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怎样
减少
能源消耗
平林县
第一
季度
工业
分析
调研
报告
怎样减少能源消耗【平林县第一季度工业能源消耗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平林县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开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扎实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一季度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局,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51%。
一、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特点
1、综合能源消费总量有所下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45584.82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8%;
万元产值能耗为0.6592吨,同比下降14.96%;
万元增加值能耗为1.6063吨,同比下降19.51%。由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耗下降,一季度节能量达7000多吨。
2、综合能源消费量分类同比普遍下降。从轻重工业看,重工业降幅大于轻工业降幅;
一季度重工业能源消费量为6411.56吨,同比下降37.04%,万元产值能耗为0.3683吨,同比下降48.35%,节能量达5000多吨;
轻工业能源消费量为38498.54吨,同比下降9.84%,万元产值能耗0.7440吨,同比下降6.00%,节能量为多吨;
重工业节能量比轻工业节能量多出3000吨。从产业行业看,采矿业降幅最大,其能源消费量和万元产值能耗量同比分别下降95.48%、95.9%;
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和万元产值能耗量同比分别下降14.41%、14.80%;
电力及水生产供给业能源消费量和万元产值能耗量同比根本持平。采矿业降幅大原因是恒泰矿业公司、广源矿业公司、寺村矿产公司、宏源矿业公司采矿洗矿同比减少,均以收矿调矿为主,油和电等能源消费量相应减少。
3、能源消费品种初步呈现多元化的消费的格局。其他能源消费比重的增加,打破了以原煤和电力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
一季度其他能源消费量为35589吨,同比增长5%。一季度东糖石龙公司、博华食品公司、湘柳中纤板公司、联鸿茧丝公司、婵宇真织公司、丝绸之路公司等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使用其他能源,同比增长40%。
4、高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降幅较大。9家高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0887.2吨,同比下降18.05%,万元产值能耗量为0.878 5吨,同比下降20.3%;
纳入自治区监测的博华食品公司、东糖石龙公司、下田锰矿公司、联壮化工公司等4家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费量为39759.24吨,同比下降18.7%,万元产值能耗为0.9625吨,同比下降19.43%。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电力消费增长速度高于产值增长速度。一季度工业总产值为69154万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4726.38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用电量增长比产值 增长高出3.8个百分点。用电量消费增长较大的主要是在轻工业和制造业,轻工业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8.21%,产值同比下降4%;
制造业电力消费量同比增长5.6%,产值仅增长0.46%。说明电力消费量增长和产值增长不同步,电力消费量因浪费呈过快增长的趋势。
2、平林县工业经济对高耗能经济依赖度较大。一季度高耗能企业9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工业产值为46542.8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68%。说明高耗能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必然会带来能耗的快速增长。
3、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低下,无法适应现代工业企业低耗能的要求。
三、未来工作开展方向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止高耗能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对工程的引进,要严格把关,杜绝引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水平的建设工程。
2、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降耗管理,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鼓励高耗企业实行技术更新改造,从技改资金、税收优惠上予以支持。
3、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引进和研制开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设备,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燃料。
4、创新节能模式,加快开展循环经济,提高节能循环利用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深化循环经济试点。(2)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4)充分利用替代能源(如谷壳,木屑等可代替原煤),扩大其他能源消费。(5)推行清洁生产。
5、加快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依靠科技,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同时加强宣传,增强企业和人民群众节能降耗的意识,引导消费行为。