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docx
下载文档

ID:664940

大小:20.56KB

页数:4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4-14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构建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分析研究 教育教学专业 构建 互助 同行 学习 共同体 分析研究 教育 教学 专业
建立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习群体”,是支撑以知识建构与意义协商为内涵的学习平台,是信息时代知识创生的社会基础,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学习共同体”最早的研究点源于非正规学习环境中成功学习现象的分析,人们发现学习者参与某种学习,并非花大量的时间简单地记忆别人所教授的内容,而是通过学习群体获得达成重要目标进行协作学习和协同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Team Teaching(T.T)教学法(协作教学),它也是由“学习共同体”衍生。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探究者共同体”的观点,他强调共同体中共同的了解不仅包括目的、知识、信仰、期望等,还包括达到这些共同性的沟通过程。 美国著名教育政策学家达琳—哈蒙德(Darling-Hammond)认为,学校、家庭与社区紧密联系,形成学习共同体,是构成支持儿童成长的关系系统的必要途径,也是深入了解儿童的重要途径。 佐藤学在《课程评论--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后与《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一书的内容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中,论述到,在课堂改革中,最重要的不在于“同步教学或是个别学习”,而在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改革与实践中使用的频率非常高,它其中蕴含着双重理念,即“改造的主体”和“改造的对象”,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建构学习共同体呢? 一、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共同体? (一)哲学视角中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二)心理学视角中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知识的建构过程是人脑独立活动的结果,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 的内部心理结构不可能从其外部的行为及其发生的社会情境中分离出来,人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是相互贯穿和渗透的,知识内嵌于社会、学习通过社会中介的合作过程而发生,形成和评价某种方案或政策,在概念上同个人作为某一团体成员的身份是分不开的”。维果茨基从知识的社会建构角度论述了个体学习的发生发展过程,以上论述主要介绍了人心理发展的两条基本规律:(1)知识的建构不能通过自身内部产生发展,只能在人们的协同与交往过程中产生。(2)知识的建构最初是由外部活动形成的,随后转移至内部,所以个体知识的建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过程是不可分割的。 沃茨奇(James V.Wertsch)等人指出,个体的“心理机能就其本质而言是镶嵌在文化、历史、制度的情景脉络之中的”。罗格芙(B.Rogoff)考察个体通过与他人共同参与文化实践而发展的过程,将知识的社会建构机制分解成三个相互作用的不同层面(planes):个人层面、人际层面和共同体层面。沃茨奇和罗格芙突破了人素有的环境认知、遗传认知成分的局限,将“共同体”理解为不可剥离于文化和制度之外的群体,当学习者与环境和制度之间项目作用,就构成了学习者共同体。 吉尔根(Kenneth J.Gergen)从研究语言的性质出发,提出三条基本假设: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依赖获得的;语言的意义依赖于语境;语言主要服务于公共功能。从吉尔根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语言作为一种人际交流的媒介,具有一定的交换性、协商性,而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依赖于对话,依赖于社会交往,社会交往对人类的学习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把学习看作是知识协商的一部分,无疑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个理论前提, (三)实践中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二、如何建立“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 (一) 生校: (二) 师生:共游而学 (三) 生师:教学相长 (四) 生生:同济互助 结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