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docx
下载文档

ID:668489

大小:21.88KB

页数: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精准 扶贫 生态环境 保护 调研 报告
精准扶贫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调研报告 地方社区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生态保护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地方社区的扶贫对生物多样性有很大的奉献。对于有着良好生态资源但经济欠兴旺的xx保护区同边村社而言,应把扶贫工作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在开展精准扶贫中把握精准施策,安排精准落地,落实精准推进,围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开展理念,坚持“在开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探索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开发协调开展之路。 一、根本情况 xxx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包帮xx乡xx村,干部职工结对帮扶9个村民小组86户251人。xx村隶属xx省xx市xx县xx乡,是xx保护区周边经济不兴旺地区中的贫困村落之一,地处xx乡西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7.5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距xx县城120公里。xx、xx等1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430户1546人,劳动力780人。贫困人口165户502人,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全村国土面积7.5平方公里,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500毫米。有耕地面积1704亩,人均耕地1.23亩,林地1202300亩。202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580元。全村党员44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就要充分找准客观和主观存在的问题。客观因素有:一是农业根底设施薄弱,村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开展滞后,涉及农村道路、平安饮水、清洁能源亟待解决,医疗、文化等公共效劳水平尚需提高。未通达村组路四个社;二是农民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开展步伐,文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风气习俗仍然存在;三是缺失致富带头人;四是村开展源动力缺乏,无村集体经济,对村里根底建设无能力投入。 主观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职工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局部干部职工有畏难情绪,认为扶贫主要抓好所在村的根底设施建设,到户的就不细做了;二是个别干部职工缺乏农村工作经验,脱贫致富举措不够科学合理;三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极少局部贫困户在规定时限难于彻底脱贫致富。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强大合力。直面问题是勇气,解决问题是水平,坚持问题导向,找准问题、聚焦问题,就能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赢这场硬仗奠定良好根底。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因病致贫。86户贫困户中因残致贫1户,因病致贫的占6%;二是因学致贫。受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6.8%;三是因缺技术致贫。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年轻劳动力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只能选苦力型工种。因缺技术而致贫的占25%;四是因缺经济致贫。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因缺经济而致贫的占18.7%;五是因缺劳动力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根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因缺劳动力而致贫的占13.5%;六是因灾致贫,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导致了农民生产的不稳定,损失较大。因灾致贫的占2023%。七是因其它原因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20%。 四、扶贫目标 针对xx村贫困现状,通过进村入户调查摸底,屡次商讨,拟定了扶贫开展规划。力争在2023年前,通过工程拉动、产业带动、包户促动、整体推动的方式,把xx村打造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对推进精准扶贫的建议 把精准扶贫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充分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生态产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然之路。 找准扶贫开展的着力点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相结合的策略,关键是要找到市场对经济欠兴旺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需求,找到经济欠兴旺地区、贫困群众和产业开展之间的着力点。无论是精准扶贫“造血功能〞的建设,还是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开展,都离不开市场经济的认可和实现。现代市场需求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生态和环保。因此,经济欠兴旺地区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精准扶贫,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根本,以制度为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局面。一要推动绿色生态为重点的产业开发。要在开展蔬菜、畜禽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开展花椒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将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重点开发市场前景广、比较优势显、产品附加值高、带动农民增收能力强的生态特色产业,逐步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突出开展设施农业,着力打造花椒核桃魔芋种植。规划种植花椒500,魔芋202300亩,腊虫500亩,核桃800亩,同时对已种植的核桃、花椒进行补植补造。引导群众加强对核桃、花椒的种植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二要大力开展规模养牛、养猪、林下养鸡等养殖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形成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规划3-5户养牛大户,4-6户养猪大户,鼓励2户群众到本村的羊角垴社去种魔芋和养鸡,开展林下种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注意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开展。