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70785

大小:19.97KB

页数: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社区 工作者 队伍 现状 问题 对策 调研 报告
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今年,为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形势和社会效劳需求的变化,加快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我区推行了社区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华侨路街道由13个社委会合并调整为7个,社区规模及管辖的范围变大了,社区功能和硬件建设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社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承担的各种社会化效劳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符合,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深化社区建设开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根底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现就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提出浅显的设想和建议。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鼓楼〞的内在要求。 社区工作者处在XX县区改革、开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居民,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开展形势下,社区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办理的事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开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受助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效劳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鼓楼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社区作用发挥好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关爱文化的建设和道德秩序的构建,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气氛,社区在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中,能够起到减震器作用,也可以防止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最初的萌芽阶段。通过社区开展各类效劳帮扶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到达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开展。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钝化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第三,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完善社会效劳体系的内在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建设和谐社会,进行社会建设,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和重视,今后政府将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效劳的职能越来越多的由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承担,以社会力量开展社会事业,推动“政社分开〞。社会工作队伍也将不断开展壮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效劳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加强公共效劳和公共管理,降低公共效劳本钱,提高公共效劳质量,改进公共效劳效率。发挥社区工作者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效劳,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 二、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状况和存在主要问题 2022年社区体制改革以来,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根本能够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但是,与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与社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社区的效劳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的新形势、新变化来说,目前这支队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我街道现有的50多名社区专职工作者特征表现在: 1、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男性工作者不到总数的20%,不利于社会群众工作的开展; 2、年龄结构不合理。呈现“两头小中间大〞(40至50岁居多),平均年龄45.5岁,新生力量相当薄弱; 3、知识结构不如人意。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近70%,但绝大多数不是在校文凭,没有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背景,而且知识更新的进度不理想; 4、社工来源单一。大多为中小企业下岗内退人员、个体经营者、随军家属,没有从事过管理工作的经历,普遍缺乏社区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社区党务工作者严重缺乏,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难以实现。由于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偏低,社会认知度不高,难以吸收高层次的人才,制约了社区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国在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中,没有将社区工作者列入其中,因此,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对大多数社工而言,他们不知道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专业归属。还有少数不具备要求的工作者,进社区工作的目的,只是找一份安稳的收入贴补家用,没有把社区工作作为一项职业对待,开拓进取意识不强,工作标准不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欠缺。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制约了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深化和拓展,削弱了社区工作的创新和开展能力。 三、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对策 笔者认为职业化社区工作者应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包括理论知识、文化知识和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现代科学管理、法律知识、公关知识等。能力包括洞察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创新能力、社会调查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建议要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长期的规划,建立健全资格认证制度、注册登记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目标考核制度、评选表彰制度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职业体系,通过标准程序,加强社区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藏,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1、建立选拔任用机制。严格、标准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入口〞,即推行职业资质准入制度,参照现行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持证上岗的做法,从源头上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素质问题。构建民主开放的考试录用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标准笔试、面试、考核、聘任等法定民主程序,优先录用相关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吸纳一批年富力强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去。 2、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根据社区工作实际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再教育、再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专业化水平。可采取正规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依托区委党校建立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标准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及培训内容,也可借助驻区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引入现代社区理论,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沟通协调能力、筹划活动能力、组织实施能力、掌握运用现代办公手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宣传煽动能力、调解矛盾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3、制定竞争鼓励机制。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保护社区工作者,支持和帮助他们依法行使政府赋予的职权,通过举办社工论坛、经验交流、开展社区“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业务能力竞赛等形式,培养社区业务骨干和行业标兵,塑造现代社区工作者群体形象。选送社区优秀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对于有创新思维、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广泛宣传,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赢得社会广泛的尊重。 4、建立健全考核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奖惩制度,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相应的年度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发挥考核成果的应用价值。公开考核结果,并把百分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的重要参考,并与每个人的收入挂钩。实行优胜劣汰,畅通“出口〞,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鼓励与约束相联的考评体系。 5、落实待遇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年收入自然增长机制,结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实绩,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报酬和相关福利,确保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本地职工上一年度的人均收入水平。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效劳设施,不断适应社会建设的开展要求和居民群众的效劳需求。落实社会保障政策,鼓励社区工作者努力为社区建设多做奉献。 第7页 共7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