能力较强,信息相对较灵,人才比较集中,有利于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效劳等二三产业和实现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三要尽可能地向工业园区和集中区靠拢,给移民进入二、三产业,实现易地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根底。当前,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东部城市群和区域性工业集中区建设、开展高效现代农业园区,要重视谋划布局一批易地安置点,借助城镇开展和产业开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