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贫困地区
发展
调研
报告
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报告
下面是我们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贫困地区开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既是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切关心,更是对贫困地区干部带着群众脱贫致富、跟上全面建设小康步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纵观全国开展格局,多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根底设施薄弱、开展水平较低、自我开展能力缺乏,如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些贫困地区要加快开展、缩小区域间开展差距、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的任务更艰巨,作为带着群众开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中坚力量,贫困地区干部肩上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因此,笔者认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负重克难是贫困地区干部的首要责任。
一、贫困地区开展面临巨大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按照“两个大局〞的思想,依托东部沿海和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开展根底条件,率先开展东部沿海地区,成功地走出了一条波浪式、台阶式推进建设的模式,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大大提高,跻身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以西北五省区与东部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和江苏五省人均水平为例,1980西部与沿海的人均国民收入只相差59.3元,到1993年这一差距拉大到972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西部与沿海人均gdp相差6264元,到2023年差距扩大到26732元。东部及沿海地区的快速开展给遥远地区、尤其是西部连片特困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一)在全局工作中的分量减轻。实力决定影响力。一方面,由于贫困地区的偏远、封闭和落后,贫困地区经济总量弱小及人的素质不高等因素,使得贫困地区对国力的影响甚微;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迅速开展,不仅仅是经济量的累积增加,在全局中所占额度扩大,更重要的是在区位和政策的双重优势条件下,产生出巨大的资源聚集效应,直接左右着贫困地区资源的调度和利用,导致贫困地区自己想干的事也必须一定程度地依赖兴旺地区,对全局工作决定性、有影响的作用力降低。
(二)自我开展的动力和能力缺乏。从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开展来看,主要表现为社会根底结构落后、人的素质较低、社会经济结构传统性强、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以及几者之间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严重束缚着贫困地区的开展,迫切需要有外部力量来打破或弱化贫困与相对贫困的循环链。从市场经济竞争来看,因贫困地区的根底设施落后、经济根底薄弱、劳动力素质低等先天缺乏,在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和要素自由流动条件下,贫困地区各种稀缺资源会流向经济效益高的兴旺地区,使本来开展后劲缺乏的贫困地区“造血〞功能进一步弱化[2],自我开展的动力和能力进一步丧失。
(三)开展背负着跨越与跳跃的包袱。贫困意味着被动,对贫困地区而言这种被动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法抢占市场的制高点,不能引领开展的潮流。与此同时,这种被动还表达在:贫困地区的开展有着明显的参照目标,那就是兴旺地区目前的水平。不能到达或缩小与兴旺地区的开展水平,永远就是落后和贫困。贫困地区与兴旺地区不仅在人均水平、经济总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差距,而且在包括人口素质、思想观念、教育文化在内的整个社会进化过程中存在着历史阶段性的差距,要缩小或消除这个差距,不仅需要国家在政策、资金上的倾斜支持,贫困地区还必须自力更生、奋起直追,跨越一些开展阶段,跳过许许多多正常开展的必由环节才能实现。
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干部必须负重克难、发奋进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3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成小康不是“总体〞小康,也不是“平均〞小康,而是每个地区都要到达小康水平。而在广阔农村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还有大批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因此,贫困地区的干部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担负起本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责任,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一)坚决信心,迎难而上。克服信心缺乏,是攻坚克难的前提。首先,我们要清醒认识到,贫困是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消除贫困也是一个不断开展的过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从救济式到综合开发式的扶贫道路,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使全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约2.5亿。实践证明,贫困是可以战胜的。其次,为了加快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展,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比方教育方面的“两免一补〞政策,农业方面的“粮食直补〞政策,环境方面的“生态补偿〞政策,扶贫方面的“连片开发〞、“精准扶贫〞和各级党政机关等单位开展的“定点扶贫〞等等。这些政策几乎覆盖了农村开展相关的公共效劳、产业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而且都有相关配套财政投入,政策含金量相当大,为贫困地区的开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小康是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的迫切愿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阔干部责无旁贷。尽管贫困地区的开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因此,贫困地区的干部,既不能灰心丧气,怨天尤人,也不能不知所措,迷茫困惑,而要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开展的坚决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主动担当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发奋自强,提高素质。要带着人民必须有相应的能力和素质。相比经济兴旺地区而言,多数贫困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根底设施落后,信息相对闭塞,感受外界变化和现代文明的冲击严重滞后,客观上导致了贫困地区干部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创新工作能力较弱,加之经济结构传统性强,自然经济色彩浓厚,贫困地区干部商品经济意识不强,领导市场经济的能力缺乏。这与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开展、带着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更不能满足跨越式、跳跃式开展任务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贫困地区干部只有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锻炼的重要平台,把群众的脱贫致富作为己任,在实践中锻造意志、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发奋进取,以适应经济开展的需要、胜任新的历史使命。要善于学习借鉴,增强创新工作能力。贫困地区具有很多共性特征,但各地的实际情况又各有不同,在执行上级政策时,不能满足于照搬照抄,要在吃透政策文件精神的根底上,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和先进典型,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切实提高执行政策的创造性、灵活性和实效性。要勇于解放思想,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因循守旧,便难有突破。在剧烈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干部既不能安于现状、畏首不前,更不能无所适从、自甘落后,而要牢固树立开放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自觉运用市场经营理念来厘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运用市场规律来指导生产、开展生产。
(三)实抓实干,开拓奋进。艰巨的任务,只有靠良好的作风和科学的方法才能完成。贫困地区开展滞后、条件艰苦,带着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广阔干部有过硬的工作作风。这就要求贫困地区干部一定要保持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带着浓厚感情,察民情、问民需、解民忧,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理,全心全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落实,切实担负起带着群众开展生产、脱贫致富的重大责任,把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措施摆在突出位置,结合群众自身条件和开展愿望,帮助他们定路子、找工程,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并全过程跟踪管理,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注重工作统筹,正确处理经济开展与生态保护、平安生产、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关系,为贫困地区加快开展、科学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向群众学习,总结推广有效的工作方法,把群众组织和调动起来,让群众在改变贫困面貌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三、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的素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的素质,建设一支好的干部队伍,不仅是干部自身成长与发挥作用的需要,更是贫困地区开展经济、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对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在干部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理论知识教育,尤其是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论述的学习。通过以会代训、短期学习班、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讲授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等有关知识,教育引导干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开展道路、根本任务、开展阶段、开展动力,消除贫困地区干部各种陈旧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根本理论素养和勤勉敬业意识,鼓励他们以发奋有为的精神面貌,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加快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开展,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二)加强培养锻炼,提高业务能力。针对贫困地区干部思路不宽、市场经济意识缺乏、文化知识不高等问题,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一是上派挂职学习。从基层选派一定数量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上级党政部门或经济比较兴旺的地区挂职学习,通过边干边学,促进他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更新观念,积累经验,经过一定时期的工作实践后再回到本地工作。二是下派挂职锻炼。从党政机关选派一定数量年轻的后备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让他们熟悉基层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情况,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三是开展教育培训。坚持每年安排一定数量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到各级党校和各类干部学校,通过轮训、培训等形式进行培养教育,系统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增强贫困地区干部领导经济开展能力。同时,可适当有方案地组织干部到先进兴旺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学习,以开阔视野、学习经验,变他人经验为己所用。
(三)加强干部管理,激发工作活力。建立健全高效、廉洁、勤政的干部工作机制,坚持用制度管理干部,不断强化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突出干部的实绩考核,坚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考核、使用和奖惩干部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改革工资和保障制度,努力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贫困地区干部经济待遇上逐步提高,使他们能把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踏踏实实为当地经济社会开展效劳,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