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doc
下载文档

ID:669260

大小:62KB

页数:1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大学生 就业 现状 对策 分析 人力资源 管理 专业
名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高等教育的普及力度也在进一步的加强,这是一件无可否认的好事情,但是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演越烈,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这种形势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可争议的问题,读大学已非以前所说的:迈进大学,就相当于踏上成功的道路,等于拿到了一张成功的保证书,等于未来一片光明。 经过了近六年的高等学校的大量扩招,高校的号称“精英教育”阶段迅速向大众化教育的速度迈进,截止2004年,中国的高校的在校生人数达2000万以上,在23岁以上同龄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超过19%,现在高校的在校生更不容说,如此多的大学生必会引起一个问题,那就是同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多,就业竞争必定加大。 综合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培养模式和大学生本身就业观念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政府政策 高校专业结构 就业 目 录 前 言………………………………………………………………………………… 1 一 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 2 (一) 大学生数量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3 (二) 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毕业生择业观念偏差和就业观念…… 4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5 (四) 高校在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与专业设置模式上工作不到位……… 6 (五) 二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原因分析……………………………………………… 8 (一) 政府政策就业制度不到位影响大学生就业…………………………9 (二)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大学生就业…………………………………10 (三) 高校专业结构设置和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脱轨……………………11 (四) 毕业生就业观念落后和期望值过高影响大学生就业………………12 (五) 人口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3 三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14 (一) 加强政府调控,深化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15 (二) 深化高校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16 (三)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17 四 结论………………………………………………………………………… 18 (一) 结论……………………………………………………………………19 参 考 文 献…………………………………………………………………………20 致 谢…………………………………………………………………………… 21 前言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从近年来的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就业率下降。而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大学生就业参与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明程度,是中国社会转型与高增长的短期不平衡问题在就业领域的一个显现。长期失业可能降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既浪费今天的人力资源,同时也降低未来的劳动生产力,增加了长期社会成本。因此,大学生就业状况及其工作幸福感,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未来的显性标识,同时它还将长期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社会价值观塑造、社会文化思潮取舍、社会行为内化与凝固,甚至它还潜移默化地生成与改变国家的民族性。综合来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因素、个人因素、教育结构、供求关系、相关政策。如何让大学生了解现在面临的就业问题, 如何来面对就业,以及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积极应对就业,本文给于了详细的解说,希望能对广大的毕业大学生能在找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一、 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的严峻性 (一) 大学生数量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比2006年增加85万人,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预计今后三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就这种趋势看来,大学生今后就业将举步为艰。 今年从整体状况看,计算机及服务行业还是保持着几年来的稳定发展。很多人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认为今年的就业市场一定异常紧张,硝烟弥漫,甚至出现低迷的状态。但市场需求并不低迷。今年的职位数量比去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热门职业有工程、技术、研发;销售、业务拓展;市场、广告、公关;行政、文员、翻译;经营与项目管理;财务、审计、商务;教师、医生;设计、创意、网页制作;生产、质控、安检;咨询、分析、经纪人;人力资源、培训;后勤、采购、仓库、物流;记者、编辑;法律事务。今年有几大行业明显地升温。首当其冲就是房地产。今年房地产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约有50%的增长率。仅从中华英才网发布的数据看,平均每月房产方面的职位数都在7000人左右。建筑、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以下特点:以管理人才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或职称,现在企业非常青睐持有一定职业资格证书的熟练技术人员;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多项薪资调查显示,生物制药收入位列最高,特别是医药代表、中高级管理和技术研发等职位的薪酬收入可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1.5—2倍。在各个人才网站的行业排名中,生物、制药、保健、医药不断跳升,已经进入前十。据介绍,IT行业今年整体情况平稳,在泡沫破灭后,该行业沉淀了许多,对人才需求正日益严苛。 调查发现,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78.38%,58.02%和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 (二) 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毕业生择业观念偏差和就业观念 近年来高校的大量扩招,提高了大学入学率,在选拔人才的水平标准上大大的降低了,致使大学生的“质量”下降了。