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以银行为例开题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8532

大小:27.43KB

页数:1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银行 企业 信贷 产品 创新 研究 开题 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 题目: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研究-以X银行为例 学位类型: 专业学位 学 院: MBA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23 年 06 月 20 日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选题背景 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愈渐活泼,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在建设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的时候,小微企业的数量正年年攀高,其高速的开展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非常大的推重作用。但是由于自身的特点,小微企业很难得到壮大的时机,贷款者很难青睐他们,影响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开展。从现在阶段国家的小微企业在贷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来研究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 众所周知,2023年金融危机的后遗症在近两年加速显现,面对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国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经济组建进入平稳开展的阶段,小微企业也逐渐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开展的中坚力量[1],对于我国经济的开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在GDP的奉献、税收的创造以及给劳工者提供广阔就业时机的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资金相对较少的小微企业形势无疑更加严峻,使本来先天缺乏的小微企业面临更大的考验,资金链问题的持续与否是决定小微企业走向成败的关键,但是大中型企业相比,不管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甚至是民间融资,在实际操作上对小微企业表现的并不是那么善意。 因此有必要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做一个全面的分析,透彻了解其内外在原因,国外有很多小微企业在获取资本注入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参照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大数据环境,为国内银行业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提出假设干建议。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 本课题在理论方面主要注重总结与提炼,更主要的意义表达在应用方面:贷款平台和财团应该加强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力度,同时又要防止小微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金融机构在此方面的瓶颈,开展小微业务的重点就落在了怎样处理自身的本钱与收益问题上。本论文重点从小微企业获取资本注入艰难的现状,通过自己搜集的背景资料和工作经验,结合现有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理论,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尤其是在构建差异化的金融政策与产品、提高自身风险范防水平上给部门金融机构以启示,同时,针对经济下行期的局部小微行业给出相对应的方案,希望一些根本的理念和创新之处能够用之于实际。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不少于5000字〕 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研究,在国内来讲尚处在一个初始研究阶段,大致现在是分为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就银行业来说,探讨如何平衡自身经营开展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如何创新贷款产品与模式,设计出更加贴合小微企业需求的融资方式[2]。二零一零年李雪梅在他的研究文章“金融业如何进一部完善小企业金融效劳〞中提出了这样的结论,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改变传统的信贷业务作业模式,必须要对市场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6]。 其次是对国家政策领域的研究,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逐步取消政府为小微企业设置的各种障碍,降低投资平台的审核本钱,出台政策让更多的商业平台参与进来,让各方面都有利可得[7]。2023年有学者指出应考虑我国缓慢而有力的改革对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所设下的障碍。另外,李娟(2023)等人也指出政府的扶持力度低,办事拖拉,一件很小事往往需要很多证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办下来,同时也指出很大程度上存在效率低下、管理秩序混乱等方面的问题[4]。 此外,还有一局部研究是从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出发,在谋求自身生产力扩大的根底上急需进行技术改造,以增加其受信度,争取外界更多低本钱的融资渠道。早在1990年的时候我国的专家学者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由于小微企业的数量庞大,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企业登记信息变化快,经常导致与银行登记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该现象被认为是小微企业难获得资本注入的主要因素[3]。何光芒和杨咸月二零零年研究的文献,从担保方式方面分析了小微企业被许多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原因[8];彭凯和向宇2023年提出我国小微企业开展具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观念、风险、人力方面的多重困难[5]。二零零七年何德旭等一批中国学者得出这样的结论,就目前来说,小微企业作为商业银行信贷的主体之一,仍然存在自身问题,如管理不标准、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9]。 目前国内研究大多是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与应用体系,更多停留在制度设计层面。相对于国内,国外研究开始时期较早,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陆续受到关注,国外研究人员分别在1990、1994年提到了一个处于创业初期的公司,他们的资金来源仅仅只限于内部人员的集资和生产所得的利润[10]“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连续资本支持〞中,对信贷的实操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其文章中提到,小微企业由于底子较差等问题,更加需要政府、社会等机构加大力度支持其开展壮大,以不断挖掘小微企业的开展潜力。另一方面,对小微业务的分析与忧虑也从未停止[11],史蒂夫.贝克〔2023〕在谨防小额信贷中提出了对支持小微业务的担忧,马丁.杜鲁斯〔2023〕同样也曾在文章中分析过葡萄牙小型出口商面临的种种开展壁垒[12]。 总之,西方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现在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研讨团队,并开展了大量的定价、估价模型及实际应用的贷款技术,但是这种技术分析,往往只能分析其中某一个方面,在系统的、全面的分析问题上尚有所欠缺。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而言,风险管理是一个新课题,到目前为止中国商业银行业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各商业银行均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警示,以及国内各家银行不良贷款形势的愈加严峻,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在近年来也开始对银行风险进行大量研究。