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领导干部
经济
责任
审计
调研
报告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调研报告
一、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从上世纪末到目前近十年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监督干部、考察了解干部、教育保护干部的重要手段,是纯洁干部队伍、标准干部经济行为的主要途径,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减少决策失误,躲避损失浪费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权力制约和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监督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其重要意义可概括为“四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标准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严肃性。目前,有的领导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及突出自己的政绩,时常采取支出不入帐,做假帐、报假数字等方式,造成诸如国民收入,招商引资等经济指标严重失真。还有的领导干部不顾中央三令五申和法律的明文规定,搞乱设基金、乱集资、乱摊派、大量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等。通过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个人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及时发现和查处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贪污等违纪违法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促使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和所在的单位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有利于完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为干部提拔使用提供详实的依据。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对领导干部的考察囊括了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而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科学决策、有效决策等方面的检查,为评价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具体的、客观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财务角度透视领导干部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所取得的业绩,为组织部门科学地考察干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手段的延伸。
(三)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政意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的落脚点在于查处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尤其是任中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几年度的经济责任情况,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中隐藏较深、不易发现的问题,进而查出违纪甚至违法问题的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查处。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可以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信任,同时,也能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利于继任者在决策过程中加以借鉴,使以后的决策更加科学。对任期内或离任的领导干部来说,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在决策中存在的一些失误,为干部以后的工作包括到新岗位后克服缺乏、完善措施指明了方向,起到了“敲警钟〞、“亮黄牌〞的作用,最终确保决策程序标准科学。同时,对继任者来说,一来摸清了家底,为决策提供了依据;二是有了可借鉴的参照,不至于再重蹈前任的覆辙,更有利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开展。
二、现行机制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不尽完善,从工作机制上看,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的比例较小,对离任的领导干部先离后审的居多,从实施审计的主体看,存在着消极应付、走过场、搞形式等问题,审计过程简单化,审计手段程序化,审计结论概念化,信度不高,参考价值不大,这些从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力。综合分析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审表不审里,使任中审计变成搞形式,走过场。目前的领导干部任中审计,往往局限于财务收支情况,有的审计不查领导干部决策及决策失误导致的国家财产损失浪费,不查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不查领导干部个人使用国有资产和报销个人费用情况,不将一个单位的违纪问题分清直接责任和间接责任落实到领导者个人,而是以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的形式来掩盖领导干部个人的决策责任和经济责任,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不能从审计的结论中总结教训,致使任中审计变成一项即兴师动众,又形式化的工作。
(二)干部先离后审,使离任审计变成临阵操刀,仓促应战。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不仅需要充裕的时间,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领导干部免、审、任的时间差较小,或免、任同步,先离后审使离任审计变成仓促应战,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在审计的过程中,重有形资产审计轻无形资产审计,重债权审计轻债务审计,重收入审计轻支出审计,有的审计对离任干部的经济决策缺乏理性研究,对亏盈原因缺乏深层次分析,对经济责任的认定态度暧昧,结论模糊,仓促的离任审计使被审计的干部纵有万千决策上的失误和严重的经济责任,也能够轻松离职或在新的岗位上轻装上阵。
(三)审计者投鼠忌器,审计结论无关痛痒,皆大欢喜。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庸俗的社会风气面前,有的审计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把个人的情感和利益带入审计过程,屈于人情世故,淡忘了职业道德。从被审计对象的身份看,多是有一定实权的人物。有的干部虽然暂时离任,但“虎威〞不减,有的干部卸了旧任又换新职,更添几多“威风〞。审计人员虽不能说对其望而生畏,但也心存顾虑,怕因审计而结怨,断了自己的退路,明知道被审计对象有问题,却捂着、盖着,审明不审暗,为离任干部找台阶、开绿灯,导致审计结论文不副实,良莠不辨。还有的审计者存在“借花献佛〞的心理,组织部门要结论,被审计的干部要名声,为了满足二者的要求,有的审计干部放弃原那么,搞“微笑审计〞,以求皆大欢喜。然而,在这皆大欢喜的背后,审计的权威被弱化,群众的信任度下降,党和政府的形象被损害。
(四)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失真,导致审计质量不高。一些单位的领导、财会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以及为了本单位利益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仍存在许多问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普遍,编造假帐目、假会议记录的现象屡有发生。如果审计组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虚假会计资料上进行审计,审计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加之许多违法违纪问题已由帐面转移到帐外,违法违纪问题变得更加隐蔽,单靠一般的审计方法,很难发现问题,使得不少违法违纪问题在审计检查中漏网。
