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小银行发展及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问题研究分析财务管理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70780

大小:68KB

页数:12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中小银行发展及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问题研究分析 财务管理专业 中小 银行 发展 中小企业 融资 支持 问题 研究 分析 财务管理 专业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促进科技创新和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等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关键词 中小企业;中小银行;融资 引言 一、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概述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融资成为一个企业日益关注的问题,融资决策成为企业决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时候甚至成为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决策。融资问题得到我国企业空前的关注。企业的市场价值是企业自有资本价值与债务资本价值的总和,因为各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净收益、税收以及债权人对企业所有权的认可程度等存在的差异,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函数和收益成本等约束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以确定最债的融资结构,从而使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一个合理的融资结构不仅有效地决定企业市场价值,同时对企业的融资成本、企业产权分配、治理结构以及通过资本市场对整个总体经济的增长等多方面都有一定影响。这就是经济学上的企业融资理论,或者称为融资结构理论。 对于企业融资理论的研究,从研究方式来划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体系:一是以杜兰特殊性为主的早期企业融资理论学派。二是以MM理论为中心的现代企业中央电视台资理论学派,此学派前面承接了杜兰特等人的观点,往后主要形成两个分支:一支是税差学派,主要研究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之间的税差与企业融资结构的关系,另一支是破产成本学派,主要研究企业破产成本对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问题,这两个分支最后再归结形成平衡理论,主要研究企业最优融资结构取决于各种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第三个分支就是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的发展,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对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新优序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信号理论等等。本文将根据适用、具有启发意义、影响广泛这几个标准,对其中部分理论进行简单介绍。 (一)MM理论 1958年,美国学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论文《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他根据两人姓名,将文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命名为MM理论。MM理论是在对早期净营业收益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它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企业的价值与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发行债券或发行股票无关的理论。该文深入考察了企业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这一论断简洁、深刻,在理论界引起很大反响。MM理论至今仍被人时时提起,并不是因为它的出人意料的结论,它是有理论依据的。MM理论有严格的假设前提,这些假定条件是: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凤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尽管这个模型一点也不真实,但它为分析研究融资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和框架。 (二)平衡理论 广义概念上讲,整个企业融资理论体系就是一个完整的“平衡”体系,是说企业融资理论都在研究融资结构的成本与权益的平衡问题。这里介绍的平衡理论是70年代中期形成的“在负债的税收收益与破产成本现值之间进行平衡”而得到一个最优融资结构的理论。平衡理论的模型基本来于MM理论的修正模型,该理论把MM理论看成只是在完全和完美市场条件下才成立的理论,而现实市场是不完全的和不完美的,其中税收制度和破产惩罚制度就职市场不完全与不完善的重要体现。 (三)企业融资的新优序列理论 进入70年代以后,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不对称住处研究理论得到重大发展和突破,众多学者也开始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来研究企业融资结构问题,并发表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文章,把企业融资理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总体而言,这些理论研究并不是 继续延续以前企业融资理论中只注重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对企业最优融资结构的影响,而是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信号”、“动机”、“激励”等概念,从企业“内部因素”来展开对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将早期和现代企业融资理论中的平衡问题转化为结构或制 度设计问题,为企业融资理论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的方向。该研究工作中较早出成果的是 经济学者唐纳森,他提出了“优序融资”的概念,其基本点是:在住处不对称情况下,(1)企业将以各种借口避免发行普通股或其他风险证券来取得对投资项目的融资。(2)为使内部融资能满足达到正常权益投资收益率的投资需要,企业必须要确定一个目标股利比率。(3)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企业才会计划通过向外部融资以解决其部分融资需要,而且会从发行风险较低的证券开始。梅耶斯在优序融资要领的引导下,考察了不对称住处对融资成本的影响,系统的提出了“优序融资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对称住处会促使企业尽可能少用股票融资,因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时,会被市场误解,认为其前景不佳,由此新股发行总会使股价下跌。因此,其优序融资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偏好债券融资。这一“先后顺序”论在美国1965-1982年企业融资结构中得到证实。这段时期美国企业内部积累资金占资金来源总额的61%;发行债券占23%,发行股票仅占2.7%。 (四)控制权理论 控制权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企业融资结构在决定企业收入流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属于该理论学派的哈里斯———雷斯夫模型主要探讨了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所引发的代理成本问题,得到如下结论:管理者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从股东的最大利益出发的,因此他们必须要被监督和戒律,而债务正是作为一种惩戒工具,债务不仅使股东具有法律上的权利强制管理者有提供有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让股东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决定是否继续经营,还是进行清偿,所以“最优的负债数理取决于在信息和惩戒管理者机会的价值与发生调查成本的概率之间的平衡” 二、 我国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现状 我国中小银行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为我国银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一些新 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手段。