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在不断的增加,而上一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还在拼命的找工作,甚至几届毕业的学生都互相成了竞争对手。大学生在社会已经是相当地普遍了。 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社会对其安排的就业岗位也必定要求增加,但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在满足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以外,仍有相当一部分的未能够找到对口的工作,造成了人才过剩的局面,这是一个大大的人才资源浪费。 一部分的大学生仍然抱着“我是天之骄子”的心态去找工作,这主要是受到“精英教育”的影响,在应聘时,往往“左挑右拣”,并且提出一些为用人单位所不能接受的条件,例如薪酬的最低标准是多少、福利要好、假期要多等等。这些都是应聘工作时的禁区,最为用人单位所反感的,这种结果往往是应聘失败,除非他有非一般的才能,才会为用人单位所挽留,否则必定遭到用人单位的当面拒接,因为大学生实在太多了,他们可以大量地细细地挑选,在选拔人才方面更加注意,人才是影响一个公司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方面容不得半点马虎,所以那些抱着“天之骄子”想法的人,他们不会看好的,这就要求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一定要摆正,在应聘工作时迎合用人单位的“口味”,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会增加应聘工作的成功率。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存在这大大的偏差,在他们看来,去一家大公司当个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是小小的领导那才算真正的就业,而在一些实在不怎么强的名不经传的企业就不算就业,甚至觉得羞耻,这个就业的偏差往往影响着他们在应聘时把目标投在一些大公司的招聘管理人员上,而对那些对自己有好的“用武之地”但现况不是很强的小公司不屑一顾。孰不知,那些大公司的招聘要求都是多少年的经验以上,对刚走出校门的学子,从哪里来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了他们应聘的失败,但是还是不能掉开那择业的偏差错误,抛不开自己是某某名牌高校的毕业生的架子,降低目标要求去选择小公司或者去大公司的基层当个普通的职员。就是因为就业期望值过高,使不少大学生错过了就业机会。大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到待遇好、工作环境好的单位就业,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很多高校的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期,在他们的头脑里,金领白领才是自己的就业期望,而去工厂当个技术人员,摆弄机械这样的辛苦的工作就不算入流的职业,就是因为这种的就业观念,结果学机械的不愿下车间,学建筑的不愿跑工地.学管理的不愿跑市场等。但是现在普遍缺的是技术型的人才,偏偏学技术的又不愿意到工厂工作,他们期望去公司当个白领,坐在办公室享受舒适的生活,结果是一些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两难局面。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除了高校毕业生自身的问题,部分高校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仍然做的不到位。在缺乏就业指导,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时,存在很多的疑虑,诸如“我毕业后该干什么?我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我能获得想要的职位吗?等等。受中国长期的教育体制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有了相当的脱节。大学生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学习与生活,对社会的各业知识知之甚少,造成部分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和相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往往会觉得自己的前途非常迷惘,这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就业。 (四) 高校在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与专业设置模式上工作不到位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的工作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等和社会需求存在的很大的差异。 不少学校片面追求高层次,中专升大专、大专升本科,本科院校争上硕士点、博士点,这似乎已成为一种时髦。在追求高层次办学过程中,一些过去十分有专业特色或专业优势的学校放弃了自己的特点,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从而导致人才培养规格雷同,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高校的科研职能不断被强化,硕士生、博士生的招生比例大幅度上升,使得有经验、有学识的教授忙于指导研究生、博士生,忙于科研,根本无暇顾及本科生的教学和指导,本科教育日益受到冷落,教育质量呈下滑趋势,由此导致毕业生竞争力下降。     (1)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不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不研究社会需求,不问办学条件,缺乏专业建设长远规划,一哄而上,片面追求种类多、数量多、名称新,专业设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了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并存的矛盾。还有一些大学专业设置过细,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有所差距,适应面窄,影响就业。此外,一些学校为争夺生源,未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导致一些热门专业遍地开花,专业趋同化非常严重,以至于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刚入学事实上就被打入了就业难的冷宫。这些学校由于人才定位不准,在招生时往往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不顾社会需求,不顾专业师资条件,导致教育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太多的高校将专业分得太细,学生也不知道自学相关业务,遇到有些问题稍稍跨越这一领域,他们就手足无措,无法处理任何问题。因此,许多企业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过细,否则和技校也无太大差别。     (2)人才培养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经济影响下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和能力培养,忽视了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不够,使得毕业生缺乏人文精神,缺乏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导致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从而严重影响学生就业。 目前有很多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