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十种策略分析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74658

大小:22.50KB

页数:10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十种策略分析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提高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效率 策略 分析研究 教育 教学 专业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十种策略 摘要:以初中生物课教学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和积累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我国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创新,营造充满活力的教学氛围,提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为提高我国的初中素质教育质量尽一份教师的职业责任。 关键词:生物;教学效率;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授,一直都是我国初中教学的主要方式。对于一名有责任感的生物教师而言,发挥课堂教学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果,就要通过独到的课堂教授,引导学生发挥其学习主体作用,使初中生物课的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生物学知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每位公民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生物课是中学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初中生物教学从初一就开始,对于初始接触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生来说,引入往往有着至关重要的诱导作用,课的开始如果让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有趣、值得一学,无疑地就是其今后生物课学习的引擎。生物课一般都排在每天的3、4节或下午的最后一节,到上生物课时,学生至少已经听了两种以上的学科,有些疲倦。如果照本宣科地讲下去,其收效肯定微乎其微, 必须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从心力疲倦中恢复元气。如学习《心脏》一课,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给学生准备猪心脏实物,供学生探究。有关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和亲自动手操作形成认识、发现问题,学生由旁观者变为操作者,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也能很好地去除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学生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大了。解剖猪心脏,观察心脏内部结构,共同讨论分析:“为什么从动脉灌水灌不进去?”共同比较四个部分的壁厚薄有何区别等等。边接受知识边探究知识,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有学习“伙伴”,他们之间产生心灵的共振、思维碰撞的火花;使他们的知识、技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二、饶有趣味的阅读 阅读是人的心理需求在行为上的实现,初中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积累,也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活动才得实现,正确引导和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学习和获取必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并进行有效的积累和应用,是生物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阅读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由内容到形式,反复多次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尽量短小、简练,阅读方式尽可能多样化、多元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课堂阅读妙趣横生,让学生对各种生物知识文献的阅读兴趣,时常保持在意犹未尽的状态并能促发其课外阅读的潜力。在讲解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时,发现有的学生打起了呵欠,眼神开始游离,随时按键一点屏幕切换成事先准备好的一则阅读材料:“有个人在抬商双臂、伸直颈部、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放松脊柱。怎么样?感觉很轻松吧?”其实,这是一种有益的保健方法。现代医学认为,离心脏较远的静脉血管,非常需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加速血液流回心脏。由于伸懒腰时,可引发大部分肌肉收缩,这将淤积血液赶回心脏,从而达到加速血液循环的目的,在学习之余,如果经常伸懒腰,能不断增加对大脑的刺激作用,使颈部血管舒畅地把血液输送到脑子里,让大脑得到充足的营养,消除疲劳;能使全身神经、肌肉得以舒展,促进机体平衡;能增加吸氧量,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能消除腰肌过度紧张,防止腰肌劳损,而且能及时纠正脊柱过度向前弯曲,保持健美体型。伸懒腰是一种简单而易行的活动,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你学习感到疲劳、精神差的时候,不妨把学习停下来,伸几次懒腰,让精神振作起来,大家一起伸个懒腰,放松一下吧!这时学生马上兴奋起来,纷纷效仿短文内容,接连伸了几个懒腰,这招真灵,学生眼睛开始熠熠生辉,精神劲儿一下子高涨,而且对血液循环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举两得。 三、画龙点睛的讲解 讲解是初中生物教学常用的重要形式。讲解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事实和论证原理,进行科学、有论据的逻辑推理,着重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初中生物学中有关生理功能、遗传变异等知识的教学,常应用讲解法。教师是生物课讲解的主体,学生是听讲的对象。教师的讲解,不仅只是为了解惑和授予学习的方法,还要启迪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潜能。如在讲解“肾单位”这个知识点时,我适时从讲台下变戏法般地拿出准备好的道具毛线团,果然,学生的眼球刷的全部集中到我手中的毛线团上,心急的学生快言快语“老师你拿毛线千什么,教我们织毛衣吗?”我故作神秘地说:“不织毛衣是表演摩术”,接着,我向前向上伸出左臂,同时左手握住这个两端线缠绕在外的毛线团,然后再伸出右手臂,右手臂半张半握住左手中的毛线团,做好手势,开始讲解,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或借用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来帮助自己进行理解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学生听后觉得非常形象,容易理解多了。45分钟的课堂讲解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的讲解不能照本宣科,或是囫囵吞枣,或是我行我素,而是要画龙点睛,做到:明确重点,关注热点,寻找疑点,解决难点。 四、启迪心智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正确应用这一手段能打破课堂的沉寂,使课堂教学显得生动活泼。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也只有启迪心智的提问,才能起到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应该怎样提问?在什么时候和什么情景下进行提问?提问应达到什么效果?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研究的。教师提问学生之前,要先问自己:能否回答?对自己的问答是否满意?有人置疑如何应对? 惟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有效,才是只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提问。有责任心的教师,不会使课堂提问显得盲目和随意,而会让学生逐步深入认识生物现象的本质规律,尝试着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今后继续探究和解开未解的生物之谜而启迪心智。一堂生物课上,有问有答、有讲有议、有声有色,初中生物课也就自然活了起来。 