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金融服务要求, 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竞争,从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市场定位是否合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金融组织的市场定位准确与否是关系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中小规模的银行如果能够找准自己在金融市场的中位置,集中优势,发展特色服务,同样能够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丰厚的回报。准确的市场定位对于资本金规模比较小,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经营区域比较狭窄的城市商业银行而言更加重要。首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将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将更加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会 越发明显。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不仅有利于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构成坚实的利润增 长点,而且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摆脱外部竞争压力,改善经营环境,迎接金融国际化和国内 外金融巨鳄的挑战。再次,城市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能很好地分散金融风险。如果以小规 模资金为大项目提供信贷,风险巨大。而定位中小企业就能防止银行因金融功能错位而诱发 的经营风险。最后,关系型借贷形成后,借贷双方会形成一种锁定效应。表现在:一是中小 企业的软信息被银行掌握,加快了银行的决策时间,因此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增加:而是如果 更换借贷银行,新的银行必然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成本来收集以及处理信息,在短时间内向 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的可能性降低。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并县级网点,向大城市收缩,以大中型客户和大中型项目为服务对象。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营业网点主要设立在大中城市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金融需求。这就客观上要求满足基层金融需求的中小银行,而社区银行还没有建立,广大城市商业银行就当仁不让。 三、 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目前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渠道仍是银行,但从总体上讲,国有商业银行首先保障国有大中型企业融资需求投放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在同等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的投放天平是倾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其次,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偏高。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额小,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单位贷款成本明显偏高,故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再次,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规范。各金融机构业务趋同,市场趋同,真正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同时,商业性金融机构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而不向中小企业承包贷款。 (一) 银行价值取向和市场定位需要调整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银行业中,准确的市场定位愈发重要。银行的市场定位是指银行对其核心业务、主客户群以及主要竞争地的认定和确定,通常用“C.A.P”模型表述。“C.A.P”模型中客户(01比O、竞争地(Aiella)和产品(Pro血ct),形象地描述了银行所具有的潜在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决策。一般说来,资本实力和规模越小的银行,拥有的专有行业技术资源就越少,市场细分的作用就更加明显,应该在差异化市场上选择、确定“C.A.P”的最佳组户之‘而现实的情况是,城市商业银行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样,以大企业大项目为自己的主要服务目标。许多城市商业银行没有对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自身实力进行细致、科学、准确的分析,更没有严密的市场细分,不是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发挥与中小企业的信息优势进行特色定位战略,而是无视其与国有大商业银行在制度结构、信用保障、资金规模、网络覆盖范围、技术实力等方面的极大差异,自不量力地挑战大银行,普遍偏离了自己的战略宗旨和方向,最终造成自身经营的困难。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表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众多城市商业银行目标市场模糊。有的即使有确定的目标市场,却未能通过特色的服务在特定的细分市场中树立鲜明的并为广大客户所认知的市场形象和声望,而是采取了极端相似的市场定位。忽视了各自在组建时间长短、经营规模大小、人员素质高低、地方经济的发达状况和当地金融竞争程度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缺乏自己的经营特色,往往只注意到经营性质、职能、业务范围等方面的相同特点,盲目跟从或效仿。金融机构市场定位策略有两类:跟随性市场定位和差异性市场定位。中小银行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专门技术的稀缺性,以及理论上存在的“C一A一P”组合的无限多样性,不适合采取跟随型市场定位战略。而城市商业银行却恰恰相反,主要在未作细分的批发业务市场上展开,并集中体现在传统银行业务上(包括存贷款和结算等),特别是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实力较强的进出口企业为主要竞争目标。这使得银行客户的选择面十分狭小,同一区域内各家银行的客户基本相同。银行对市场上现有的好客户竟相提供资金,造成资金供过于求的状况,形成买方市场,加大了成本。而其他一些客户,特别是一些潜在的中小企业客户,又得不到及时的贷款支持。这显然不利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贷款对象偏重于大型国有企业,偏重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报告,2004年,对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三个有代表性省份的加个城市商业银行的运营情况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最大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单一客户率)和前十位客户贷款额占净资产的比重都远远超过风险集中管理度的要求。如果按贷款对象进行划分.城市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500人以上大型私企、100一500人中型私企以及地方政府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平均分别为17%、14.5%、18%和6.7%,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