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却大大超前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实践。有关银行和金融风险的专著就己经出版了二十余部,专题论文的数量就更多了。中国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的探讨可以归结为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21世纪80年代中后期。1985年,中国国有银行的企业化改革作为深化中国金融改革的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思路被提了出来,在1986年中国企业破产法公布以后,银行也要被当成企业对待,经济金融理论界,围绕中国银行业是否面临风险、为什么具有风险等进行了探讨,其主旨在于建立现代银行风险观。 第二个时期:是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一是讨论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金融风险和银行风险问题;二是以化解银行不良信贷资产为契机所推动的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商业银行风险问题的研究;三是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过程中,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问题日益突出,以此为契机,以围绕银行信贷资产的保全为核心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得以逐步深入;四是亚洲金融危机所推动的经济金融理论界对金融风险问题的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最初是以化解已形成的不良信贷资产为中心内容,主要是寻找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然后是寻找化解之的方法,也是一种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后来才把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放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来研究,从经济体制转轨、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周期、商业循环等角度考察中国银行业的风险问题,研究也逐渐随之从各方面走向深化。 就目前的研究而言,己经远远超过了对于什么是银行风险、什么是银行风险管理、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分析,更多地注重于对于银行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风险监测和预警、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银行风险的化解等的研究。就迄今为止的研究而言,各方面的研究均已较为深入,但是,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便是没能结合中国金融运行的客观现实,系统性地分析银行风险产生的体制性内在原因,也没有能够结合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特性,因此,目前的研究更没有能够提出一整套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银行风险的政策体系。 国外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研究比拟成熟,已形成一套完备的风险管理理论和应用体系。当前国际金融界对金融风险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经济学理论界对金融风险的研究,一是表达在金融业新的行业标准中的对金融风险问题的认识。经济学理论界对金融风险进行的研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针对特定的金融危机进行的案例分析。如R.Bonte、C.Burnside、M.Eiehenbaum等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这些作者都指出了这场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是亚洲的新兴经济中缺乏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对危机发生过程的分析以及对成熟的西方金融中金融监管体制和亚洲新兴国家中金融监管制度的比拟,这些研究都以有力的材料证明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根源是制度性的而不在于投机资本的冲击。另一类研究对现有的金融体制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以及其成效进行深入的分析,这一类研究又可分为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种,前者如P.JaCkson对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对降低金融风险的效果作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其分析涉及到世界上各个主要国家的银行,还有Angelopoulosandal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的背景下来分析银行风险的管理问题。后者大多是对风险防范的操作层面进行技术性的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根本上都是从银行内部的运行体制的角度来分析银行风险管理问题,其代表作有Brink,Glantz和Greuningandal。也有不少学者从银行和外部市场的关系上来分析银行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如Brunindal和Saundersandal。金融管理权威机构对防范金融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和所提出的行业标准虽然一般不作深入的学理上的论述,但是在这些措施和标准上一般都表达了金融界对金融风险问题的共识,因此很值得我们注意。在目前对金融风险防范影响最大的当数巴塞尔协议。早在1975年,西方十国为了解决银行业日益国际化带来的问题,成立了监督银行国际活动的协调机构巴塞尔委员会,此委员会随即公布了一个被称为巴塞尔协议的对银行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监督的原那么,1985年这个协议又根据新的形势作了修改。巴塞尔协议主要是对国际间银行监管的责任进行了划分。到了1988年,鉴于国际间银行风险的日益增大,巴塞尔委员会又正式通过了一个关于统一国际银行的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报告,这个报告制定了银行资本与资产比率的计算方法,并确定了到达所规定的资本一资产比率的过渡日程。巴塞尔协议和巴塞尔报告的内容表现了当前国际银行业把保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看作是防范银行风险的关键的观点。 〔一〕信贷产品标准化方面 信贷产品标准化方面,大中型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点,通过对信贷客户类型细分,积极开发一系列标准化产品。 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城市商业性银行对信贷产品的深度研究能力有限,在制定标准化信贷产品的时候不需要开发一系列完备的信贷产品系列,而是结合当地经济政策环境及小微企业开展情况,选择根底大、需求相似的细分市场进行研发,形成具有特色的标准化产品系列,发挥“少而精〞的优势。例如,杭州银行针对当地基数大的特殊行业推出了适合大型百货商场供给商的小微企业的“百货贷〞、休闲效劳行业小微企业的“连锁贷〞、适合专业市场个体工商户的“租金贷〞、超市供给商小微企业的“超前贷〞等标准化信贷产品。 〔二〕组织管理结构方面 组织管理结构方面,虽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总行和分行能够下放一定审批权限给“信贷工厂〞,但实际多实行双线管理机制,即钻石团队同时受中小企业中心和地方支行共同管理,团队及成员的具体业务指标、日常培训等工作由中小企业中心负责,但业绩考核仍按照原来的行政层级进行操作。 而规模相对较小的城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单线审批、直接授权。例如,中国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实行三级结构分成管理,一级分行负责管理、二级分行负责经营、支行负责销售,而杭州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实行总行、分行两级管理机制,总行信贷经理和支行信贷经理具有同样审批权限,这样就使得中小企业信贷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