三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核桃、魔芋产业合作社和养殖产业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实行产业化经营,彻底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带动贫困户开展产业、增加收入。四要加大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科技兴农力度。要把生态产业开发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开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多层次提升村民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加强对贫困农民扶贫技能培训,根据xx乡xx村的实际需求,聘请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和农产品方面的专家到村开展农业科技、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咨询、培训,提高贫困户的劳动技能,提高农林作物的产出水平。调动贫困农民利用生态建设增收的积极性,努力转变农民种养观念,推广生态农业科技,实行生态种养,以科技效劳促进29户贫困农民增产增收。 (二)找准精准扶贫的落脚点 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好“怎么扶〞是精准扶贫落脚点的问题。一是开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保护区资源权属问题致使管护和平安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保护区管理条例〞(管理者)和物权法(林权所有者)的矛盾,对保护区周边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是解决精准扶贫和生态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方法。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四是开展教育脱贫一批,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根底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加强对村民的专业技术培训,到达扶志(志气)、扶知(知识)、扶智(智慧)的有机统一,为xx村实现整体脱贫奠定根底。五是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局部丧失劳动能力的7户由社会保障来兜底。 (三)找准精准扶贫的立足点 加强根底设施建设,综合整治村居环境。按照扶贫对象实际需求和自身特点,围绕饮水、道路等贫困群体最关心的问题,加强群众受益最直接的生态环境根底设施建设,开展自然环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清洁等生态综合治理措施,加快推进道路、供排水、新能源等根底设施建设,全面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畜粪便的高效利用和生活垃圾、污水的有效整治,推进家居生活清洁化。规划新修通组公路26.5千米,建到户户间道820230平方米,建取水池5个,蓄水池2023个,入户管道20.15千米,改造危房50户。使贫困群体既享受到扶贫的效果,也美化了生态环境。 (四)找准精准扶贫的支撑点 积极协调危房改造、特色农业种植、根底设施建设等相关工程。为扶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助推扶贫攻坚,用政策调动企业扶贫的积极性,并对农民开展产业、生产经营予以鼓励和支持。要积极协调金融、扶贫和房建等部门为扶贫融资予以大力支持,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更多的提供一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及专项资金拨付。这样,既可以减轻包保单位的负担和压力,又能确保扶贫目标的实现。要在工程上给予支持。工程扶贫、工程拉动,是农村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在各贫困村争取工程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使他们通过工程的实施和拉动,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五)找准精准扶贫的辐射点 加快开展农村社会事业。深入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加强村级卫生所的建设投入,健全卫生效劳体系。联系热心公益的企业共建,帮扶品学兼优的学子,扶持他们完成学业,减轻农村家庭负担。加快建立、完善五保和贫困老人的救助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水平。针对村小学教师缺乏,师资水平低的现状,开展支教扶贫,同时依托国培方案对村小学教师进行专业教育培训。 (六)找准精准扶贫的稳定点 完善制度机制建设。一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产业信用品牌,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既要鼓励经济欠兴旺地区坚决“守住绿水青山〞的信心和决心,也要防止出现因环境保护而跟不上社会整体开展步伐、守着绿水青山“饿饭〞的为难局面,确保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持续开展,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与环境、开展与保护的矛盾。二要建好班子,提升农民素质。贫困村能否脱贫,村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素质是关键。要把那些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三委班子,建设一支永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三要落实责任考核制。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开展全局。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加强督察问责;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鼓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四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只有重视发挥广阔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七)找准精准扶贫的结合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工作有着极大的关联性和契合性。生态文明建设以可持续开展观作为目标指向,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问题。精准扶贫解决的是社会中处于贫困状态的人群、贫困地区的开展问题,是可持续开展观对国家经济社会开展的内在要求。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往往是阻碍贫困问题解决的根本原因。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充分依托贫困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开展生态产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然之路。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开展生产力的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经济欠兴旺地区开展的根本原那么,抓好精准扶贫,减少贫困人口,从根本上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只有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改善生态环境,让贫困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第9页 共9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