三、关于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几点意见
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高层次的监督工作,其审计结果是组织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兑现的重要依据。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审计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关系到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和工作业绩是否真实、准确,并直接影响着干部的任免升降等问题,而且也关系到审计工作是否落到实处。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建立和完善必要的保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强化约束,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制度化、标准化的监督手段。
(一)任中审计要做到“四个结合〞
一是经常性审计和集中审计相结合。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既成事实的事后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后再审计存在诸多弊端,所以应加大任中审计的力度,为到达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应加强日常审计,因为经常性审计属始终审计,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工作、经济管理及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措施防止经济损失和更大的失误。同时,经常性审计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定期反映和评价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并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和得出全面、正确的审计结果提供依据和保证。
二是财务收支审计和工作实绩的效益审计相结合。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解决了经济决策和财务收支情况真实性的问题,但不能表达因经济决策、财政投入所涉及的工作实绩和效益的情况。目前,有的干部在任期内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搞形式主义等浪费本钱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浪费现象不太容易被发现,再如一些重复建设、盲目上工程、为一时的政绩损害长远的开展做出错误决策的干部,造成的损失既不容无视又无从查处。所以,把财务收支审计和工作实绩的效益审计结合起来,就容易把那些典型的损失浪费问题和影响开展大局的问题揭露出来,防止造成更大的损失和干部犯更大的错误。开展工作实绩的效益审计也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单凭领导干部的一份述职报告轻易定论,应把工作实绩的效益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探讨,重点揭露管理不善、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
三是帐目审计和帐外调查相结合。目前,有的单位存在着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还有一些如涉及专项资金的转移使用等问题比较复杂,一时很难分清个人应负的责任,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问题,只审查公开的会计资料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尽可能查处未上帐的资金情况,纳入经济责任审计中来,以求正确评价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因此,在审计的同时或之前应实施帐外调查,适当安排一些审计调查工程,通过调查核实取证,以求在客观上把握一些带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得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审计评价。
四是定量审计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能够量化的经济指标,应当采用定量审计,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责任人在任期内经济指标的量化结果。对不能量化的经济决策行为、经济管理活动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由于目前的审计方法往往主要是审计与被审计干部有关的违纪违规问题,对被审计者在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决策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廉洁自律等情况,尚不能通过审计给予有效的反映,这就需要定性的分析和评价,对领导干部的定性评价,首先要依据组织部门在对干部的宏观管理过程中对被审计者的综合评价意见,同时,还要与被审计者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搞好配合,进一步了解领导干部在任期内有无严重违纪事项,群众举报、查处结果等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被审计的领导干部任期内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表现。
(二)离任审计应完善“四种机制〞
一要凝聚审计监督的整体合力。审计部门是专门履行审计责任的国家机关,审计人员是肩负监督责任的“经济警察〞,这一角色定位决定了审计部门和审计工作者必须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组织部门作为离任审计的牵头单位,应提前向审计部门提供审计对象名单,合理安排免、审、任的时间差,为审计部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组织保证。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跟踪监督,既要为审计工作的开展排出干扰,扫清障碍,又要防止审计人员的渎职行为,使离任审计始终保持较高的信度和特有的威严。
二要落实离任审计责任制。离任审计能否板起面孔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的认真态度和负责精神,因此,必须把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要教育审计人员正确处理对国家和集体负责与对领导干部个人负责的关系,走出人际关系的怪圈,摆脱市侩作风的羁伴,按章办事、从严治审,使每一份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检验。要落实离任审计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首审负责制和误审追究制。要加强对审计结果的监督,对有争议的审计结论要认真组织复审。要完善鼓励约束机制,对严格执行审计法规,工作认真负责的审计人员要大力表扬;对工作中不负责任,以审谋私的要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积极营造谁渎职谁负责,谁违规谁受罚的监督环境。
三要强化离任审计的“阳光操作〞。在干部离任审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通报会和个别走访等形式,扩大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广泛发动群众,拓宽取证渠道,加强民主监督;要充分运用内审的成果和民主理财、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有关资料,帮助审计;要建立和完善审计结果公示制,还群众一个明白;要认真对待群众的质疑,对群众提出的疑点,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辨析真伪,不留疑点,不留空白点。
四要完善离任审计的运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经常性审计、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搞好以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为主体的民主监督,注意发挥内审、联审和会审的作用,把审计的根底工作做在平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领导干部经济活动定期通报制度,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单位和重点干部,要试行异地交流审计的制度,使审计摆脱地方保护和人情干扰,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