五、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初中生物概念涵盖面广,理解概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素养,便于学生主动探究,要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自觉而轻松的记忆生物学概念。例如,在细胞概念的教学中,首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动手操作观察细胞结构,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概念。让学生用一只鸡蛋与细胞做比较,发现植物细胞与鸡蛋的结构相似,对细胞的结构具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加强了对细胞结构的记忆,同时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区别点,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再进一步了解细胞中还存在其它细胞器,对其作用与区别让学生进行探究,教师指导,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六、实验教学的配合   实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引起所要学习的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出现,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例如在组织学生观察花的形态和解剖花的结构实验中,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再通过实验的完成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实验的结论。首先观察水稻花与桃花的形态,向学生提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鲜花盛开的时候会招引许多蜜蜂前来传粉?为什么水稻花盛开的时候却很少见到蜜蜂及其它昆虫前来传粉?从而使学生认识和掌握风媒花与虫媒花的形态特征上的区别。紧接着指导学生进行两种类型花的解剖,仔细观察桃花子房基部的突起结构桃花的蜜腺,弄清花蜜产生的原因。而观察水稻花结构时却没有这种蜜腺结构,使学生弄清虫媒花与风媒花的结构差异,通过解剖观察学生认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在本质属性方面的区别。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能使学生看见事物的因果关系,体现实验检验事实和证明真理的价值,坚信所学知识的正确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实验和小组协作的能力和爱科学、用科学的严谨态度和求实精神。 七、科学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活动是初中生物学习的中心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侧重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还是某一方面,都要求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中精心谋划,把学生引导得深、使学生探究得透。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给足学生提出问题的时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问题:“花生中有能量吗?”“松仁与核桃哪个能量多?”“熟花生与生花生哪个能量多”……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创设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条件,并将他们的问题集中归纳,设计出几种可行的探究课题,使每个学生都有研究的主题,在科学探究中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八、研究与合作学习的结合   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从根本上优化了学习环境,改变了学习方式。如在《保护生物圈》这一课教学时,先提出问题活动性要求,并把问题寓于活动环节过程设计当中。如“学生4人一组交流探讨课前有关环保意识的调查结果”;“科代表汇总全班数据并进行分析”;“各组讨论提出关心和保护校园环境的有效建议”;“关于垃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将全班分成几个大组,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设计探究方案,并对实施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设计观察记录的表格”;“各组交流和汇报探究结果”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的参与。今天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怎么样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 九、科学史的辅助教学 实现有效教学要以学生的高参与为前提,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情境教学是引发学生高参与的有效策略。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家不喂艰难、奋勇探索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恰当运用科学史教学,开发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不仅能展示科学发展过程,还能把科学巨匠独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利于实现有效教学。同时科学史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科学人文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品质。 十、及时交流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习是一种社会性行为,知识是合作掌握、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型的课堂组织形式虽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很难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相反,采用相对松散的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情景扮演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来,在“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如学习“生物圈为生物提供基本条件”这知识点时,我采用了扮演角色的形式,引出学生对生物生存基本条件这一内容的理解。通过学生分组角色表演,首先可以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了许多,有利于学生去表达个人的意见与看法;其次学生可以从个人的“经历”方面加深对课本知识的了解,而不是单纯的习惯性思维,什么都是唯书、唯师,缺乏思维的创造性;再次,通过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充分体现,老师可以根据出现的“意外”问题及时做出解释,从而提高老师对整个课堂教学的监控能力。如果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那么及时的反馈评价就显得必不可少,有时甚至不可避免。这时的评价可能来自教师,也可能来自学生;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动作、神态的;这样的评价是持续性的、动态化,完全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主体互动化。要注意师生互动中的及时反馈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团队而不是学生个体的评价,侧重于对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评价,而不是具体问答和扮演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是判断指导,也是肯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是分享,也是学习;而学生对教师的应对即是反馈,也是促进。 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增强教与学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保证学生能够正确地领会和系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 参考文献: [1] 黄惠萍.浅探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率的方法[J].考试周刊.2008.20 [2] 曹泽基.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07.10 [3] 陈乐东. 新课程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